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車架幾何的問題
當年大力歐和dr.蕭曾經有一段對話
可以見於dr.蕭的部落格
(不過比較討厭的是全部是英文)
蕭先生當然談的是fitting的重要性
至於大力歐則直接告訴蕭先生
---他很清楚怎麼樣才能夠把車做得好
從某個觀點來看
他的車就是讓別人去牽就的
至於到底是人牽就車還 是車牽就人
誰對誰錯,可能各有各的講法
但是幾何本身可以自有其意義
各位前輩都有很多的分享,令人茅塞頓開。

嗯,我同意有些情況是可以選比較小的車架,有些職業選手也是用較小的車架。
但這是我自身的經驗,我腿短上身長,騎小車架真的很像騎計時車,立管角度大
,感覺重心很前面。這是個人騎乘感覺,不過車行如何這跟這個討論串無關,就
不討論了。

我還有個問題,關於後上叉設計,有些車架後上叉會跟上管在立管同一點上交叉
,有些就會差距很大,例如:BMC SLR01。這樣的設計有點像有後避震的登山車
,有比較短的上叉,這樣在騎乘上會有甚麼不同?

f2344773 wrote:
我必須承認我也是半瓶...(恕刪)

拜讀大大的文章
真是精闢有理
見解獨到
照您的思維
小的在想
使用較短的後下叉
配上碳纖維後上叉的複合車架
是否能夠舒適與傳動性能兼顧呢??
龍頭長度也會隨著柔軟度而改變

這是我的騎這幾年車的經驗

所以選手車會將龍頭配12cm以上,因該有很大的因素是這個

像我個人就覺得 13cm的龍頭會讓我更舒服 相較於12cm時 少了些壓迫感 多了一些施力的方式
但是身體痠的地方也不一樣 不過整體來說是好的反應

很多車友調整車子 相較於坐高來說 龍頭長度的調整少了很多 很多都是用後移坐墊來補償 這樣感覺真的差很多
前一陣子 一直覺得車子有地方不好騎 後來怎麼調整座高 前後都沒用 最後試著換一根龍頭 將坐墊往前拉
整個感覺又不一樣了 變得很好騎 !

至於我搞不懂得是坐管角 現在手邊有兩台車 坐管角差了0.75度 剩下設定一樣
車輛的感覺卻差很多~這部分還是等人來做解答
liutuanee wrote:
有關車架幾何的問題
當年大力歐和dr.蕭曾經有一段對話
...(恕刪)

大師既然在智陽兄的版現身了就發表一下精闢的言論,
三言兩語草草交代就沒啦?太可惜

各路高手如松鼠大、vanden兄、書迷兄.....倘能下場指導,
更收集思廣益之功。
對於上管長度有個疑惑

在車架幾何其他條件相同下,不同有效上管長度配上龍頭的距離是相同
EX.
上管51cm + 龍頭11cm
上管52cm + 龍頭10cm
上管53cm + 龍頭 9cm

消費者在車架的選擇上, 怎樣的尺寸是比較適合的?
另外在騎乘上, 不同組合會有什麼樣的差異?
raul0623 wrote:
對於上管長度有個疑惑
在車架幾何其他條件相同下,不同有效上管長度配上龍頭的距離是相同


不同尺寸的車架頭管長度也不一樣
上管51cm + 龍頭11cm
上管52cm + 龍頭10cm
上管53cm + 龍頭 9cm
雖然上面三個加起來的水平長度都一樣(都是62cm)
但是從座墊頂端拉到龍頭頂端這條斜線的長度可就不一樣了...

選車架很多人都只關注上管長和立管角度(這兩個的確很重要)
但是卻往往忽略了頭管長度...

頭管長度的不同,是會影響整體騎乘姿勢的
如果不介意龍頭墊個4~5cm墊片的話就沒差囉.
raul0623 wrote:
對於上管長度有個疑惑...(恕刪)


這三個搭配法座管角通常也不同

如果說以BB為基準

上管51cm + 龍頭11cm
上管52cm + 龍頭10cm
上管53cm + 龍頭 9cm

從上到下,整個座艙會漸漸後移

至於哪個搭配好,要看你對于座椅後移量跟自己身體互動的認知了

我的跨高是81cm,
如果以81*0.875-20=50.875cm
所以選了一個立管51的M號車架,
因為大腿稍長座管還得用後傾式的,
一般立管51的車架上管大多是53,
問題來了,
我的手好像比大部份的人短1cm,
柔軟度又超差,彎下腰手指摸不到腳指,
用10cm的龍頭對我來說還略遠了點,
不知有沒有賣下半身M號上半身S號的車架啊!
挖係~大歐~啦 https://www.facebook.com/joeou2012
淺綠色 wrote:
我的手好像比大部份的人短1cm,
柔軟度又超差,彎下腰手指摸不到腳指,


手短的話可以找Reach和Dorp比較小的彎把...ex:FSA的小彎把.
調整不是只有龍頭長度改變而已..
彎把尺寸的選擇也是一個重點,尤其是手長手短這類的問題,改彎把尺寸比改龍頭長度還有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