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新手之變速系統是否升級

不想亂推坑,若目標是武嶺,建議樓主可以換二級碳車+r8000的車款(新車大約35000-50000),但不要妄想換了時速30就可以很輕鬆達到,或是爬大山8%坡以上都能輕輕踩。

但7-8公斤的車配11速變速,那種踩踏高效、變速選擇性、碳車身舒適性,是立刻能感受到的,車齡也沒多久,說真的樓主現在騎的速度搞不好還比我快,
長時間車速30公里其實比起好的車、 腿力、好的坐姿設定、大小腿發力也有很大關係。以前也是不懂亂騎,抓到一些竅門後,發現平地的速度,只要不要太低等級的車,車的好壞其實沒有影響很大。
dualband
阿... walkingdead大 小弟的均速只有嫩嫩23阿[這我不行]
管尼登山車 平把車 彎把車 最後還是看腿力

買一台自己喜歡的車 找一些好社團好夥伴一起騎車

別在意數據 別在意別人騎得比尼快 別在意別人車子比尼帥

快樂騎車 身心健康

本肥宅現在河濱已經佛系騎車 就算跟團騎登山車也是比一堆人還要快

這就是有練跟沒練的差異

7萬 10萬 15萬 30萬 50萬 各種車都騎過了

超過10萬的車騎起來很有感 看尼對單車的愛夠不夠

入門一律建議買7萬等級以上的碟煞碳車
L2231
誰知道呢 就算黑偶也無所謂呀 地球繼續轉 日子照常過 單車繼續騎
L2231
誰知道呢 就算黑偶也無所謂呀 地球繼續轉 日子照常過 單車繼續騎
天野神無 wrote:
01上的神人很多,小(恕刪)


都老手了,又有用strava
有用strava的都會想挑戰pr
Pr正因為難破,所以下次騎乘沒破
成績依然會停在那附近
所以路段均速是不會差到哪去的

他自稱每天騎100k
連基本的路段數據都不知道
一段路騎乘自己的瓦數,心率,
踏頻在那成績就是在那,能嘴砲嗎?
難道前一晚能均30
隔天就均32喔?
太神奇了吧,
DIRAC10
越是高手同路段差異越小,陽明山1P用力尻差不到1分鐘很正常,那個自以為是的門外漢就別浪費時間和他嘴了
不用擔心太多

小弟的車跟你同等級R3300(SCR2前身)

因為常爬山大盤由53/39改50/34,飛輪11/28改11/32

換了一組便宜的手編輪前後1.6KG

其餘都原廠沒改過

也是完成過北高,西雙塔,雙港與雙進武嶺,

今年還要再挑戰東雙塔(但這次R3300掛在訓練台上應該不會上場了)

這台萬元左右的入門腳踏車缺點就是車身重了一點(放完配備大概12Kg)

但是要完成一日系列也是夠力的!
dualband
請問0941411016大: 11/32也是8速飛輪嗎?您更換之後換檔踩踏的齒比感覺順暢嗎?
0941411016
是8速沒錯,換檔綿密度會有差異,但已經適應了,轉速要配合稍微拉抬!但換來平路(雙塔北高)與山路(雙進雙港)都能騎還是值得的!
我以前同一個路段的紀錄
雖然我現在不知道以前我要表達什麼,
但同一個路段確實時間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但也跟騎乘路況有關,
像我就是該停就停,
不會闖紅燈所以那一個路段還蠻制約的。

現在我出市區後就進山裡了,
沒交通號誌制約,
其實數據就變的很飄,
應該是我能力不足,
很難整路有穩定的輸出。

現今都市環境,
平路很難不受號誌影響,
我覺得均速很難有參考價值,
畢竟獨推一直間歇數據都不會太好看。

我表達能力不好,
反正就像我的連結裡一樣,
狀態好一點逃脫了幾個號誌的約束,
然後少了幾次停等,
就少做幾組間歇,
時間就可以好看一點,
狀態不好就多被號誌約束到,
多做幾組間歇,
時間就做的差一點。
dualband
小緯大說的沒錯 人真的很脆弱 以前偶爾看過公路車團體照片 肩膀綁吊帶 有時摔慘就骨頭斷了 我沒看過有人戴護膝護肘之類的 應該是很不方便也不好用吧 總之安全最重要[真心不騙]
瘦的狠
我現在入山時間會飄是因為我太弱了,騎乘時數沒以前多沒以前勤,但現在跑的路線比以前硬,所以是我能力不足的問題。
你的問題關鍵就是....買錯,不用改啦或是換一台車
big888
就是買入門款才更會想東想西,努力練車等真的騎出心得後再買一台心目中的好車喔,還有,千萬不要隨便跨上別人的好車,一但跨上去就回不去了
JJ Ch
買入門碳車5萬上下的就可以了 覺得在舒適性上好很多
一天到晚說不在乎速度, 只要求安全舒適穩定.
卻對Strava的數據非常執著.
追求PR, 就要拼下坡, 路口不減速, 無視號誌, 心跳在爆掉邊緣...
和安全根本上是衝突的.

