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75 wrote:
拉拉補給讚
關於車的重量也一樣啊,車的重量佔總重不到15%,除了勵志站凸台的騎士是真的不用太計較重量來快那幾秒。說真的車輕還不如輕齒比以避免重踩導致的不舒適,結果論壇關於齒比、空力的討論都不如車輕來得重要
車輕其實並不會比較快,一個80公斤重的騎士騎著不到10公斤的公路車,車子減個4、500g你跟我說會快多少我也不相信。車輕的重點從來不在於快,而是騎乘的輕快感,車輕不見得會騎比較快(而且通常沒比較快),但他體感上絕對更輕快、更靈敏、更好騎,尤其是減重如果減在輪組跟胎上輕快好騎的效果會更明顯(但還是不見得會比較快),這不管騎士體重輕或重都一樣。
我自己近期騎GP5000跟Eagle F1 Supersport,網路上所有實測都說GP5000的滾阻明顯較低,理論上應該能騎更快,但我實際踩起來絕對是Supersport感覺更輕快更好騎,因為他一條外胎輕了2、30克。以我體重80幾公斤,一條胎輕個2、30克幾乎是可以看做是誤差,人家測起來GP5000滾阻較低應該要更快,但我實際上踩起來體感就是有差別了,Supersport明顯更輕快好騎,即使他測出來比較慢。
簡而言之,你如果計較數字、瓦數、快幾秒很重要的話選空力;但如果是希望車子反應靈敏、好騎的話那不用懷疑,選輕量。車輕的目的不是為了求快,而是為了好騎,但你如果選輕量又去問為什麼數字、瓦數沒比較快,那就劃錯重點了。
JW75 wrote:
abso0408
樓主
我覺得真的有效且沒副作用,一瓦也不錯,像是車子裝 CS 的陶瓷BB和導輪,沒副作用,號稱省瓦,那就裝啊...管它省幾瓦。問題是像輪子差兩百克空力差多少有多少副作用,就不是是非題而是計算題了
關於公路車追求空力跟輕量的效果我看法是這樣,輕量的效果你根本不需要計算,因為就結果來講他應該是沒比較快,但問題是車子會輕快、靈敏、好騎,車好不好騎、感覺差多少你踩下去就知道了,是還要算什麼?
至於空力的效果你算不出來,也很難有個具體的數值來跟輕量比較,主要理由我歸結一下有幾個:
首先第1個是設計的問題,以高板輪為例,市面上一堆設計不良的高板輪,輪胎比輪框還寬、輪胎跟輪框間沒有做平面而是一條凹槽、輻條太粗設計不佳的,騎乘時會產生渦流,這種高板輪就算是板高55、85的,空力效果也沒比20、25的低框輪好。
其次是環境影響,一個高板輪即使設計良好,號稱時速45公里時能夠減低風阻多達15瓦好了,問題是你明天騎出去他到底幫你能省下幾瓦的風阻沒人知道。那個可以減低風阻15瓦指的是在實驗室風洞裡面風速跟角度都完美的狀況下能省下15瓦,問題你明天如果騎出去是順風,這個板輪減低的風阻基本是0瓦,如果是正向來的逆風,減低的風阻頂多就2、3瓦,如果是側風他不但沒減到瓦數,還會導致你操作困難騎更慢。以您前面舉過爬武嶺的例子,如果時速14的話,加上逆風6公里風速就有20公里了,但問題是如果順風呢?風速不就剩8公里?那空力效果還剩幾瓦?環境變數如此之大,這樣怎麼算得出來你明天騎出去空力會差多少瓦?那個「減低風阻15瓦」根本就是虛的數字。
第3個空力效果完全沒有感覺,你即使車架號稱能減10瓦、高板輪能減15瓦,拼命騎3小時最後果然真的讓你快了1分鐘好了,問題是你在騎的時候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空力的效果,你不會騎一騎就覺得,對喔,我用了這個空力車架、空力板輪覺得自己瓦數降低,變比較快了,你得回去看數據交叉比對才比得出來。

個人積分:37分
文章編號:85442166

個人積分:418分
文章編號:85447819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