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前輩] 關於抽車技巧

accentor wrote:
抽車基本上是一種迷思,抽車時所耗費的能量與獲得的動能是不成比例的。
但是選手為了迅速的反應出速度而不得不的選擇。
抽車的用意除了立即反應速度外,還有活動筋骨、利用不同的肌肉群,以減緩肌肉的疲勞度。
...(恕刪)


同意+1

不過以我這種菜市場盃的身手,盡量不要採取這麼華麗的方法,以免炫耀不成,反受其害。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hironari_0819
ColnagoLauMu wrote:
有前輩提到 抽車 跟...(恕刪)


你的姿勢再標準,沒體力撐下去也是沒用的,選手的姿勢都是騎了n年練出來的,身上的肌肉早就跟那姿勢成為一體了.

我跟過業餘選手爬山,同樣的姿勢抽車,我只能撐10分鐘,他騎了一個多小時都沒坐下來.
utt669 wrote:
你的姿勢再標準,沒體...(恕刪)

我就是因為需求而 練到抽車可以抽很久
經過測試很多次的結果 和看書的心得
因為有兩點

一個是我的體重較輕 低於65
雜誌上說 高於70 公斤以上 爬坡 立姿和坐姿 比例是 30:70
反之 低於70公斤 70:30
因為體重高的人 站起來騎所耗費的能量 總體會大於用體重輔助踩踏輸出的 能量

這順便解釋 為什麼 兒童可以抽很久不用休息
從心臟和 身體體積的比例就知道了
成人和兒童 心臟大小差不多 但是體積差很多
相對於成人 小孩心臟很輕輕鬆鬆的就把血液供應到要去的肌肉群
所以心跳幾乎都跟的上呼吸 也就是小孩很少到進入 無氧
兒童幾乎都不會爆心跳的 他們只是不知調整呼吸 和節奏 還有脂肪儲存量相對較少 所以耐力不夠
每個人小時候都一樣
現在成年後我們的心臟 負擔比小孩重 而且恢復比較慢 新鮮有氧血液還來不及送到 乳酸就上來了
進入無氧是很常有的事
所以 體重和心跳 心跳和立姿 對爬坡這種嚴格考驗自行車選手輸出功率 的時候 有很大影響
小時快長大不一定快 小時胖長大不一定胖
同時說明 在找選手時 會找已發育好的成年 因為基本身高不會變動
但是選手的體重會嚴格控制
環法選手 冬季春季訓練 是集中到 地中海的西班牙或葡萄牙 的小島 每天照表操課和飲食控制
所以體重是 很重要的
如果輕 身高不高 登山型比賽 比較有機會 環法
如果不輕 很高 衝刺型 繞圈賽 古典賽
如果又高又輕 全能 計時 三鐵 長距離
亞洲選手相較於歐美 礙於體型 登山賽較適合 當然永遠都有例外 的天賦異稟 平常心跳50這種

二是車子較重
我的車是 ocr2 相較於其他車款是較重一些些
所以爬坡要更多的功率輸出
體重和車重 和輸出功率 有關
隊友有 用功率計 很明顯的 同一個速度爬坡 一個 體重75公斤輸出350 瓦 60公斤輸出180瓦
爬20公里的上坡 就差很大啊

所以依照車子性能和自己的條件 來盡情的發揮 抽車的技巧吧
路況和戰況 多變
多學一個技巧 對突然來的狀況 多一個方法迅速逃脫 有益無害


Make a wish, follow your heart, dream will come true! 一起踏騎節能減炭 共同創造綠色地球
anthonychu wrote:
一個是我的體重較輕 低於65
雜誌上說 高於70 公斤以上 爬坡 立姿和坐姿 比例是 30:70
反之 低於70公斤 70:30
因為體重高的人 站起來騎所耗費的能量 總體會大於用體重輔助踩踏輸出的 能量

