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偏(純)登山設計之公路車款

爬坡專用車種,不存在。

事實上,人與車之間,會互相限制and適應。
每家車廠的幾何設定都不同,設計者的理念也不同。
這個就像買衣服搭配一樣,每個人穿出來的風格不一樣。

車架幾何,是設計者的期望。
只能說某些車子的設計,寄望能有比較好的爬坡效率。
但配上人之後,可能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
爬坡專用車種,不存在,但有爬坡設定。

看看日本雜誌的登山賽設定,大盤只有小齒片,沒前變速器。
減輕重量的爬坡設定,OK的。
輕量化,減低負擔,有助上坡。
可是當你的輸出功率,大到讓車子型變,力量沒有用在傳動上......
這樣的重量減輕,沒有幫助。
-----
市售會被稱之好爬坡的車架,大多是輕量化車架。
但請記住,考慮一下自己的體重與出力。
-----
當你夠快,請考慮一下風阻的問題。
-----
amamiyasan wrote:
找車架就像一句廣告詞,先研究不偒身再講究效率
還是先去找個專業店家好好的fitting一下
再來選車架然後再設定出偏登山的設定

fitting沒有問題.....重點來了。
一個好的FITTINT者,必須要引導騎士的"騎乘方法"。
目前看過的fitting中,fitting者很容易把自己的騎法投射在騎士身上......
誰能確定fitting者指導的騎法,真的適合自己呢??
amamiyasan wrote:
要跑山路就坐墊降低一點,往後退一點
要衝平路坐墊就拉高一點往前一點

另一派的調整方法,可是完全相反的......

這邊不是要說任何人的對錯。(我都嘴砲騎車,沒那個資格)
只是騎法不同,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也不同。
騎車就是一種自我探索,沒有正確答案,就像人生一樣。
-----
我心目中適合爬坡的車......
1.輕量化(但不能輕到車子會軟)
2.騎的夠快,風阻也要考慮
3.窄一點的外胎,外胎的滾動阻力也要低
4.更強的自己
f2344773 wrote:
除了死肥肉的固定座管...(恕刪)


BMC 73.5度的樣子

女友的BMC 女車 不管size都一樣 73.5度
7/18 -> 9/25 : 96KG -> 73KG
ddar白馬 wrote:
爬坡專用車種,不存在...(恕刪)


看了這麼多車友的討論,小弟認為您說的很中肯,不偏車也不偏人,謝謝分享,讓小弟也長了知識 !!
stacy731 wrote:
看了這麼多車友的討論...(恕刪)

不偏車也不偏人?
第一句話已經否定你的標題了!
既然不存在登山車架那為何有人爬坡比別人快。當然是人的問題了。

不然衝刺型的車手換了車架爬坡也會很厲害?
f2344773 wrote:
http://www...(恕刪)


你說話的語氣真讓人蠻討厭的耶
laizin wrote:
你說話的語氣真讓人蠻...(恕刪)


謝謝指教...有空多聊聊

希望你不會因為討厭我的語氣就沒注意我文中的重點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ddar白馬 wrote:
爬坡專用車種,不存在...(恕刪)

好文, 推一下~
ddar白馬 wrote:

fitting沒有問題.....重點來了。
一個好的FITTINT者,必須要引導騎士的"騎乘方法"。
目前看過的fitting中,fitting者很容易把自己的騎法投射在騎士身上......
誰能確定fitting者指導的騎法,真的適合自己呢??...(恕刪)


死白馬不要學我說話

你把fitting說得海去了啦

在生物力學研究中是可以找到功率最佳化的設定與姿勢

現在很多車隊都很注重這類的運動科學

但同時人是活的,能不能適應是個大問題,就像阿姆斯壯脊椎受過傷,髖轉不下去,就必須退而求其次

而Cancellara柔軟度相對的好,他就能達成"平背"與"轉髖"的設定

也必須考量騎乘的環境,平坦柏油路面是目前最OK

但是遇到石板路等特殊狀況,你自己騎登山車也知道,不可能一個設定一個姿勢各種路面撐到底的

目前除了Dr.蕭有其專業上知識,有可信度

可以找許文湧(Custom Fit),他從美國學回來那套比較面面俱到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f2344773 wrote:
死白馬不要學我說話
你把fitting說得海去了啦
在生物力學研究中是可以找到功率最佳化的設定與姿勢
現在很多車隊都很注重這類的運動科學

不是說好了,我們一個辦白臉,一個辦黑臉嗎........
-----
看這麼多人騎車,也聊過這麼多車經.
再想想,是不是有爬山專用的車架.
讓人爬山超神勇??
我覺得不是沒有人想的出來.

而是UCI管很多,無法在賽場上使用.
-----
UCI對於公路車的限制相當嚴格,
嚴格到很難有什麼創意.
(越野車,創意就豐富多了.)
UCI希望公路車競賽能回歸到人與人的競爭.
而不是變成車子科學性能戰爭.
既然車子被限制發展,當然人影響成績的比重會變很大.
-----
有機會去看看電影
疾速追風 The Flying Scotsman
就不難理解UCI對公路車的限制有多少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