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哪裡有Fitting的好店家?

藉著這個版面 像許多高手請益一下車子幾何數子代表的意義


我現在的4:13是立管53 上管55的,我有用框框圈起來
想請教一些基本的問題

立管角度73.3 - 這個角度是越大越好爬坡 譬如75比72好爬坡,還是相反?
頭管長度15.3cm- 這我就完全不懂 ,數子大小是有關操控嗎?
頭管角度73- 這是跟操控有關嗎?
後三角 40.6- 數字越長能量越會被車架吃掉嗎?
BB的高度 27 -數字越小離地越近,也就是代表車子重心比較低 會比較穩嗎?

以上的問題可能很基本,但是小弟就是不懂才請教
請懂的大大可以幫小弟分析一下,謝謝
裡面有好東西喔,快來看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7104083737 http://goods.ru
jolihi2007 wrote:
給版大!!我剛好有給...(恕刪)


應該這麼說,

小邱店長那裏是以組車為主, Fitting 為輔, 店面在一樓, 可直接到外面的大馬路上試車.

suhumi 那裏是以Fitting 為主, 組車為輔, 店面裡有模擬車 (Fitting Bike Machine), 可直接copy 目前騎乘車架幾何, 讓你在室內直接試車, 不需要到馬路上.

如果你目前是有車子的, 兩家店家都會要求你把車子帶過去再直接進行微調跟給修正建議. 所以不論是買車前或買車後, 兩家的適用性差別應該不大. ...
沒事多騎車, 多騎車沒事!!
騎公路車的
大家都被fitting這件事搞的疑神疑鬼
好像音響發燒迷, 整天懷疑這條線不搭, 喇叭線下面是該墊木頭還是石墨?
(舒迷也是發燒友!?)

但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年紀不同, 適應能力不同, 騎車目的也不同
套用fitting公式得出的結果, 需要這麼奉為圭臬嗎?
我的意思是說, 對一般車友, 肌力(含軀幹肌力, 腿力), 出力方式, 柔軟度等
其實是隨時變化的, 這涉及你花多少時間, 用多大強度練車
所以座艙設定應該是隨時變化的

去看同一個環法選手的座艙設定, 也是常年年不同
選手之間設定的想法也是有差異

之前騎車, 也是被fitting這件事搞的很煩
雖然騎起來沒問題, 但因為全憑自身感覺調整, 所以老是疑神疑鬼
但看了三德的網站, 我對fitting這件事又有了另一種想法
(三德也算高手, 01上車騎的比他好的想必不多)

先把結論給大家
三德在決定車架尺寸及角度時, 引用他的說法:

~~~ 完全沒有量腳長手長之類的動作,
也就是我並沒有作Bike Fitting,只是再訓練台上擺出騎姿,
廠商詢問我怎摸騎,就得到車架精確尺寸!!!
~~~~~

閃電單車手札 談競賽公路車架

我是認為, 只要一般的原則掌握住, 大致尺寸別差太多
應該還是跟著自己的狀態及感覺做調整就可以了
(一般的原則, 大致的尺寸, 網路上很容易就查得到)
ryanyu14 wrote:
木柵小邱店長有所謂的"動態fitting", 收費也便宜的多,不知有人去做過嗎?


收費都是一樣2500元
還沒有試過但有興趣 只是又不是住在台北
jolihi2007 wrote:
我覺得這才是我要的fitting服務. 不只是Fitting車子,還要矯正車手的騎姿.


這也是我想要的

雖說我的車子只算是入門 自己也是新手
我是買了不少書在看 但我還是希望可以親自指點
做fitting服務必須很懂的騎車才行 而不是把一些理論公式用上而已
小弟也正在存錢準備入手公路車中.....
有關FITTING也看過一些資料,但是卻莫衷一是。
所以還是想找店家作看看應該會有所幫助吧~~
shihhsiangshun wrote:
騎公路車的大家都被f...(恕刪)
三德也算高手, 01上車騎的比他好的想必不多

