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4624 wrote:
錢是人家的,要花多少...(恕刪)
真的是好笑
凡事講求基本功才是最正確的觀念
基本功沒練好到紮實
只是一堆花拳繡腿耍大刀又如何??
經不起別人的指教
就反而處處去批判別人的想法是可笑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是真可笑
菜籃阿伯只是借喻用來
請樓主注意基本功的重要性
可以把錢省下來
有成績之後再來升級一次到定位也可以
本來一件事就有正反觀點的體現
一公斤的差別
只有到專業級的比賽才看得出來那些極致的差距
看得出來樓主有在認真思考參酌每個人的正反意見
樓主也沒有去批評任何發表的言論
這樣才是正念
反倒是有的人卻只在搧風點火扭曲別人的觀點
只能自己是真理、別人的話都是邪教言論
容不下他人的一句話
眼裡沒有一粒沙的空間
這樣
有比較高明嗎??
不過只是一種偽善且自以為是的假正義罷了!!
verducci1121 wrote:
10月剛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
輪組、車架和變速系統都升統
自己覺得差不少,實測在平路及爬坡速度也都有增加
verducci1121 wrote:
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時,姿勢改變不少
所以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在適應後速度也都有提升
verducci1121大大早安
打擾了
您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路感(避震)感覺差異大嗎?
您的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路感(避震)是不是比較有明顯差異?
自己騎的是鋁車,也有20年前的鋼管車(三抽Cr-Mo),也大約10.5KG。
聽說碳車的Q度勝過鋼管車、鋁車,因此向V大請教。
另外,您說「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時,姿勢改變不少,所以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同一品牌的碳車、鋁車的車架幾何差異會很大不同嗎?
為何需要改變姿勢?
聽有人提到,若有兩台車(不同年份購入),一台能當「練習車」、一台當「比賽車」,
那這樣有適應上的問題嗎?
謝謝。
verducci1121 wrote:
所以,我認為車重對於速度一定有差
9.5KG鋁車+1KG貨架、+行李,感覺有差。
【麵包超人】 wrote:
從10.5KG的鋼管車換成7.5KG的碳車,路感(避震)感覺差異大嗎?
您的朋友從鋁車升級成碳車,路感(避震)是不是比較有明顯差異?
自己騎的是鋁車,也有20年前的鋼管車(三抽Cr-Mo),也大約10.5KG。
聽說碳車的Q度勝過鋼管車、鋁車...(恕刪)
我之前的車就是10年前的giant鋼管車(前叉也是鋼管),斷斷續續騎了5年
騎了碳車之後,以避震來說..大坑洞差異不大,一樣很震

但像過減震條,碳車的舒適度是大於鋼管的..
也可能是車量減重的關係,80KM騎下來的疲勞度碳車也小於鋼管車
我朋友從鋁車換碳車時
是從FUJI換到GIANT..,差異多少,我就沒注意
二台車設定不一樣,肌肉群用到一定也不一樣
但若非差異很大 OR 專攻比賽的選手
我認為多練習不同的肌肉群是有好處的
你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