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1公斤速度會差很多嗎....美利達 RACE LITE 903 && 斯特拉 R5

差1公斤真的沒差嗎?如果再差1公斤呢?一共差2公斤呢?減體重容易嗎?體重能降,但車子的差距永遠就是差1或2公斤。


Bigeggkoo wrote:
我體重快100,,,...(恕刪)


這位大哥屌XD
贊同技術>剛性>輕量,所以先找C/P高的車先練,往後再看要追求什麼取向的車

kn4624 wrote:
錢是人家的,要花多少...(恕刪)


真的是好笑

凡事講求基本功才是最正確的觀念
基本功沒練好到紮實
只是一堆花拳繡腿耍大刀又如何??
經不起別人的指教
就反而處處去批判別人的想法是可笑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是真可笑

菜籃阿伯只是借喻用來
請樓主注意基本功的重要性
可以把錢省下來
有成績之後再來升級一次到定位也可以
本來一件事就有正反觀點的體現
一公斤的差別
只有到專業級的比賽才看得出來那些極致的差距
看得出來樓主有在認真思考參酌每個人的正反意見
樓主也沒有去批評任何發表的言論
這樣才是正念

反倒是有的人卻只在搧風點火扭曲別人的觀點
只能自己是真理、別人的話都是邪教言論
容不下他人的一句話
眼裡沒有一粒沙的空間
這樣
有比較高明嗎??
不過只是一種偽善且自以為是的假正義罷了!!



騎車的差異性應該小於扛車的差異性 (以我這個假日騎士來說啦)

我適騎GIANT 2012 SL3 大概8KG

今天去giant騎乘會2013 ADV SL4 官方7.5kg

用手提一下 輕好多

不過腿力應該還是最重要的

或是讓自己多減幾公斤 也很實在
10月剛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

輪組、車架和變速系統都升統
自己覺得差不少,實測在平路及爬坡速度也都有增加

我覺得店家在幫我設定時,二台車的姿勢調整的沒有差異太多
所以我新車一上手就能有差別

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時,姿勢改變不少
所以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在適應後速度也都有提升

所以,我認為車重對於速度一定有差

另外要買什麼車?
視個人財力去買
不是看腿力
難道一級車架都只能賣給選手??
我騎著二級車架就算被賣場車海放
但我騎的健康、開心就好~
管我弱不弱

對一個練車練到一定水準,而且遇到瓶頸了
1公斤絕對有差。

所先好好練功再換神裝吧。
verducci1121 wrote:
10月剛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
輪組、車架和變速系統都升統
自己覺得差不少,實測在平路及爬坡速度也都有增加

verducci1121 wrote:
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時,姿勢改變不少
所以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在適應後速度也都有提升

verducci1121大大早安
打擾了
您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路感(避震)感覺差異大嗎?
您的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路感(避震)是不是比較有明顯差異?

自己騎的是鋁車,也有20年前的鋼管車(三抽Cr-Mo),也大約10.5KG。
聽說碳車的Q度勝過鋼管車、鋁車,因此向V大請教。


另外,您說「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時,姿勢改變不少,所以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同一品牌的碳車、鋁車的車架幾何差異會很大不同嗎?
為何需要改變姿勢?

聽有人提到,若有兩台車(不同年份購入),一台能當「練習車」、一台當「比賽車」,
那這樣有適應上的問題嗎?

謝謝。

verducci1121 wrote:
所以,我認為車重對於速度一定有差

9.5KG鋁車+1KG貨架、+行李,感覺有差。
sevenyet wrote:
練習倒是不敢
只是閒雲散人一位
但是的確是騎著菜籃車
剛才從市場買菜來回10-11KM
貢丸一斤現做90元x2
海帶加豆干共60元x2

菜籃車(通勤車)可以當成環保交通工具,最好是有變速(18段以上),以應付爬坡。
EX:台北市、台中市都是屬於有緩坡度的城市。

運動就用公路車,如果用菜籃車(通勤車)騎50~100KM,受力集中在臀部,也比較有運動傷害。輪框剛性、五通剛性較不能勝任高強度的使用。
公路車的幾何讓身體的重量分別在手、臀部、腳,屬於運動取向。

【麵包超人】 wrote:
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路感(避震)感覺差異大嗎?
您的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路感(避震)是不是比較有明顯差異?

自己騎的是鋁車,也有20年前的鋼管車(三抽Cr-Mo),也大約10.5KG。
聽說碳車的Q度勝過鋼管車、鋁車...(恕刪)


我之前的車就是10年前的giant鋼管車(前叉也是鋼管),斷斷續續騎了5年

騎了碳車之後,以避震來說..大坑洞差異不大,一樣很震

但像過減震條,碳車的舒適度是大於鋼管的..

也可能是車量減重的關係,80KM騎下來的疲勞度碳車也小於鋼管車

我朋友從鋁車換碳車時

是從FUJI換到GIANT..,差異多少,我就沒注意

二台車設定不一樣,肌肉群用到一定也不一樣

但若非差異很大 OR 專攻比賽的選手

我認為多練習不同的肌肉群是有好處的

你參考看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