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鋼/鋁/碳 四種車都騎過的人能分辨嗎?

所以是要我解釋的更清楚的意思?
Young's Modulus代表的意義是材料受應力作用時變形的難易程度
那條曲線下的面積就是材料在發生塑性變形(永久變形)之前所能吸收的能量
也就是說Young's Modulus值越小的材料做成的車架
當你壓到哭辣時的那些震動的能量更容易藉由瞬時的彈性變形被材料吸收掉
還有不清楚歡迎繼續發問
tsayeq wrote:
哈哈~我也覺得歐大很...(恕刪)
請問你從一樓爬到三樓再爬回一樓有無能量損失?
能量轉換的方式不是單一的
你爬完樓梯後身體發出的熱以及你的腳會痠就是爬樓梯時的能量轉換去的
再來
應力應變曲線塑性變形前那段線性部分的斜率就真的是Young's Modulus
不然你找個時間來基隆找我 我拿書給你看 順便詳細的解釋給你聽 OK?
tsayeq wrote:
原來大大說的是應立應...(恕刪)

歐~~~耶~~~ wrote:
所以是要我解釋的更清楚的意思?
Young's Modulus代表的意義是材料受應力作用時變形的難易程度
那條曲線下的面積就是材料在發生塑性變形(永久變形)之前所能吸收的能量
也就是說Young's Modulus值越小的材料做成的車架
當你壓到哭辣時的那些震動的能量更容易藉由瞬時的彈性變形被材料吸收掉
還有不清楚歡迎繼續發問.(恕刪)


歐~ 原來是這樣阿~ 哈...... 哪小弟問題更多了

如果這樣說的話, 揚氏模數低一點的的材質作厚一點,
他的震動的感覺就可以超越或等於揚氏模數高一點喽?

據小弟所知, 鋁材的楊氏模式是比鋼材還要低幾倍的,
所以鋁材車的震動感覺就應該比鋼材車還要軟或是舒適才對阿,
但是, 經驗上好像不是這樣耶~
再請教歐大~ 先謝啦...

oeoroioco wrote:
可惜沒有"讚"可以按

真的很佩服那些擁有敏銳感官的人
就好像那些聽的出換條高級hdmi線就能有更好的聲音的人一樣...


一條隨機送的hdmi線(1~2百吧),換成4~5百的大通鍍金hdmi線,
感覺就差很多,cp質暴高的,更高級的我就沒興趣用了=.=

不好意思,這是題外話

老實說,看了很多網友的開箱分享,本身對鋼管車蠻有興趣的,算是明年的目標吧!
普通的鋼材彈性模數大約207GPa 鋁合金大約70Gpa
但這些機械性質都是在符合ASTM規範下的固定形狀大小的試片做量測的(實心棒材)
我們做成車架的材料幾乎都是空心管狀的 所以這方面我無法得知
tsayeq wrote:
歐~ 原來是這樣阿...(恕刪)

歐~~~耶~~~ wrote:
請問你從一樓爬到三樓再爬回一樓有無能量損失?
能量轉換的方式不是單一的
你爬完樓梯後身體發出的熱以及你的腳會痠就是爬樓梯時的能量轉換去的
再來
應力應變曲線塑性變形前那段線性部分的斜率就真的是Young's Modulus
不然你找個時間來基隆找我 我拿書給你看 順便詳細的解釋給你聽 OK?.(恕刪)


歐大, 國中物理有教過, 一顆球從一樓丟到三樓, 當他調回一樓時的速度和當初拋出去時應該是一樣的, 材料在彈性範圍, 就類似這樣,能量不會損失 和走樓梯上下三樓是完全不同的, 走樓梯比較像是材料塑性行為的範疇, 材料要有塑性變形, 才會吸收能量. 這都是力學上很基本的東西.

非常感謝您願意花時間教我, 感謝您的誠意.


acker wrote:
淺水了很久,看著各式...(恕刪)


樓主真抱歉, 樓歪啦~
那你應該還記得老師在講球彈跳的例子時有個前題吧?
在不考慮能量損失以及空氣摩擦的前提下吧!
不客氣~我只是把我知道的講出來而已
tsayeq wrote:
歐大, 國中物理有教...(恕刪)
tsayeq wrote:
據小弟所知, 鋁材的楊氏模式是比鋼材還要低幾倍的,
所以鋁材車的震動感覺就應該比鋼材車還要軟或是舒適才對阿,
但是, 經驗上好像不是這樣耶~


如果是外型相同的車架
用同體積的材料
鋼架會比較硬
但重量會是鋁架的3倍

鋼架通常都比較細 材料體積也較少
所以受力時形變較大 震動感較低




說實在這四種材料我只感覺得出重量不同
震不震輪胎影響比較大
如果是有避震的登山車就更感覺不出來了

我覺得車架剛性對成績影響微乎其微
沒看過這方面的實驗數據
至少沒聽說過有人的決勝點是"超硬車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