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關於公路車跑山路的重量及煞車選擇

Kang-Wei Tzou wrote:
一定會上來分享心得,...(恕刪)


光免費的功能就很好用了,先免費試用看看,真有進階需要,再付費也不晚。
今天終於拿到車了,
從車店回到家大約十八公里,
大約騎了一個小時。

中間有經過一小段上坡,
騎起來確實好吃力,
坡度不大,卻要切換到最輕的前36後32才爬的動,
回到家也累的要死,睡到剛剛才起來~

想到四月的還花東,一天要騎一百八十公里,十倍啊~
而且還是連續兩天,現在信心有點動搖了,

明天還是預計田寮坑->大山背->五指山->回家,
如果大山背都上不去,我看五指山也不用去了。

跟各位報告一下,
車子的重量真的是其次,齒比才是重點。

今天早上六點半出門,往橫山田寮坑出發,
稍微的上坡,切到前36後32才可以輕鬆踩,
只要遇到長一點的緩坡,就開始累,
停下來喝個水之後就比較好了,
但是撐不了多久,又開始累了,
不過只要喝個水體力就會恢復,就可以再騎一段路,
這段路都是緩坡,就這樣騎到底。

回程是下坡,一下就出來了,然後轉往大背山,
中途也是停下來休息好幾次,遇到陡坡開始站起來抽車,
這台車的齒比似乎遇到坡都要抽車才能上的去吧,
遇到第二個陡坡,站起來抽沒幾下就沒力了,最後是坐著騎上去,
遇到第三個陡坡,站起來抽沒幾下只好停車了,完全不行,
開始牽車,竟然發現公路車牽著車走上坡異常的好牽,
牽車才過一個彎,看到還是上坡,我就放棄了,往回騎,
沿路的下坡,煞車竟然無法完全停下來,就這樣沿路壓著煞車下山,
大背山騎不上去,五指山就不用講了,絕對沒機會。

大背山跟五指山這兩條山路,我賣掉的小徑都可以克服,
大盤44/32/22,搭配11-32的飛輪。
而且騎小徑似乎也不會這麼容易累,可以整個山爬完才喝水,
沒想到騎公路車會這麼累,還要一直喝水。

52t這個盤,在平地切過去之後,飛輪要一直變大,才好騎,
遇到緩坡又要切到36,52t實際會用的時間太短,爬坡36t又不夠用,
我會再騎一陣子,真的不行,我會考慮更換50/34的大盤。
我記得我一開始就是推50/34, 11/32
Anyway...東進不用想了


Kang-Wei Tzou wrote:
跟各位報告一下,車...(恕刪)
新牽的車子騎起來很費力的話,很可能:
1. C 夾有點歪而使煞車塊摩擦到輪框(或是輪框本身就不正一直磨到煞車塊--低價位輪組常見)
2. 後輪沒有裝得很正而摩擦到車架(或是車架本身就不正而使輪胎磨到車架)
3. 胎壓不足
4. fitting 不正確(坐墊高度、setback 這兩個對出力來說很重要)

如果以上皆非(先不提肌力),那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踩踏習慣不良所致,有部分力氣用在不該用的肌群(君不見一些不用卡踏的車友在騎車的時候並不是用前肉球位置在踩,甚至於騎車的時候內/外八、膝蓋並非直上直下)。

如果還是以上皆非,那麼最後才是肌力問題,這點只能靠後天慢慢鍛煉,畢竟初次使用騎 700c 公路車的肌群與過去不同,樓主可多尋找一些肌力的鍛煉建議,著重在強化核心肌群、臀大肌及股四頭肌。

也因為您有了這個轉換經驗,個人強烈建議樓主多考慮上卡,卡踏可以:
1. 增加出力、保護膝蓋(一般踏板只有上往下踩的力量,卡踏可以提供下往上提的力量,也就是從「踩」轉變為「踢、拉」,改變之後的出力模式也較能保護膝蓋)
2. 幫助修正騎車姿勢,可減少不必要的出力
3. 抽車或下坡遇彈跳可以穩固姿勢,增加安全
4. 穿卡鞋不好走路,會逼自己進步把山路騎完

My 2 cents.

