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llings wrote:
眼光放遠,遇到前方有可疑路況就要提高警覺,覺得沒把握的話就先降速

就這點我同意
不過如果提高警覺就能避免的話
那就不叫意外了
20c的確是比較需要多注意
每次出門要顧胎壓
遇到一兩公分深的坑一定要閃
注意上面兩項之後
20c真是作弊用胎
加上一般75g輕量內胎
一輪內外胎加起來只是像別人裝一條外胎一樣
版主問的是...20C 跟 23C差異大不大??

剛好我都試過...小弟肉角一枚。

20c...某牌的約170克〈官網重量〉
23c...同牌子約200克〈官網重量〉

同樣的品牌,同樣的膠料配方,應該比較客觀。

差異最大的是........換胎的時候。

上坡.....心理層面比較爽...沒力的時候還是一路趕羚羊

平路.....起步時,20c有給他稍微輕一點,速度帶出來之後...差不多

長下坡...70公里之後的穩定性.....差不多

連續下坡彎道...20c稍微勝出,相對的會比較累,因為比23c更需要專注

操控性,20c確實有靈敏一些,不過騎了30分鐘之後就麻痺了........

不過我現在還是使用23c,因為換胎方便,事實上使用23c會比較讓人安心。

㊣小飛㊣ wrote:
因為NS300K將近...(恕刪)


既然是要參加300K,那用23C就好了
20C在上坡或是衝刺加速時,是會有明顯的優勢

但300K比的是耐力
根據Bicycle Club的說法
在這種長程的路線甚至推薦用25C

"據說" (因為我也沒有經歷過300K的地獄洗禮)
用20C會因為不舒適感,先耗盡比賽後段的體力
我想在安全性上沒有那樣嚴重的差異
不然騎巧克力胎登山車的認為換1.5窄胎的玩命 窄胎登山車認為騎公路車的很危險
騎公路車的認為上卡根本就是特技表演 ....

這些產品能上市 表示沒有很大的問題 自己選用自己喜歡的就好
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決定於他們的人民如何對待動物

chesterhsu wrote:
我想在安全性上沒有那...(恕刪)



這句我喜歡~~~ 騎車就是自己爽就好
chesterhsu wrote:
我想在安全性上沒有那...(恕刪)
算了啦
每次提到這個問題,永遠看不到科學的證明,只有無止境的唱衰
我膩了
隨他們講
20C跟23C的差異~
第1次騎乘>第2次騎乘>第3次騎乘>第4次騎乘>第5次騎乘>第6次騎乘感覺都一樣了
我是騎公路車換第1次胎之後開始用20c.
第一次換胎時真的ooxx,不過換好之後上路的第1時間覺得好輕快呀!!
就這樣一路用20c到現在.
現在車上的這2條20c已經是第4跟第5條了(我是還有做前後調輪的動作)
都是騎到見絲才換.
個人覺得20c騎起來沒特別危險.
什麼水溝蓋,舊式新式伸縮縫,直接過去都OK呀!
下坡也不覺得很難操控.
換胎除了頭2次很ooxx,之後就熟練了.
要說的是,差異其實沒那麼誇張.
一切的一切,你的身體自然會去適應.
不同胎,身體自然會有不同反應的騎法.
如果20c真的那麼危險.
我還會用它用1萬多公里也不換回23c嗎?
網路上所有所有人說的一切差異,真的沒那麼誇張啦!
就看你自己囉!

ps:我是用KENDA K925 20c便宜又好用~
還有我每次出發前一定都打到120磅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
原車裝的前後是K925 20C
爬東照山..蠻輕鬆的..不過下坡要多注意碎石..

2週後..後輪連2天爆2次胎..一次中胎壁,一次中碎玻璃..
剛好也買了2條K925 23C..想說騎機車扛3次車了..賭....氣..
就把後輪換成23C囉
所以我現在前輪是20C,後輪是23C..
再去爬東照山..感覺就有點重了..不過平地..覺得慣性比20C好一點

後來有跟原車主請教,20C的胎壓要保持110PSI..不然超容易破的..
因為從登山車換公路車..不敢打太飽只打95PSI左右..

前天也用這奇怪的組合去騎完南國春行107K..感覺還不錯
雖然快被落山風吹去當風箏..不過總比我騎登山車去挑戰好太多了

個人感想..(同為K925)
20C輕快,路感較硬.不過要常注意胎壓..
23C平穩,比較不硬,平路慣性不錯..

其實不管幾C的..真要注意前方路況.該衝要衝,該減速就減一下吧..
騎車是要騎長久的啦~

供樓主參考.
jerrylin wrote: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恕刪)
我也是用 K925
我打 115 ~ 120 PSI
顛?不會
加減看一看吧:http://soup1106.spaces.live.com/blog/cns!3E1166AF8BDEC015!1414.entry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