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請教有關板輪和管胎的問題

再次感謝各位的指教.....

首先, 秋水兄, 我在石門水庫沒被氣到啊,

40公里雖然只跑了近80分鐘, 這完全是天氣熱, 氣力用盡, 怨不了人..

倒是說真的, 主要是因為看來看去, 剛好看到現在Reynolds的Assoult T 特價39,000元,

這個價格實在是很吸引人, 加上代理商網站也強調這是50%和50%爬坡的不錯選擇,

自然是更加心動不已..., 只是爬文之後, 大家對於管胎的使用和修護褒眨不一, 一條又是不少錢....

雖然板輪也有裝open胎的規格, 不過價錢更高, 相對重量也加重, 在兼顧爬坡的前提下, 就沒有意義了...

以目前慢慢跟著某車隊團練(糟....很久沒去了), 加上有高手指導, 不論在騎姿和踩踏效率下,

自認為都有成長, 至少平均速度提高不少; 加上本來爬坡也自認有小小實力,

有時一趟出去, 一定會又是平地巡航, 又是爬坡之下, 才會在原本的外胎漸漸磨損之下,

考慮也把MAVIC的 Aksium Race 看能不能一起換掉....

如果大家不嫌棄, 就請繼續給些意見吧, 相信不少車友也會面騎這樣的升級考量啊....

反正說真的, 也不急啦, 時候到了, 就自然知道該怎麼幫愛車換新鞋了...
jtlcheng wrote:
再次感謝各位的指教....(恕刪)

借個版一下
今天收到Assault,剛剛試著換煞車皮時
原廠所附的煞車皮安裝方向要如何判斷呢?
因為背面並不像Swissstop有個凹槽可應對
那是要印有REYNOLDS字體往裡推?還是LIMIT字體往裡推裝進去呢?
另外我的RIVAL底座似乎無法塞到底=="
謝謝~
mike6061360607 wrote:
借問一下

請問

KENDA的管胎好用嗎?


最近很猶豫POWERWAY 50MM的全碳筐

還有

航翊

RT050A 旅邊框

有人可以給我一點意見嗎?


最近Powerway 的輪組好像有災情傳出, 可能多注意跟觀察再下決定!!
沒事多騎車, 多騎車沒事!!
jtlcheng wrote:
再次感謝各位的指教....(恕刪)


如果要兼顧爬坡, 建議你挑板高35~40 MM 的, 盡量不要超過45 MM. 但是如果超過40MM, 最好輪組重要再輕一些.

在荷包的考量下, 建議你FFWD F4R 應該會是個好選擇, 不過它家的花鼓有自家FFWD 花鼓, DT-240, DT-190 三種, 她的自家花鼓跟DT-240 都可以考慮看看.
沒事多騎車, 多騎車沒事!!
jtlcheng wrote:
1, 個人平時所騎的路段爬坡與平地約各一半, 這一款Reynolds Assoult T 可否兼顧...
2, 各位在換上管胎之後, 和先前所使用有內胎的open輪胎比起來, 舒適度真有比較好嗎...
3, 這也是最主要的考量: 各位是否曾發生外出時管胎爆胎或其他狀況, 如何快速排除,
比如平時需要攜帶什麼工具(另一條管胎? 補胎劑? 還有別的嗎??)
4, 管胎的"出事率"是否會比較高...
其實公司一位也是公路車高手的同事, 也曾建議直接換外胎即可, 他認為有無板輪其實沒有必要,
因為腿力仍是一切, 而且換了板輪, 重量也沒輕多少, 純粹是爽度問題而已, 體重減輕一些, 更能發揮效能,
這小弟也覺得有理...
....(恕刪)


1.板輪只要有重量優勢,爬坡也是ok的,平路的風阻效應就不用說啦~

2.舒適度是好很多的,比較Q。在我換管胎前,我實在不懂常有車友說某某車架、某某車框比較Q的那種感覺。
後來我用了Zipp404管胎後,在一些坑洞上比較沒那麼震。我才領誤到什麼是Q~ 所以我覺得舒適性是較好的。

