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3盤長腿後變,變檔會比較慢?因為我沒有公路車,我想買一台,3盤,後變11-34,這樣就要用登山車的變速器,那不就更長腿,變檔不就更慢了?可是我又不是為了比賽,那有差嗎?我只是希望公路車既能跑平路,也能爬比較陡的坡
我比較蠢一點 我是視覺系的 三盤對我的壞處就是看起來很笨重不好看....公路車就是要簡潔帥氣啊~~~
套一句前輩以前指教我的話 你兩盤騎不上的坡 給你十盤你都騎不上 前輩真的是太嚴厲的指教了.....
歡迎到我的網站看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gemini_wu/
三盤大盤不是近代才有的產物
campagnolo在很早期 super/nuovo record時代
就已經有三盤大盤 & 對應的後變
用途是長程使用
所以看目的選配備
如何選擇就很清楚了
geminirie wrote:
你兩盤騎不上的坡 給你十盤你都騎不上...(恕刪)

  這是什麼理論?那他為什麼不講”你一盤騎不上的坡 給你十盤你都騎不上”?不然他前面就用一盤不就好了,前面一盤不是更輕巧嗎?多盤當然有它的用途丫,2盤要騎山路就不方便了,3盤才能適應各種地形
Dr k wrote:
三盤大盤不是近代才有...(恕刪)


來來來
有圖有真像
Super/Nuovo Record時代
就已經出現的Record等級三盤
Record 的定位
是頂級競技用產品相信大家都知道
Campagnolo出這款的目的是什麼
應該就很明白了

我沒有經歷過歷史
不過這和現代三盤差異很大
齒比是53/44/36

根據旁邊的註解
小片只有36一種選擇
中片可用42
大片可用57

這是對應6,7速年代
為了擁有綿密齒比而有的設定
那時最大的飛輪好像只有28(好像吧?)
還是比現代三盤重
可能跟老鋼管騎乘特性有關
而且高迴轉騎法還沒發明

至於要帥氣的話
我有個狂想
外齒用封閉式的計時大盤
如此側面就看不到中片
只看的到大和小片了~
不過可能小齒要改用32齒才不會打不上去
成為54/42/32
54齒能不能踩動也是問題
最後可能淪落為下坡專用....

至於要輕鬆騎
據我所知國外小廠有出三盤內片24齒的
甚至還有縮小型三盤110/74和110/54
後者內片比登山車更小,可以上20齒
但是快絕跡了
因為現在市場因素越來越公路和登山兩立
旅行車市場萎縮!
不過大盤也要降齒才能打的上

竊以為現代三盤
我最推崇50/39/30
這綿密的設計是要讓人在上坡也能用大盤進檔
這是CT做不到的
我嘗試過53/39在緩坡要上檔真的很不順
可想而知CT要上坡上檔,可能用50/36都很難上,搞不好要降大盤為48/36方可行

50/39/30大盤,你可搭配12/27輕鬆騎,或者用11/25,以綿密的齒比進攻
前提是
屁股要很大
~~~~~~~~~~~~~~~~~~~
然而上述只是我對我用過的零件的感想
根據新11速c牌解釋
他們可以讓您用34/11也不會磨前變
似乎設計理念是相反地
根本不希望您上坡要上大盤
因而新c牌將三盤淘汰
騎公路車體力好的就用兩盤,體力差的就用三盤,否則上坡踩不上去就糗大了。登山車就沒有這個問題,幾乎都三盤嘛!
這時我又要跳出來說了
登山車也有兩盤
可不是2+1(護盤)的類型
而是bcd94的雙盤...大片40~44,小片28~32
還有怪咖公司把110/74配為40/27
歸類為登山車用

國內爆冷的
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

登山車三盤即使26上36也比不上30上39順

此外....我常在想
若c牌再出3盤應該會有市場
現代c牌大盤異於一般五爪
它是4+1(一齒和大腿結合)
理論上q-factor可以比較小
~~~~~~~~~~~~~~~~~~~~
更正,c牌還是有三盤,但是代理商不爽進的樣子!
而且不是ultra-torque是傳統5爪+四方孔
真想揍人!
請給我ultra-torque!
suhumi wrote:
三盤Q-Factor太大,效率太低,不好!...(恕刪)



請問大大,

您手上是否有 Q-Factor 相關數據呢?? 兩盤Q-Factor = ? 三盤Q-Factor =?
小弟爬不到文~~
iwasafool wrote:
這時我又要跳出來說了...(恕刪)

FSA 的K-FORCE LIGHT COMPACT MTB
就是42/29T雙盤 (170/400-450mm, 175/500mm)
底下這台車就是配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