Kang-Wei Tzou wrote:
跟各位報告一下,
車子的重量真的是其次,齒比才是重點。
今天早上六點半出門,往橫山田寮坑出發,
稍微的上坡,切到前36後32才可以輕鬆踩,
只要遇到長一點的緩坡,就開始累,
停下來喝個水之後就比較好了,
但是撐不了多久,又開始累了,
不過只要喝個水體力就會恢復,就可以再騎一段路,
這段路都是緩坡,就這樣騎到底。
回程是下坡,一下就出來了,然後轉往大背山,
中途也是停下來休息好幾次,遇到陡坡開始站起來抽車,
這台車的齒比似乎遇到坡都要抽車才能上的去吧,
遇到第二個陡坡,站起來抽沒幾下就沒力了,最後是坐著騎上去,
遇到第三個陡坡,站起來抽沒幾下只好停車了,完全不行,
開始牽車,竟然發現公路車牽著車走上坡異常的好牽,
牽車才過一個彎,看到還是上坡,我就放棄了,往回騎,
沿路的下坡,煞車竟然無法完全停下來,就這樣沿路壓著煞車下山,
大背山騎不上去,五指山就不用講了,絕對沒機會。
大背山跟五指山這兩條山路,我賣掉的小徑都可以克服,
大盤44/32/22,搭配11-32的飛輪。
而且騎小徑似乎也不會這麼容易累,可以整個山爬完才喝水,
沒想到騎公路車會這麼累,還要一直喝水。
52t這個盤,在平地切過去之後,飛輪要一直變大,才好騎,
遇到緩坡又要切到36,52t實際會用的時間太短,爬坡36t又不夠用,
我會再騎一陣子,真的不行,我會考慮更換50/34的大盤。

Deo Lo wrote:
我記得我一開始就是...(恕刪)


Deo Lo 請你承認你的錯誤吧!
在#45的結果!
事實證明答案應該是5無誤
東進?我現在連環花東都有問題了~
我牽車的第一天,騎18km回家,大約花費一小時,
累的要死,回到家躺在沙發上就睡著了。
環花東連續兩天都要騎180km,兩天總共要騎365km,
而且用關門時間來計算均速大約要20km/h以上,
所以,關門前我是騎不完。
我牽車的第二天去挑戰山路,才過幾個陡坡就沒搞頭了,
跟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啊!
-------------------------------------------------------
我的前後煞車都是碟煞,輪胎空轉都很順,沒有摩擦。
胎壓我沒有測,用手壓是很飽滿。
車店老闆有做fitting跟簡易騎乘教學,不過我還是用我最舒服的坐姿騎。

踩踏是用腳掌在踩,差不多就是卡鞋接觸卡踏的那個區域,應該不會差太多。
我不會上卡,我平常騎的都是這些山路,隨時要停車、牽車,卡鞋就麻煩了!
-------------------------------------------------------
我現在多了一些疑問,
我之前說我有在打球,我是踢足球的,一直認為我體力跟腿力都不錯,
我昨天牽車,然後騎回家,沿路99%都是平地,但是騎的好累,
所以想說車子變輕,應該更好騎,完全沒想到,竟然連平地都騎的很辛苦。

以前騎小徑,陡再坡都不怕,還可以連續騎兩、三個小時,屁股會先受不了,
現在有穿車褲,含休息騎兩個小時,屁股才剛開始有點痛,
上坡先不提,感覺騎公路車似乎很耗費體力,還是問題是出在補給或是配速?

公路車含踏板,前後燈,水壺架*2,打氣筒,維修罐(內胎*1,挖胎棒*1)約9.1kg,
加上密碼鎖約9.5kg。

小徑

公路車
Kang-Wei Tzou wrote:
大背山跟五指山這兩條山路,我賣掉的小徑都可以克服,
大盤44/32/22,搭配11-32的飛輪。
而且騎小徑似乎也不會這麼容易累,可以整個山爬完才喝水,
沒想到騎公路車會這麼累,還要一直喝


因為你小徑的齒比很輕,輪子又小
你現在公路車就算是用到34/34的齒比踩起來還是比小徑同樣1:1的齒比重的多(輪子大)
說到底就是小徑雖然騎的動但是速度太慢了,你計個時或是裝碼表就知道了
Kang-Wei Tzou wrote:
跟各位報告一下,車...(恕刪)


人的問題;
換ct盤11-32t還是會說重;
該改進的是你的腿力跟肌耐力;
每周去練騎一次高度總升1000m的坡道吧
也多練跑步吧
這是一種捷徑

audia4b8 wrote:
人的問題;換ct盤11...(恕刪)

請遵守01最高指導原則




















一出問題,砍掉重練。
SP:回文的時候我朋友在身邊說樓主的他可以落地半價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