CaseyChao wrote:
專用坐桿中間鎖固.....(恕刪)


TINICH 鞍式減壓坐墊
這東西還算便宜買來試試無妨

不過,有些車,他們的座桿並不是中間一塊鐵片那種
比如 specialization
你要我把原廠座桿拆掉換專用座桿....辦不到
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

我不知道TINICH 弄個專用座桿是在想什麼?
專攻大眾低價位車型嘛?
KCLin0423 wrote:
TINICH 鞍式減...(恕刪)


之前同好車友聊天提到一件事...
這TINICH 鞍式減壓坐墊...
其減壓支撐功能完整...
跨下不會有壓力...
如獲某某大廠採用...
那將會是車友之福...
在那時候車架廠的規格...
將會以此為設計點...

我的看法是...
單車運動休閒的愛好者...
不用想那麼多...
這坐墊價優好座實用...
才是重要的...

話說回來如果我有ISP...
或無法用這坐墊其它坐桿的單車...
我還是會改裝轉接使用TINICH 鞍式減壓坐墊...
因我非常不喜歡跨下壓迫的感覺...
討驗跨下壓迫感覺到什麼程度呢?
連有襯墊的車褲壓迫感都討厭...
把車褲的墊子拆掉後...
試穿後的壓迫感也不喜歡...
所以我都只穿貼身不壓迫的吸溼排汗褲...
也蠻喜歡單車悠遊有時間都單車通勤...
所以如果我有無法使用這坐墊的車...
我一樣會動手改裝使用TINICH 鞍式減壓坐墊...


沒有坐弓的好處蠻多的...
舉例一下...
之前為體驗對於坐墊長短對於操控的影響...
就直接把坐墊裁切打磨變成小坐墊...
然後以兩天四百二十公里去體驗...
其支撐操作上的差異...
有圖有真相...
07年台中牧野車隊南征四百公里時...
個人所使用的坐墊...
把坐墊鼻頭改小後重量只有55g






KCLin0423 wrote:
TINICH 鞍式減...(恕刪)

更無言的是...只適用27.2mm的座管...
我們這些粗一點的(座管徑),莫非還要再買座管轉接套???
很創新的產品,但似乎不是很貼近單車族...
如果這個東西還不錯用的話,相信很就會有追隨者
希望能順便修正不方便的地方...
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CaseyChao wrote:
之前同好車友聊天提到...(恕刪)


這麼平價又好坐的坐墊及坐桿組當然要再推一下...
GIANT TRANCE 及 GIANT ANTHEM 的坐桿皆為31.8...
轉接為27.2的坐桿後個人感覺更優...
有圖有真相...


好處就是...
a. 整體外觀質感反而提昇...
b. 重量更輕...
c. 舒適度更優...
記得之前...
看過單車身活對單車騎乘舒適度的分析...
坐桿也是提供舒適度之元素之一...
CaseyChao wrote:
這麼平價又好坐的坐墊...(恕刪)

a. 整體外觀質感反而提昇...
個人認為外觀比較偏重個人喜好,我是沒有覺得有所提升

b. 重量更輕...
這點我同意,但相對的耐久性可能需要多點時間考驗
不知道這家坐墊所提供的保固服務如何?

c. 舒適度更優...
那篇雜誌應該是分析每個部位吸收震動的比例吧...
可以請問座管佔幾%嗎?
那又何不採用碳纖座管?
搞特殊規格這種路數,是要消費者強迫中獎嗎?


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CaseyChao wrote:
這麼平價又好坐的坐墊...(恕刪)


找一點時間再來分享一下...
我最愛用的平價又好用的 TINICH 鞍式檢壓坐墊...

由實際觀察及體驗中得知...
單車騎乘雙腳輪動踩踏...
以身體中心為軸心...
踩踏時...
左右臀部會有前後左右的律動...
找了一下之前(07年)為了解踩踏律動所拍攝的影片...

踩踏律動

提供了一個律動支撐平台...
跨下減壓騎乘不壓迫...

影片中之坐桿為早期使用PAZZAZ 27.2 的坐桿...
也找了一下之前小黑早期使用的PAZZAZ 31.6 的坐桿...
PAZZAZ 的坐桿有鋁及碳纖維的款式可選擇...
市面上碳纖維坐桿在價格上會比較高...
碳鮮維耐磨性比較差有上下調整坐桿須求時...
很容易受傷...
建議還是以鋁合金陽極處理比較耐磨...

