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人與車之間,會互相限制and適應。
每家車廠的幾何設定都不同,設計者的理念也不同。
這個就像買衣服搭配一樣,每個人穿出來的風格不一樣。
車架幾何,是設計者的期望。
只能說某些車子的設計,寄望能有比較好的爬坡效率。
但配上人之後,可能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
爬坡專用車種,不存在,但有爬坡設定。
看看日本雜誌的登山賽設定,大盤只有小齒片,沒前變速器。
減輕重量的爬坡設定,OK的。
輕量化,減低負擔,有助上坡。
可是當你的輸出功率,大到讓車子型變,力量沒有用在傳動上......
這樣的重量減輕,沒有幫助。
-----
市售會被稱之好爬坡的車架,大多是輕量化車架。
但請記住,考慮一下自己的體重與出力。
-----
當你夠快,請考慮一下風阻的問題。
-----
amamiyasan wrote:
找車架就像一句廣告詞,先研究不偒身再講究效率
還是先去找個專業店家好好的fitting一下
再來選車架然後再設定出偏登山的設定
fitting沒有問題.....重點來了。
一個好的FITTINT者,必須要引導騎士的"騎乘方法"。
目前看過的fitting中,fitting者很容易把自己的騎法投射在騎士身上......
誰能確定fitting者指導的騎法,真的適合自己呢??
amamiyasan wrote:
要跑山路就坐墊降低一點,往後退一點
要衝平路坐墊就拉高一點往前一點
另一派的調整方法,可是完全相反的......
這邊不是要說任何人的對錯。(我都嘴砲騎車,沒那個資格)
只是騎法不同,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也不同。
騎車就是一種自我探索,沒有正確答案,就像人生一樣。
-----
我心目中適合爬坡的車......
1.輕量化(但不能輕到車子會軟)
2.騎的夠快,風阻也要考慮
3.窄一點的外胎,外胎的滾動阻力也要低
4.更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