這順便解釋 為什麼 兒童可以抽很久不用休息
從心臟和 身體體積的比例就知道了
成人和兒童 心臟大小差不多 但是體積差很多
相對於成人 小孩心臟很輕輕鬆鬆的就把血液供應到要去的肌肉群
所以心跳幾乎都跟的上呼吸 也就是小孩很少到進入 無氧
兒童幾乎都不會爆心跳的 他們只是不知調整呼吸 和節奏 還有脂肪儲存量相對較少 所以耐力不夠...(恕刪)

感謝anthonychu的精闢解說!! 之前我一直不能體會為何書上要寫體重輕的人爬坡反而適合立姿,因為我一直以為立姿的出發點就是用體重去增加踩踏的力道.... 難怪我家樓下中庭的小朋友可以一直站著騎橫衝直撞一兩個小時,還邊騎邊和其它的小朋友吼來吼去,完全看不出他們會累的樣子(可是住戶快被吵死了)

anthonychu wrote:
雜誌上說 高於70 公斤以上 爬坡 立姿和坐姿 比例是 30:70
反之 低於70公斤 70:30

我想知道這數據是怎麼來的
不太合理
根據我看過的數據
職業選手也多半在30啪以下
像Patani只有58公斤
我是沒看過他的數據
ps因為我開始騎車的時候,他已經蒙主恩召兩年了
但是看影片的感覺...也沒有70趴這麼扯
ColnagoLauMu wrote:
"不才"(<--這個字很有趣 看似很謙虛)...(恕刪)

認同+1
連"不才"都這麼厲害了.我等豈不是"廢X"or"垃X"?
在01潛水也蠻久.常常在RB板看到"不才"先生的發言.
"不才"先生對於單車的熱情與豐富的相關知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是EQ的部分.....似乎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用字遣詞以及心態改一下.別習慣性的以輕挑語氣揶揄他人來證明自己.
希望善意的分享別淪為嘴砲.共勉!





嗯....怎麼我都快要抽身那個紛爭
卻有兩個路人插進來喇?

在此澄清一下
我在意的不是"不才"這種字眼
我也很常用"鄙人","在下","小弟"(主要是年紀比版上平均值低不少的原因)的字眼

我在意的是這位仁兄總是有點臭屁
比如說"標準盤是公路車的尊嚴"這種論點
還有"抽車又快又有效率不難"這種講法....

更厲害的爬坡勇腳或許能夠資格講這種話
但是根據我長期看到他的回應
總覺得這位仁兄實在臭屁過頭了
依照他自己的描述
我覺得他根本是那種抽車抽很大
但是實際上老是爆掉,跑到定竿邊緣,結果最後輸給不少坐姿為主的人
俞氏鶴頸蛙 wrote:
感謝anthonyc...(恕刪)

我也和大家一樣看到小朋友的 迴轉數 驚人而有同樣的疑慮
然後看到專業運動書上説 小朋友不會爆心跳 而去想到的原因
分享心得很快樂的事啦
Make a wish, follow your heart, dream will come true! 一起踏騎節能減炭 共同創造綠色地球
看了我實在有點懷疑
是不是我有先天性的心臟毛病
從我能追朔的記憶開始,,,大概7,8歲吧?
我就覺得跑很快會很喘...
iwasafool wrote:
我想知道這數據是怎麼...(恕刪)

70:30
我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是雜誌上寫的數據
這不是放諸四海的標準值
但我想可能不是用儀器量的
應該是某個登山型比賽
跟拍某個第一名選手後統計的結果
此雜誌介紹是日本登山常常拿第一名的選手
所以只是單一案例
我想不適用於全部的人 參考參考啦
這種經驗值很多
像卡踏 提升30%的效率 等等

我也是有疑慮再慢慢找證據 和看看環法選手實際的情形來驗證
或是自己來試試看
我只知道 輪流換肌肉群 比較不容易受傷

Make a wish, follow your heart, dream will come true! 一起踏騎節能減炭 共同創造綠色地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