以圖片來分享一下使用一般坐桿的轉換...

U槽夾持套件/PAZZAZ 31.6坐桿及坐弓夾持套件...

鎖上坐弓夾持套件...

鎖上U槽夾持套件


不過以累積蠻長的騎乘里程...
還是比較建議使用專用坐桿...
減緩路面反饋的震動...
增加騎乘的舒適度...
重量輕結構強度優...

視路況以身體的來緩和路面的大震動...
也是很優的舒適騎乘動作...

坐弓的好處很多...
通用是其一...
這規格也已使用很長的時間...
不過其寬度固定後端支撐點在承載區下後方...
有些時候會比較生硬...
U槽夾持系統提供不一樣形式...

在這多元的社會...
每個人不同多元的選擇是必然的...
提供有須求的人可以有多樣的選擇...
這也是蠻優的...
1.不好調整
2.沒有座弓騎超過三十公里脊椎骨會痛,調整多種角度都沒有改善,屁股兩側有吸震
但是坐骨卻是一直完全接受震動,騎鋁車架者別輕易嚐試
3.長途騎程沒有變換姿勢的點,永遠只能坐所謂的皇帝位
4.真的滿輕的
5.武器不會麻,但是有一好沒兩好,第二點就很難受了
6.價位算貴還是便宜這就見人見智,因為那片是塑膠的耐用性有待測試
這是個人買來的看法!最後還是換回FUJI原廠坐墊
wei836500 wrote:
2.沒有座弓騎超過三十公里脊椎骨會痛,調整多種角度都沒有改善,屁股兩側有吸震
但是坐骨卻是一直完全接受震動,騎鋁車架者別輕易嚐試
3.長途騎程沒有變換姿勢的點,永遠只能坐所謂的皇帝位
...(恕刪)
是喔...我差點下標購買.
還好看到這篇...
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人的使用心得@@
脊椎骨會痛...有點嚇人
攝影&單車日誌: http://tw.myblog.yahoo.com/kevinwang-bikelife
CaseyChao wrote:
找一點時間再來分享一...(恕刪)


因長期使用TINICH 座墊...
再分享一下這座墊的多樣使用性...
一般來說因車款設定等條件每個人不一樣...
有人會喜歡硬板墊...
有人會喜歡軟薄墊...
有人會喜歡厚軟墊...
因每個人有不同的姿勢車種...
這個中感覺每個人也會不一樣...
而這座墊也可以選薄坐墊護套或是加厚護套...
護套本身材質為吸濕透氣材質...

依我來說我蠻喜歡硬板墊的...
一般使用硬板墊需注意一點臀部承載位置...
不能有內外褲的接片合線及外緣線...
這會是疼痛的來源...
而騎乘姿勢比較挺時...
比較適合有軟襯的...


調整前後角度上...
個人感覺因鞍部鼻頭往下...
角度不需在往下設定...
可以依騎乘姿勢鼻頭可以往上一至兩齒...
前後位置以能輕鬆坐到位置點為基準...
一般我拉強度騎乘時姿勢會更趴一點...
此時臀部會自然往後移輕靠坐墊...
如坐墊設定高度過高時...
臀部無法後移...
且過高時當踩踏到下頂點時...
會使身體中線軸心偏擺...
而導致酸痛...
任何坐墊設定過高時...
也容易發生一個徵狀...
身體偏擺承載不完整後...
手就會有補償動作...
而過度支撐上半身重量...
也會發生手痠肩酸的症頭...


秀一下之前騎騎逛逛的圖片...
07 年使用 PROLOGO CHOICE 可替換皮面坐墊...
喜歡不用皮面...

06 年環澎湖時藍隼搭護套使用...

07 年谷關溫泉190km 單車之旅光墊使用...

08 年古坑華山喝咖啡170km 單車之旅使用護套

09 年加軟襯攀皮...


我目前是騎坐這組,大約一千多公里了,不會有坐骨痛的問題,應該是坐墊沒調整好,所造成的
有車友當天從台中上阿里山再回台中,一切都o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