男人心中, 總是有個選手魂.
就算沒要比賽, 也要證實自己其實有選手的潛質.
車普通隨便練, 也有各路段前幾趴的實力.
當年欠栽培, 不然早就去比奧運....
如果真的不在乎速度, 還是登山車最好.
胎壓打個30-40, 開避震舒舒服服, 不用像公路車要分心注意地面.
遇坑不閃, 風雨無阻, 訓練效果更好.
壓縮盤, 大飛輪, 大導輪...什麼的都有了, 都不用改.

我以前騎車沒在計時的, 平常就跟著車隊大哥衝, 他騎多快我就騎多快.
比賽只對武嶺成績在意, 沒在比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
今年也開始用Strava記錄一些數據.
對比不同騎法不同設定的秒差, 固定練車路線成長軌跡, 還能偷別人練車路線...
Strava為騎車增添一些樂趣, 但太過執著可不太好.
有車友為了拼登山王摔個全身骨折, 為了快五秒結果住院三個月.
騎車就算沒持續破PR, 長年運動就已經把健康賺滿入袋.
DIRAC10
那個這樣說的是因為先給自己找台階下,有人Po比他快的紀錄才好說自己沒上卡、平把、50幾歲了、沒在競速,老梗了
拉拉補給讚
有人看Strava數據是為了自我進步,有人拿Strava數據故步自封。只要遵守交通規則下坡時速不超過40km/h我覺得都是屬於安全舒適穩定。為了不脫卡闖紅燈什麼的舒適是有了卻少了安全。
我比樓主虛長一歲
最近三個月才剛從假日休閒車手(之前頂多每月騎一次20~30km)
轉為每月騎乘量約5~600km的市民組入門程度

今天原本想去爬一下北宜海倫咖啡
結果到碧潭就發現前變卡在大盤無法切換
我並不會自行維修排除故障, 只好先折返

從均心率129可以看的出來
因為要預留爬坡體力的關係
前面這段河濱自行車道我是收力在騎
不然原則上均速25並不困難
況且我騎的是空車就14.8kg的26吋摺疊車
加上車包裝備品, 全車破16kg以上

樓主騎的車雖然不是高價車
但在怎麼樣都比我的更輕更快
稍微提高騎乘量, 很容易就可以超過我的數據

不過河濱自行車道要再繼續推更高均速真的不容易
路面品質不好, 彎道又多, 需要經常減速
行人跟其他車友動線變數多, 也導致很多預警式的減速動作
這些都會嚴重拉低最後的均速數值

平常日的運動練習, 因為時間有限, 要趕回來上班
為了追求練習效率, 強度就會拉比較高
我目前也只能騎到26出頭

如果是長度夠的直線, 再加上無風狀態
維持30出頭跑個5分鐘我可以做到, 再長就沒力了
要能穩定整趟來回路程均速30以上
我想, 應該只能靠更高的騎乘量去鍛鍊了
dualband
騎車如果不刻意追求速度 個人覺得是件很愉快的事 因為我騎車的次數少 所以出門就想賣力騎 順便練肌肉跟肌耐力 一起為了健康持續運動 一起加油 謝謝zakkwang大分享[100分]
dualband
zakkwang大 我覺得高手總是寂寞的[笑] 您可以跟小緯哥約騎看看 相信小緯前輩可以教您很多知識跟經驗的[rock]
短暫衝刺只能時速33公里?多短暫?
有沒可能你的腳或者身體不太好又或者真不太會騎腳踏車?
又或者你的胎太癟不好衝之類的?

我覺得我該老實說,
該升級的可能是你的騎車能力.
dualband
腿力真的不好 慢慢升級吧[汗]
isohera wrote:
週日新月橋頭板橋側06:00戴防毒面具騎藍色小折
(恕刪)


開版大沒約我就晚出發
加碼觀音山輕鬆騎
下週日開版大一起來

小折騎不快就不貼圖
有興趣點連結笑一下
https://strava.app.link/bK0JRfO3Uib
土城加藤鷹
kulo0902
請友愛入門同學<u>XD</u>
isohera
我是很友善的人>_<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