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a根據官網
雙盤不分標準和壓縮都是147,三盤159,登山車盤169或者170...
但是竊以為應該都是示意用數據,最好那麼多型號通通沒有小數點

西班牙rotor只有登山車雙盤(40/27)有大標題163.3

我記得我看過shiamno的...
但是想不起來在哪裡
只知道比fsa小,但是意外發現
CT比標準盤更小
142.8的樣子....

據一般認知campy和其它C系改裝品
還有四方孔以及isis等則更小

確切的數據印象中還有specailities T.A. 的94bcd登山雙盤是158.8的樣子
但是記憶模糊!

此外看了圖片數了一下應該是44齒
官網也是44齒

還有stronglight,cannodale也有但只適用自家車架

基本上都是貴的要死
那個便宜的S.T.A牌好像快絕跡了

至於可以自配40~44以及28~32
我也忘記在哪個網頁
只記得是pmp
iwasafool wrote:
嗯.....事實證明一切啦....

後來改用53齒
事實證明53對12踩不動

人比較重要
車比人兇會跑的更慢...(恕刪)


....踩不動~~~這個有好笑到....

....車比人兇~~這個中肯....

推一下!!!
johnqsz wrote:
沒錯!!! 小弟也...(恕刪)


我改三盤.在爬武嶺前兩天~~~
但還是原後變(短腿),但後來打掉2目~~~
參考...
感謝各位大大熱烈的討論。

這樣看起來我想比較客觀的優點應該是:

應該跟省力比較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若是CT盤配27T或28T的飛輪的話,不見得會差3盤的很多。(我是說以最小齒比爬坡的輕踩程度來比較的話)

所以優點應該是綿密度比兩盤的大。換檔時落差沒那麼大。

當然3盤的也可以說我3盤配27T~28T的不就更省力(我不知有沒有這種配法),但這就不在討論的範圍,不然兩盤的也可以把大盤的小尺盤換成30T的吧‧‧‧‧

當然若是有人說爬坡賽,綿密度比較高的齒比還是比較佔優勢的話那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感覺還好,重點是最小齒比有沒有輕(當然太輕也用不到)。

因為小弟以往一直有錯誤的觀念:以為三盤的一定會比較省力,這樣看起來,好像也不見得。
若是以這種觀念---->綿密度越大越好的話(反正越多以防不時之需),那不就4盤的更好?5盤也可?

至少可以知道,若是兩盤的飛輪尺比能配到27~28T的話,光比變態的爬坡,3盤"不見得"一定比較省力吧?

綿密度的需求,就看個人喜好與主觀的意見,每個人不同吧‧‧‧‧
一球入魂
你忘了
標準盤最小是38t
CT盤最小是32t

但是後者我只看過一家廠商在做而已
33t還有一些人在做
可能是有些缺點吧!

理論上50/39/30+11/28可以用
但是後變順暢度?
因為個人是極龜毛
那玩意又挺貴
而且不順=耗損快
所以不敢輕易嘗試

市面上也是有12~28的改裝品
然而道理同上

其實三盤的歷史可能有幾十年了
之所以四盤沒有誕生
ps某個超土炮的鐵工厰出品版例外....
想必是弊大於利
道理就和三盤比兩盤的道理一樣

要如何變速才能有所謂的綿密感?

以大盤53-39-39搭11-21飛輪換算齒比

平路加速開始使用39-15->53-20->(30-11)->39-14->59-19-> ....

捨棄小對小30-11不談,要齒比綿密還真累人

再說中間那麼多如此綿密的齒比我還真的騎不出感覺來

更何況有些還幾乎是重覆的

請問那些說三盤齒比綿密的人是怎麼記住這些數據的阿?

拜託你們教教我吧!!
iwasafool wrote:
理論上50/39/30+11/28可以用
但是後變順暢度?
因為個人是極龜毛
那玩意又挺貴
而且不順=耗損快
所以不敢輕易嘗試

市面上也是有12~28的改裝品
然而道理同上

這種搭配有成車阿! giant defy 2 就是。
我不知道順暢度你怎麼定義?至少我沒有遇過變速失敗怎樣的。
都是答答兩聲不到一秒乾淨俐落的變檔。

齒比綿密當然是比不上11/21的飛輪,配11/28的飛輪齒比範圍大1.07~4.54
照理說更能爬陡坡,下坡更能飆速度不是嗎?平路也不至於找不到適當的齒比.齒比重複沒甚麼不好?
對像我這樣的肉腳,能更輕鬆的上山,我是覺得很好。還是會有想要三盤的人。
想和專業選手看齊的話,阿姆斯壯的車就是標準盤配11/21的飛輪。
不是每個想騎公路車的人都必須要有車神的腳力。
三盤兩盤之爭,應該是腳力之爭,奇檬子之爭。
被笑肉腳我是一點都不會介意,輕鬆爬坡比較重要。

不覺的三盤,CT盤,標準盤爭的是功能上的優劣差異(都有不同的屬性)。
而是奇檬子的差異,美觀和奇檬子極度相關,
自尊心(不想被笑肉腳)和奇檬子也是極度相關。

看了那麼多討論串,我是沒看到兩盤的擁護者提出什麼強而有力的三盤缺點。


齒比綿密需要記?
不必吧....
什麼時候上大盤
右手要退不退
這些都可以練成直覺....

defy2它是9速的
姑且不論順不順問題
反正便宜
10速的可是貴鬆鬆......

此外...壯哥才不用小飛輪...
你那個八成是謠言
不然就是早年的資料了
可能是剛出道8速時代的資料
齒比我也沒在記,反正切換時身體會告訴你輕重,依踏下去的力道來切換.這部份倒是以前騎登山車比較沒有的感覺.
iwasafool wrote:
此外...壯哥才不用小飛輪...
你那個八成是謠言
不然就是早年的資料了
可能是剛出道8速時代的資料


壯哥今年的戰駒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912335&m=f&last=10160784

除非國外的網頁寫錯了.

* Cassette: SRAM OG-1090 (11-21)
* Chain: SRAM PC 1090 Powerchain
* Crankset: SRAM PowerMeter Pro, 172.5mm, 39/53T

跟這些怪物比,我還是快快樂樂的騎三盤車好。
台灣多的是像新竹水田那種變態坡,看你想不想去爬而已。
上次用R1000當然是爬不上去。
我想就算用defy2我還是會掛點,三盤50/39/30配11-28還是不夠用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