3.快速排除的經驗沒有,破過一次,而且很大,用了補胎劑也不行,所以只能電話求救了。

4.出事率高不高? 我也不知道,有時看運氣,有時也是看用的胎和路面狀況。 有人騎了幾千也沒破,有人騎三次破四次。若真的裝沒多久就連續破,那盡可能換厚一點的練習胎吧。

不同於你同事的個人看法: 腿力是很重要,但不是一切。騎車技巧和裝備運用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有些全碳的板輪是輕上全能性的鋁框(如R0,SHAMEL)很多的。爽度是一定有,但決對不是只有爽度而已。體重減輕是能增加爬坡速度,但也會引響到個人的功率輸出,平路應也是會有差異的。

你的同事的理論可以解釋為:我的腿力比你強(30KM,快3min),你換板輪可能讓你快一些(30km, 只 輸1min),雖然是輸,他在前面認為你換了板輪還是被我電,你還是乖乖練腿力吧。但實際你的腿力不變,因器材讓你追近了2min,若你腿力增加或是他腿力下降,程度達1min30s,那勝負就異主了。

結論:板輪絕對是值得投資的一項單車設備。尤其是若屁大您對單車競速上有興趣的話。即使是只增快了你的1min,但那個1min會讓你更努力的練習,之後得到的有可能是2min, 3min, 5min甚至更多以及增進你對單車運動的騎乘樂趣及動力。


屁大,以你環法文章中的豐富經驗。應該就能從中了解選手的使用器材原因。除了廠牌選用因為贊助廠商而有所不同外,但器材性質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差異。平路賽選用板輪的車隊及選手還是多數吧。計時賽不用碟輪或是板輪的,我更是沒看過。


ps.若預算足夠,建議直上ZIPP輪組。 可以從三鐵業餘選手的選用率發現,ZIPP輪組(尤其404以上)在平路上的表現真的是無可挑剔。我的ZIPP404,框高58mm,風阻效應佳外,因框有做配重,因為速度帶上來後,慣性是很好的。前面文章中有車友提到板輪和慣性無關,那是指沒做配重。

附上我準備參加十月底ironman的座騎(沒錢買計時車,這樣我覺得就很完美了)



jtlcheng wrote:
再次感謝各位的指教....(恕刪)

最近也要上版輪管胎了,車騎了一陣子,總想要嘗嘗鮮,加上現在買雷諾版輪還送管胎,比屁大之前詢問時還優惠,一不小心就下訂了,下個禮拜就可以體會甚麼叫熱刀切奶油的滋味了(網上前輩這句話形容的真好)



看了很多大大的發言很替他們感到開心,原因是管胎沒上膠就上路真的替大大們捏了一把冷汗,
板輪加上管胎的騎乘感覺我的認為是要憑著自己體會,那種感覺真的不錯.
原本我使用是用跑零+管胎,一天晚上鬼撞牆,沒事跑去換了 FSA K-Force RD-888板輪,隔了二天去試試新框感覺,熱身後開始抽車,剛抽車沒多久,悲劇發生,前輪輪胎脫框而出.....定桿.....摔車....慘慘慘,事後看碼表當時速度為52km/hr 各位大大自己想像會是啥狀況?
後來牙根一咬換了Lightweight板輪,但心裡之恐懼感還在,真的恐怖,所以奉勸各位大大一定要確認管胎有無黏好,安全第一.

cybermatrix wrote:
最近Powerway...(恕刪)


你是說KENDA那組最便宜練習胎,只能打130PSI那條嗎?

那條騎起來沒有管胎硬度,但如果要舒適,它是個好選擇,

而且我都打到150左右,騎起來蠻爽的。

changyungwen wrote:
看了很多大大的發言很...(恕刪)

不只這樣...像我的管胎,就算有上膠, 要是膠合狀況不佳,
又拿去抽車, 爬山, 馬上管胎就開始滑動, 然後氣嘴就會被框拉扯,
接下來就會輪胎傳來一聲噗嗤,嘴巴傳來一聲干
danga555 wrote:
最近也要上版輪管胎了...(恕刪)


期待分享, 最好有開箱文, 這也是我年終禮物選項之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