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型車架如何區分類?


speedihi wrote:
所以以後有人問電變,就回,反正你也感覺不出來,

就算你感覺得出來,差那幾秒有差嗎?

有人問輪組,反正你也騎不出來,就算你騎得出來,

差那幾分鐘有差嗎?

有人問剛性,反正你也騎不出來,就算你騎得出來,

剛性差那一點有差嗎?

最後結論再補一句,強化自己最快!

那還要這討論區幹嘛?
(恕刪)


我的建議就是多多去騎車

不要整天想那個想這個想換車會不會比較快

對於台灣的多山路丘陵地形

有一點騎車經歷的可以從爬坡型的車下手~前2的

當然也可以選擇舒適型的車款~騎舒服的也是可以~

爬坡型的輸出就是直接~起步快~爬坡的時候掉速度~不論是爬坡起步還是平路起步的時候可以很快速的把速度帶起來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講

什麼車都可以啦

多多出去騎出去就對了

今天你跟朋友騎車你比他快還不是要等

最多就換個版輪去騎平路

speedihi wrote:
所以以後有人問電變,...(恕刪)


討論區就是讓大家發表意見,總有各種不同見解。

既然討論爬坡車架當然要放張爬坡車架照片,另外爬坡路線也是重點,坡度百分比多少算是爬坡路線。


下表A是01上好心大大提供坡度百分比和角度對照表,下表B是部分北部著名爬坡路線,小弟列出騎乘過坡度數據。

表A


表B
恭喜大大,口袋夠深基本上就會入手一定水準的好車架,只是看你對品牌的喜好,運動嘛,不就是汗水與心靈放鬆的結合,而不會淪為比較財力的工具,祝您入手合意的車架。。。。

9324a024 wrote:
這幾天看了很多台車想...(恕刪)


平路與爬坡最主要的不同是感覺上是...
相對施力及重心位置的改變...

如以同座墊承載位置相對於BB的後移量來看差異...
假設坐墊承載位置一樣同坐管中心...
假設坐管角度為74度...
在平路騎乘時相對BB的後移量同為74度...
爬坡時會隨著坡度差越大後移越多...

簡單的看...
放在地平線上的單車跟把前輪架高的單車相比...
即可看出差異...
如果爬坡是重心往前的...
選擇大中管角度的會比較適合...
應該說爬坡車橫向剛性比較好,歐吉桑之前跟一個腋下看人的少年郎在市區台一線尬車,就看他大動作扭啊扭的抽車還是被歐吉桑的鋁車追上。少年郎騎的車後上叉非常的細,一看就知道是爬坡設定的車架,缺乏平地衝刺比較倚重車架的縱向剛性。試騎過1級車廠出的1級爬坡車架,爬坡加速確實很優,但絕對沒辦法並肩衝刺,肯定會被撞飛。


歐吉桑一年騎行量9Kkm...不多
givemelightbike wrote:
沒這回事,把車架依幾何角度分類是種以偏概全的迷思,不用在車架角度鑽牛角尖,騎姿是可以靈活變動的,屁股前後移動的幅度就遠超過立管角1度的差別,往前坐或往後坐就可以改變踩踏出力的方式。後下叉長度和軸距也沒有絕對的影響。
可換個方向去思考,大部份騎乘路線中上坡路段只佔很小的比例,除了純登山賽才是一路爬坡,如果真有所謂爬坡性能特別出色的車架,用途未免也太狹隘了,那在下坡和平路時不就要半路換空力車架才不會吃虧囉?
如果喜歡爬坡,其實應該多練習有效率的踩踏動作和鍛練心肺能力才會有顯著的成效,車架倒不是那麼重要,fitting得好就行了。


的確,我同意你的觀點,fitting得好、騎乘姿勢、施力等遠比車架來得重要。

當然不是說計時車跟公路車會一樣,而是指挑到適合你的車,再讓人車能夠配合,才是完美。

高屏鐵騎 wrote:
少年郎騎的車後上叉非常的細,一看就知道是爬坡設定的車架,缺乏平地衝刺比較倚重車架的縱向剛性。試騎過1級車廠出的1級爬坡車架,爬坡加速確實很優,但絕對沒辦法並肩衝刺,肯定會被撞飛。


來看看幾位衝刺好手所騎過的車,不都是某些人所認定的"爬坡車架"嗎?

Peter Sagan on Cannondale Super Six EVO:

(圖片來源)

Mark Cavendish on Giant TCR Advanced SL:

(圖片來源)

Mark Cavendish on Scott Addict:

(圖片來源)

Alessandro Pettachi on Wilier Cento1 Superleggera:

(圖片來源)

Andre Greipel on Canyon Ultimate CF SLX:
(2011 Eneco Tour第1站,192km完全平路站)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Marcel Kittel on Felt F1:
(2013環法第12站,218km完全平路站)

(圖片來源)

Tyler Farrar on Felt F1:
(2010環義第2站,209km完全平路站)

(圖片來源)
找不到可辨識Farrar用車的照片,但這段同一站的影片中(1:00)可看到Farrar騎的是F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KXrSMPMmA

Greipel、Kittel和Farrar尤其是有趣的反證,平路衝刺反而不用 Canyon Aeroad CF 、Felt AR 這兩款aero車架,實在是最糟糕的行銷代言人...

如果舉這些實例還無法破除爬坡車架的迷思,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givemelightbike wrote:
來看看幾位衝刺好手所...(恕刪)

此一時彼一時
今年環義空力技術特佳的沙肥肉 捷安特 美利達 閃電牌前幾個衝刺站競爭激烈
輕巧車架BMC SCOTT CANYON到中段賽程以後就大爆發
競爭對手正在進化中 還在死守甚麼呢?


車比較輕是最好的設定吧

CP值最好的輕量車是多少$:kg?
會組裝的話7~10萬要破6kg已下很容易阿

s-cooper wrote:
車比較輕是最好的設定...(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