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 very much .其實玩老鋼管的人都知道,輔助煞把的歷史已經很久了.碰到連續下坡,長下坡,會比一直握著煞把好很多.但是現在的人大多認為裝輔助煞把感覺不夠專業.其實部份KHS 外銷車,,及部份入門公路車都有裝.現有 TEKTRO 的,設計很優
下坡並不是叫你要一直不斷降低速度,增加手部的疲勞就在視線可及的範圍內,已經足夠個人預先判定可保留多少收放煞把的空間甚至情況許可...80km/h以上的車速滑下坡也不是什麼嚇壞人的事重點是要相信自己+追求效率我的理論是...下坡時間愈短...人體疲勞度愈低代表的意義是用較高速度騎完下坡但前提是...必須瞭解自己的輪胎抓地極限在哪裡.使用的煞車性能還有自己騎乘的車架特性.....
laz wrote:公路車就是要追求速度...(恕刪) +1登山車與公路車的差別會因為騎乘的姿勢不同~~ 而感到不安~~不如學習如何順暢的過彎技巧,何時該點煞~比較重要充分的去利用地心引力的現象~拋物線的原理~讓下坡也很有樂趣
clg54712 wrote:應該是你座姿不對吧!...(恕刪) 姿勢理論相當正確喔~~在握住下把的姿勢中,保持姿勢嘗試放開握把(請在空曠安全的平路試)如果無法保持~身體感覺要往前摔出去~那就是坐姿OR設定不正確OR體幹肌肉需再訓練(超過20%的坡度不在此例喔~)如果能保持~就表示能輕鬆握住下把~減少重心往前導致全身壓迫於手掌上不舒服是一定的且整各重心在前面~代表著後輪容易打滑極危險(再強的煞車都沒用)彎外側大腿輕靠車架~有助於掌握車身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