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er2 wrote:
電變只是裝了伺服馬達...(恕刪)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腳踏車之所以是腳踏車,乃是以人力、機械來動作。 若全部、OR部份電動化,那就失去腳踏車原味。 如同電動腳踏車般,高手不會去騎電動腳踏車,阿公、阿婆才會騎電動腳踏車。

且,在油電雙漲的時代,未來「電變」每充一次電,代價就會提升,電費越貴、騎一趟100KM換算的電費也越貴;如同智慧型手機每天都要充電,無形中付出的電費高,而傳統手機只要三~四天充一次電,付出的電費低。 【越科技的產品,越耗能源】,在電子化產品盛行的年代,有建核四的需求,也不為奇了。

電子化加身的腳踏車,是否還是「環保交通工具」?

此外,鋰電池也是有壽命,需回收,不是百分百環保。


剛剛在01的首頁熱門第一項,看到一篇【 125加滿直逼兩百.. 民不聊生阿 】,油電雙漲之後的交通費都要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腳踏車的可貴,還是那份最純真的原始。



【麵包超人】 wrote: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恕刪)

麵包大可能沒注意到,許多老屁股的公路車還是使用舊的9速套件…
小弟的幾部公路車就是打算停留在10速時代,MTB則停在9速時代
不想追科技,也沒必要
與MTB三十年的發展歷史比起來,RB已經玩了超過百年,還真玩不出什麼新把戲,不像MTB,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玩意兒出現,有趣得很呀…
【麵包超人】 wrote:
前面有幾位先進提到,全面電子化之後,價格會下修。
個人覺得,恐怕太樂觀。

以機車為例,6~7年前,化油器時代,一台125CC只要四萬初。
現在,電子化之後,改由電子控制噴射進油,125CC機車價格提升至七萬~八萬。

...(恕刪)


小弟認為順序上來說, 量和價是會互為因果的,'市價'其實是由市場競爭決定的, 但關於'成本', 我比較相信電變終究會低於那一大堆金屬加工件的組合, 這也是我認為未來廠家會用力推廣電變的原因, 因為'利'之所趨....

台灣的機車市場竊以為是國內長期保護政策與企業攏斷,加上國際原物料長期上漲的綜合結果 (引擎&車架要鋁鐵, 塑膠殼要石油...),所以可能無法完全比擬, 而且如果長期比較起來, 近20年來單車漲幅應該比機車還多的多.
以Di2來說,發出低電量警示以後,前變會切到小盤,停止作用。後變保持動作,並且還可以騎150~200公里左右。

換句話說,當發出低電量警示以後,趕緊回頭便是了。150公里,應該是大部份人的補給半徑吧?XDD

一次充飽電可以跑...呃,蠻長的距離(抱歉沒特別記錄)。Di2耗電說真的,不多。

另外,關於調校...Di2開放給使用者端的調整範圍原則上夠用了,就跟機械變速前後變微調一樣。

韌體升級,改變設定,或是出了大亂子,才會用到電腦。

個人意見:Di2可貴之處不是在技術門檻,而是"可靠"。我不是重度使用者,但也很不情願地淋過兩次將近一個小時的雨,也騎到低電量以後又撐了六十多公里。到目前為止,我信賴Di2。

而且Di2對於懶人跟小手超友善的啦!
電子變速系統,感覺上和健身飛輪車的自動調整踩踏鬆緊度類似,程式設定後由馬達驅動。所以技術門檻應該不會很高。價格高,不普及可能是專利〈獨享高額利潤〉的緣故。
滿丹郎 wrote:
電子變速系統,感覺上...(恕刪)


如果單純只考慮到只是由原始拉線改由馬達控制行程之下,那還真的技術性質不高

但如果加入了機械與電子的整合開發,馬達等電子零件的可靠度,使用上的可能會產生的危險預防動作
軟體開發,如何把電子零件極致縮小化、隱藏化等等,這牽扯的層面太多了

電變如果真的如上面說的技術低,成本低,那微轉怎麼不敢快切入,省成本又可以賣高價耶
SHIMANO也大可以把電變全面下放,再次拉高市場佔有率,畢竟比機械式的製程省成本耶

是我把電變想得復雜了嗎??