先把結論給大家
三德在決定車架尺寸及角度時, 引用他的說法:

~~~ 完全沒有量腳長手長之類的動作,
也就是我並沒有作Bike Fitting,只是再訓練台上擺出騎姿,
廠商詢問我怎摸騎,就得到車架精確尺寸!!! ~~~~~

...(恕刪)
我是認為, 只要一般的原則掌握住, 大致尺寸別差太多
應該還是跟著自己的狀態及感覺做調整就可以了
(一般的原則, 大致的尺寸, 網路上很容易就查得到)

個人淺見...
如同您所說,三德的確是高手了
當然高手對於公路車騎乘的心得跟體驗,一定跟剛入門或想入門的車手不一樣
可以說是對於騎姿已經是有了多年的訓練跟調整
這時候反而是車架來配合他

相對的
剛入門的新手、或是像小弟一樣的肉腳,應該是提供一個從理論上較為精確的數據來幫助他們
幫助什麼?提升騎乘效率、避免運動傷害。
這兩者,小弟算是有點體會...

為什麼要找店家做Fitting?
小弟買的是成車
乘車交車時也是依照一般的數據來設定
騎了一陣子隱隱感覺到哪邊不對;
本來也是想自行土砲,依照網站上的尺寸量測方法來自己搞
但是量出來的人體跟單車數據不夠精確
練車時感覺越調越糟...
最後回歸找有比較精確量測尺寸工具的店家幫忙...
有了一個初始建議值,
再經由多次的練習、比賽、調整...
直到最近單車設定才算是比較固定,
也發揮出心目中比較理想的騎乘效能

另外,讚同您跟許多大大在本討論串中也提到
Fitting只是一項輔助工具,不是萬能丹;另外,Fitting是隨著騎士本身條件變化而不斷在變化的。
Brother Joe、卡打車亂亂照的攝影休閒組 http://blog.xuite.net/brojoe.tw/papazao
請大家想一想, 英文"Fitting" 是什麼意思? Fitting 就是試穿的意思. 買衣服的時候, 試穿的過程就叫做fitting.

大家都知道, 買衣服褲子這件事, 同樣是M號的褲子, 往往A 品牌和B 品牌的尺寸大小是不太一樣的. 大家也都有經驗, 買A牌要穿M號, 可能買B牌就要L號. 甚至, A牌的褲子老王穿起來很合身好看, B牌的就是穿起來怪怪的不好看, 但是對於小張來說恰是相反. 沒試穿, 你怎麼知道該是M號或是L號? 怎麼知道A牌合身還是B牌合身?

公路車也是這樣. 各家車廠各種型號的車架幾何設計各有不同, 你怎麼知道買50就對了, 而不是52才對? 沒有做fitting, 你怎麼知道可樂果一定適合你, 而不是捷安特? Prada Cucci 再怎麼好看, 穿在你身上就是不對勁, 請問你還要買嗎? (老子有錢就是想買的話, 當然另當別論)

做個比喻. 還沒買車前的fitting, 就像訂製西裝. 裁縫師傅先幫客人量身型數據, 根據客人的需求, 例如是作秀穿的和上班穿的一定不一樣 (bike fitting 也因為競速/長程/登山/綜合使用等等不同用途而有不一樣的設定), 然後根據基礎理論知識和從業經驗, 用你沒有的那些粉餅彎尺等等工具, 畫出準備剪裁的版型 (用fitting軟體得出結果, 加上經驗值予以修正得到初步設定數值). 然候用你沒有的那些裁縫剪刀針線等等工具剪裁好, 再將這些剪好的布料全部接上成型(設定模擬車), 給客人試穿並修改 (上模擬車試騎並修改). 確認後才縫製 (有了這個結果提供給你做為買車的車架幾何依據, 免得買到不適合自己的車架. 把你買的車牽來後, 再全部設定到符合你個人使用). 完成之後的西裝最後還是要給客人再試穿並做微調修改 (實車試騎和微調). 這就是訂製西裝的過程, 也跟bike fitting 的過程類似.

至於拿了訂製好的西裝, 就能穿一輩子嗎? 你會不會變胖? 變瘦? 變高或變矮(也許不太會). 作秀用的西裝想改成上班穿? 你的身材條件改變或需求改變, 西裝也要重新修改. 車也一樣. 因為騎乘需求改變(例如長途需求便成登山需求), 或是身材改變, 或是騎車能力進步, 都應該重新fitting 做設定.

