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lin wrote:
其實慣性是一種感覺了~~
因為根本沒有人對自行車的慣性作一個物理的定義~~
michlin wrote:
P.S 決定性能的因素很多,既然是公路車板盡量用相同的條件,一個變數去比較,
例如 同樣速度,不同重量 or 同樣的阻力(風阻 or 摩擦阻力),不同重量
就大致能了解其中的奧妙
感謝回覆。
您說的「一個變數去比較,例如 同樣速度,不同重量 or 同樣的阻力(風阻 or 摩擦阻力),不同重量」。
有其道理。
只不過做這研究,應該是廠商比較有資源吧?
個人來做,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財力、體力(選手般的體力)。
且這都要用數學(流體力學、物理、材料力學)計算。
所以需要「團隊」實驗,有學者(力學專長)、有器材(不同輪組)、有選手(要有一些選手,分別試騎)。
但是,有人可能會質疑廠商的實驗,是不是廠商的噱頭? ...不盡然全部的人都信。
(EX: 之前01有人貼出空氣力學公路車的風洞測試,有網友表示這是廠商的宣傳手法)
廠商做出來的,可能被大家懷疑是否是商品推銷。
而車友個人也【沒資源】可做實驗。
那就需要【公正第三方】做測試?
michlin 前輩說「其實慣性是一種感覺了~~」
我覺得,選手最有感覺,商業車隊的職業選手、練家子(常參與聯賽的競賽組-市民組選手)、每周騎車上千公里...的車手,對器材的敏感度應該是非常高。
他們的經驗談,就能視為專家說法了。 【質性研究中有所謂專家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