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
如果能容忍那麼多不便, 何不直上管胎? 會有更驚豔的路感, 當然也可以噴更多的錢.

如果有留意環法車隊的裝備,
你會發覺今年環法已經開始有車隊用 Tubeless 取代管胎了.

jcchiou wrote:
我是覺得... 如...(恕刪)

chachaping wrote:
如果有留意環法車隊...(恕刪)


其實我一直懷疑這都是商業上的考量而已......
ll8+33l0 wrote:
其實我一直懷疑這都是商業上的考量而已......

+1

"環法車隊不想讓你看到的器材"


剩下不多說
第一篇就說了 無內胎就是潮
自行車已經發展百年,新梗有限,車廠要創造新的流行,無內胎是其中一個,圖裝是另一個吸引目光的方法
ll8+33l0 wrote:



其實我一直懷疑...(恕刪)
環法車隊也在用碟剎公路車啊, 但是他們幾乎都沒在剎車的
現今無內胎能做到跟管胎一樣的低滾阻與高抓地力

但兩相權衡後,跑比賽當然選擇重量有先天優勢的管胎輪組

將無內胎應用在"頂級賽事"上商業考量不敢說沒有...但拿環法等級的比賽跟自己比?

人家是破胎就直接換輪組耶,請問樓上幾位破胎時是有隊車下車直接換輪組嗎?各個都是菁英組?

另外無內胎早就應用在登山車上十來年了...說車廠裝潮?真是硬坳
言猶在耳啊,Alexander Kristoff用Tubeless跑過一場比賽之後的"心得"....XDDD

kimirr wrote:
現今無內胎能做到跟...(恕刪)


破胎有人遞上輪組的話

還是管胎比較優勢

基本上同材料 同框高 重量基本輕100克UP

Vittoria Corsa Graphene 無內胎 好像比較輕量

防刺效果好像沒那麼好
目前手中一台2007年組的登山車
配備喜馬路的無內胎輪組
氣密效果是不錯啊
外胎是真的很貴又難裝
但是在一次團騎 前車煞車 後車直接撞上
後車碟盤將我後輪外胎割破後
因為求助無門
我就立刻把內胎裝上 外胎也改成需要內胎的外胎
野外幾百公里的行程就安心多了
只要多帶幾條內胎更換即可
就曾一次4條備胎全用光卡在深山裡
路過的車友獻愛心 我還是能平安到家
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個改變是對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