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把、變把該怎麼裝?

Silkworm wrote:
確實這樣才是正版的~...(恕刪)

起先還以為出了山寨版
suhumi wrote:
加幾條線來說明一下~...(恕刪)


你的說明可以讓我們思考一下
騎車不是拉高坐墊把手間高度差或是將把手下彎很多 就是比較好看帥氣

可否請你看一下 我的Fuji Finest RC (原廠的小彎把)

這是第一天取車時車行的設定 那時有說明這樣初學者比較好適應


我自己騎了一陣子後 將把手往下彎了兩個刻度(把手上的)


最近虎口有些緊 有再想要不要往上調一個刻度 剛好就看到你的文章 請指教一下
還是我要檢討坐墊或是姿勢?

wildeny wrote:
你的說明可以讓我們思...(恕刪)


雖然攝影的角度有點差別,不過我想您可以試著把把手轉上來一點,變把先不要動。

轉太低上把位一定不舒適,但下把位也不見得順暢。

多試試無妨,反正不花錢,期待您的心得喔!
suhumi's garage~ http://blog.yam.com/user/suhumi.html

suhumi wrote:


這會有其他的問題...(恕刪)


小弟知道這樣不行
開開玩笑而己

還是不要亂入好了..以免貽笑大方

wildeny wrote:
你的說明可以讓我們思...(恕刪)
可嘗試把手不動,稍微調高煞變把 *

* 這要拆手把帶。
我也曾經為了調整煞變把的位置,心一橫把手把帶給拆了
為了省錢,我沿用原來的手把帶,不另外買。發現其實還是黏得住的
而且纏手把帶也沒有想像中的難

調整時讓紅線垂直地面,此時綠線就會往上翹了
我的經驗是,綠線水平的話手掌壓迫感較大,綠線稍微往上翹手掌比較舒服
然後將煞變把假固定,握下把看看煞車會不會不順,如果不會的話就太好了

把手帶要看哪種
有些把手帶一拆就毀了
在下的把手帶完全沒膠
完全靠摩擦力纏繞
隨時愛調就調
Stallings wrote:
可嘗試把手不動,稍微調高煞變把 *

* 這要拆手把帶。
我也曾經為了調整煞變把的位置,心一橫把手把帶給拆了
為了省錢,我沿用原來的手把帶,不另外買。發現其實還是黏得住的^++^
而且纏手把帶也沒有想像中的難


謝謝你的建議

我就是怕纏手把帶
其實我已經買了窄了兩公分的FSA小彎把 (覺得這應該比較適合我的肩寬)
但還沒裝上就是怕麻煩 也想省錢
想說等到換把手帶時候再說
聽你這麼說 我應該去試試看 順便換變把

自己也知道Fitting不能怕麻煩 不過就還是有點懶
suhumi wrote:
史上最舒適把型的特色...(恕刪)


史上最舒適把型的特色就是~

REACH小,不超過8公分。

DROP小,不超過13公分。

上把位平順,剛好接到變把上緣,落差也可以減小。

下把位連續,這個形狀讓人體工學把相形遜色。

上把位扁平,路面彈跳回饋壓力減小。

----------------------------------------------------------------------------

小弟現用Cinelli Neo Carbo (reach 82mm, drop 137mm),Campy Record 2007 之煞變把。


請問舒密大,


(1)
以同樣之Record 2007 煞變把,

改用FSA Wing Pro Shallow bar (史上最舒適把型) (reach 80mm, drop 125mm),

煞變把都往上推到Neo Carbo 和 FSA 的安裝允許極限,同樣之handlebar 角度,

則FSA (或Neo Carbo?) 的 total reach 能減少多少?


(2)
如FSA 改成 Deda Zero 100 小彎把 (reach 75mm, drop 128mm),和FSA比total reach又如何?


(3)
以同樣之碳纖車架,配Neo Carbo 和 FSA (鋁合金),手感差異大嗎?



在此先謝了。



rc0310 wrote:
我的身高175,跨高88
座管是拉到底超過警戒線一點…


跨高真的很長....比你這種身高的標準跨高(除二再除一點一)要多了10cm。

這種身材不是很建議騎TCR這種「上管特長、頭管特短」的車架,如果真的要騎TCR,那也許選擇大一個SIZE(即:M size),然後配合短龍頭縮短Overall Reach比較好。

S Size車架應該不難賣,看看有沒有人要收吧。

倒是車店怎麼會賣你s size,也是件很奇妙的事...
(KY) 單車運動休閒=健康生活 wrote:

(1)
以同樣之Record 2007 煞變把,

改用FSA Wing Pro Shallow bar (史上最舒適把型) (reach 80mm, drop 125mm),

煞變把都往上推到Neo Carbo 和 FSA 的安裝允許極限,同樣之handlebar 角度,

則FSA (或Neo Carbo?) 的 total reach 能減少多少?


(2)
如FSA 改成 Deda Zero 100 小彎把 (reach 75mm, drop 128mm),和FSA比total reach又如何?


(3)
以同樣之碳纖車架,配Neo Carbo 和 FSA (鋁合金),手感差異大嗎?...(恕刪)



考試柳~我粉怕哩,哈哈哈!

1、這幾款把手的REACH差距有限,差別比較多的是DROP與把型。

2、 Deda Zero 100 的REACH實測並沒有那麼小,所以也跟 FSA WING PRO COMP差不多,差不到3mm對於total reach的感受不會很明顯。

3、手感差異一定有的!尤其是顛簸的路面,Carbon的把手明顯舒適很多。但很多強壯的車友還是喜歡鋁把的紮實感覺。
suhumi's garage~ http://blog.yam.com/user/suhumi.htm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