Eddychiu wrote:
電變如果真的如上面說的技術低,成本低,那微轉怎麼不敢快切入,省成本又可以賣高價耶
SHIMANO也大可以把電變全面下放,再次拉高市場佔有率,畢竟比機械式的製程省成本耶


上面有講到量價與供需的關係
賣東西,有時不是看技術,而是靠行銷
看看hTC吧...
所以大學不止教機械、電子,也教行銷、經濟...
個人認為目前的電子變速系統還有一個障礙,
就是電線,
等到無線電子變速的規格確定,
下一個是世代的變速系統「無線電子變速系統」
過零汀洋
滿丹郎 wrote:
電子變速系統,感覺上和健身飛輪車的自動調整踩踏鬆緊度類似,程式設定後由馬達驅動。所以技術門檻應該不會很高。價格高,不普及可能是專利〈獨享高額利潤〉的緣故。


任何產品都有專利,iPhone 5S 也有專利,只是手機變化快,需要經常研發專利。

說到利潤高,單車的利潤不算高,畢竟「材料」是固定成本,很難降低成本,利潤才四~五成而已吧?

利潤高的產業,是營造、土地開發,只要搭上都市更新的列車,便宜的收購土地,再結合政府的交通建設利多,炒高房價,賺取的利潤更可觀,兩倍、十倍的利潤都有可能。



Eddychiu wrote:
如果單純只考慮到只是由原始拉線改由馬達控制行程之下,那還真的技術性質不高

但如果加入了機械與電子的整合開發,馬達等電子零件的可靠度,使用上的可能會產生的危險預防動作
軟體開發,如何把電子零件極致縮小化、隱藏化等等,這牽扯的層面太多了


電變如果真的如上面說的技術低,成本低,那微轉怎麼不敢快切入,省成本又可以賣高價耶
SHIMANO也大可以把電變全面下放,再次拉高市場佔有率,畢竟比機械式的製程省成本耶


是我把電變想得復雜了嗎??


想的簡單、想的複雜都沒錯,

做出來,很簡單;但做的好,很複雜。

就如同,我們覺得醫生看診很簡單,一個病患兩分鐘~十五分鐘就診斷完成,醫生一個月賺10多萬。但殊不知短短看診五分鐘,是需要長年的醫學專業訓練。

大家都說機械變速不難,但同樣是做變速器的,
台灣微轉的變速器就比較少人用,成車也很少搭配台灣微轉,遑論環法車隊使用。
原因為何?
細節,細節很重要,這是一般企業很難達到的。

輪組多家廠商、車架很多間大廠,唯獨變速是三大品牌。

有人說變速不難,其實若以汽車來看,「變速箱」的價格不比「引擎」低。
國產的汽車,就是「變速箱」和「引擎」需要日本母廠的支援,台灣本身也做不出來。

可見,說簡單的東西,其實也不簡單。


曾在01單車版活躍的達 叔 前輩,在 Mobile01 首頁 » 蘋果電腦 » iPhone版,PO了一篇【看到這張圖..我不敢買iPhone 5S了... 】,也登上01首頁熱門討論頭條。裡面提到的是,有關 iPhone 5S 的指紋觸控鎖。 如果,電變也結合「指紋觸控防竊」裝置,在變把那設計感應,需要車主才能「變速」,那小偷偷走公路車也沒法使用,因為非車主,不能變速,形同單速車;要解鎖,車店需要車主本人身份證明,才能解,降低公路車失竊率。

不知以上想像,是否能實現?

【麵包超人】 wrote:
任何產品都有專利,i如果,電變也結合「指紋觸控防竊」裝置...(恕刪)
這可能有些難度吧.
看看汽車就知道了.指紋辨識在汽車上也使用蠻久的.甚至使用GPS定位防盜系統.這些在沒有供電的情況下是沒用的.歹徒通常在第一時間先切斷電源之後再跳過這個檢查步驟...
再說..單車就整台上車後再行處理就好了呀.
看起來在路上跑的車輛裡.歹徒真的要偷應該就屬單車最容易失竊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