買了車之後的fitting, 就像買了一套西裝, 或是別人送你一套西裝, 但是穿起來不合身, 這時就會需要找裁縫師傅做修改的過程. 這個例子我不用多做說明, 應該就了解什麼意思吧. 但是, 小幅度修改當然是可以的, 你別期望把一件 46號的西裝改成50號吧. 同樣的, 如果應該最適合的是50的車架, 拿48或52的來做合理的設定也許辦得到, 但是拿46或54吋的車架可能就完全沒有機會設定到適合你的完美位置. 這就是為什麼如果可以, 建議要先做fitting 再去買車. 買了車之後做fitting, 能設定好當然好, 但是有時候車架幾何或尺寸差得太多, 合理的設定就辦不到了. 可別衝動之下買錯車啊!

訂製西裝和試穿修改這件事, 很專業, 有其知識和經驗價值, 你會找專業的裁縫師傅來做. 該不會想要自己來吧? 你想自己來, OK, 褲長改短一公分, 袖長改長一公分, 腰圍放大一吋, 很難嗎? 可以自己改嗎? 簡單的部份當然可以自己來, 會拿剪刀拿針線或是會用裁縫機就可以DIY. 但是有些修改的結果, 整件西裝的型會不會跑掉? 胸圍縮一點, 腰圍改一下, 整件西裝型都不對了, 怎麼看都醜, 你再拆掉改一百遍, 還是醜. 很多部份是牽一髮動全身(譬如改個腰圍是要連褲管一起修改的), 這就是專業的裁縫師傅的價值了, 他量一量看一看動幾針, 整件西裝就對了.

往往騎車後身體的某一個地方不舒服, 不是調整那個部位就能解決的. 可能座墊後退值調整一下, 結果手腳都不痛了, 之前無論改座墊高度, 換龍頭長度, 調龍頭高度, 怎麼調都不對, 但是一個設定改變, 可能很多問題都解決, 不但不痛, 而且踩踏更順暢有力. 這就是你不懂的專業. Bike Fitting 就是這回事, 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

你真要自己來? OK. 至少要先買皮尺和裁縫剪刀, 熨斗燙馬之類的工具吧. 人家可是有花錢投資吃飯的傢伙. 用一把辦公桌上的剪刀和直尺就要玩裁縫嗎? 大概量一量, 大概畫一畫, 大概剪一剪, 大概縫一縫?(公路車的調整尺寸是用數mm 為單位, 錙銖必較的), 錯了再拆線重來, 再試一遍? 你有了這些工具就OK嗎? 自己用皮尺怎麼量自己的身材? 還是找個朋友幫忙量吧. 你的想法, 量身的方法和認知標準與朋友一致嗎? 不知道... 問題很多很多啊. 你以為上網看一看找一找, 自己摸一摸問一問, 就可以取代專業的裁縫師傅嗎?

坊間有很多專業裁縫師傅, 有的很棒, 有的馬馬虎虎, 有的不太好. 不是他們自稱好就是好, 重點是客人滿意不滿意, 才能代表這個裁縫師傅好不好, 值不值得你把西裝這件事交給他. 同樣的, 近年來因單車風潮, fitting 慢慢地成為一個被重視的環節, 慢慢地愈來愈多人投入做fitting 服務. 也不是某某大師自稱好就是好, 客人的口碑最重要. Fitting 真的是一個深奧的學問和專業, 你可以不要相信某某大師口沫橫飛發表高見, 但是可以多打聽客人口碑, 用你的身體去驗證fitting 到底值不值得那個錢.

沒做過fitting, 找個口碑好的去試試看, 你會改變觀念的. 專業的 fitting 服務店家是不怕你去踢館的, 他們對車或騎車的道理, 若是沒辦法說服你, 大可嗤之以鼻. 做過fitting 之後, 若是覺得不屑或是覺得不值得, 起碼你有立場和實際的經驗來支持你的反對立場, 證明你的論點.









Fitting
突然覺得好新奇的名稱,
以前騎車都不知道這種專業名詞,
給各位大大的一個參考~
我自己的角度是如何Fitting,
我騎著我的比賽車(在滾筒上)
使用著我覺得我最常用的姿勢與覺得最舒適的姿勢
請我的朋友在旁拍攝下來(正面.背面.側面.局部特寫)!
然後我們一起討論每一個位置,
然後開始微調,然後在實際上路體驗,
感覺位置不對~回來微調 每一個細節!
然後重複執行~直到我覺得身體沒有多餘的壓力負荷,
最後完成<適合我的角度> 全部都是在車子上執行!
只有不斷的Fitting不斷的微調...最後才會有適合自己的角度!
(記得每次都要做微調的紀錄喔)
我車子的角度 應該是Fitting無法算出來的吧!
最重要的是 必須不斷的騎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