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奇摩知識那就更可議了
網路資訊爆炸不同於以往資訊匱乏
由提問者圈選出最佳解答那肯定是正解嗎
常看到的現象只是滿足提問者當時的需求而已
所以如何有效率的過濾垃圾資訊是為當務
言盡於此 看書去以免浪費我的時間
對了~講到書...讓我想起之前完整引用原文翻譯書籍"一生的自行車計畫"分享下坡技巧
他對書中內容都有疑義了 還什麼"你人站在體重計上,用手把自己頭往下壓..."
真不知道什麼才是奇怪的言論
Lanxlot5475 wrote:
人啊,會有一種"誤以...(恕刪)


恩,講解得很清楚

也就是說,假設要在上坡保持100回轉速而且有效率,不只要有超級變速器,而且也要有超級輕的輪子,減少輪子轉動慣量,來應付輪子在上坡時,轉動速度忽快忽慢,加速時的要施予的力。謝謝,完全了解了。

Axan wrote:
如果只討論出坡度不同造成回轉速不一的這個結論---我是有點失望的...
平路就算不維持一樣的迴轉速...也沒有山路累呀....why??...


因為爬坡需要輸出的功率跟平路不同阿
但是如果你在平路的踩踏,已經達到某個負荷之下(例如心跳跟爬坡時的心跳一樣高)
這時候,就會對於忽快忽慢踩踏與均衡踩踏之間的差別有比較多的體會

例如:在心跳同樣維持在160以上,而且在維持差不多的車速下,先來個輕齒比高轉速踩踏幾分鐘,然後換重齒比低轉速踩踏幾分鐘,這樣重複個幾次


也就是試一下間歇練法,就知道忽快忽慢其實很累的
funnyfoyou wrote:
因為爬坡需要輸出的功率跟平路不同阿...(恕刪)


呵...我當然知道是輸出功率不同呀...討論這麼多不就是在討論為什麼輸出功率不同嘛??...
間歇當然累呀...不過這個累應該是來自於"將心跳跟肌力拉的可用的極限"...跟快慢沒關係吧...
間歇訓練"慢"的部分是讓你休息緩和心跳用的..以應付接下來的"快"...
這邊扯遠了.....

不過樓主已經找到他想要的答案了...也算是圓滿囉.....
妳的美麗..我看見了..就不會忘記了......
novocain wrote:
引用奇摩知識那就更可...(恕刪)


所以我才在附註有說,假設不相信知識+,慣量可以去翻翻國中的物理課本,轉動慣量要在高中或是大學的課本裡面才找得到。

對於質點來說,轉動慣量是MR^2,M是質點的質量,R是這個質點離轉軸的距離,一個轉動體的轉動慣量是跟它每個質點的質量和對於轉軸的距離有關係,和轉動速度W是沒關係的。


在體重計上壓頭的例子,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以你當時單車的例子,要增加最大靜摩擦力,除了增加兩個接觸面間的力,就是改變兩個接觸面間的材質,增加摩擦係數。而用力壓住踏板,你的腳之所以能壓緊踏板,是因為你身體其他部分有對單車施與相同的力,所以就抵銷了,輪胎和地板間的力並不會改變。
那這麼說車越重,摩擦力就越大了,那所以車子越重就是越安全?也不是,因為車重會增加慣量,同樣一個弧度來轉彎所需的向心力也要越大,同一個速度的動能也會越大,要減速時的需要的阻力也要更大,所以不會想要用增加車重來增加摩擦力,改變摩擦係數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一些輪胎在旁邊兩側會用較中線摩擦係數大的材質,使直線前進時能有較低的摩擦係數來減少滾動阻力,轉彎能增加摩擦力來防止打滑。

你說的那本書我也有,我也非常喜歡那本書。
自爆仔 wrote:
是的,所以這邊就有一個盲點了,你的意思是爬坡時的功率都比平路時高,而平路40KM/h時功率可能和爬一般坡度時你習慣的功率相同,可是你卻沒辦法在平路保持這樣功率,上坡卻可以,這是為什麼呢?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也是我最初疑問之一。...(恕刪)

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因為大大您誤解了,小弟的意思並非小弟可以"爬坡時的功率都比平路時高",正確是"爬坡時所需要的功率大都比平路高"。前面也提過大大您假設的"爬坡和平路功率相等"的情況很少,也許會出現在小弟平路無法維持久一點的時速40以上,因為那時的風阻已經大到和爬坡時地心引力影響的力量相當甚至更大了。

另外,不知大大有找到大約什麼%的坡,可以用轉速100和平路時速32轉速100維持一樣久的輕鬆呢?還是要靠POWER TAP等工具的輔助才能找到嗎?

有理論是不錯,但還是要有實際來驗證。有些事情的結果也可以透過實際簡單測試來找到的答案而不需儀器...
Oops!
ChenCD wrote:
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因...(恕刪)


平路很難講,因為身體的姿勢和逆風順風都會影響風阻,上坡又會受到體重和坡度影響,太緩的坡又會受到空氣阻力影響,每個人都不相同,用可以測出功率的機器來測是最準確的。

http://www.klavier.idv.tw/eob/workshop/20061207.htm

小弟讀的科系和飛機有關,希望之後能利用學校的風洞來設計一個整流罩給腳踏車用,看看能不能只需保持平時時速30的功率來達到時速40的速度,嘿嘿!
自爆仔 wrote:
平路很難講,因為身體的姿勢和逆風順風都會影響風阻,上坡又會受到體重和坡度影響,太緩的坡又會受到空氣阻力影響,每個人都不相同,用可以測出功率的機器來測是最準確的。...(恕刪)

的確會很難講,因為現在加入更多可變因素了...

不須太複雜化的同時加入太多可變因素,可以先假定一些因素是固定、排除或相等的嗎?
自爆仔 wrote:
小弟讀的科系和飛機有關,希望之後能利用學校的風洞來設計一個整流罩給腳踏車用,看看能不能只需保持平時時速30的功率來達到時速40的速度,嘿嘿!

這個應該是可以,因為整流罩減低了風阻的影響,時速會提高,可能還會高到超出40很多!
Oops!
資料只是參考,也不知道資料是以市民組精英組還是環法選手,

也沒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有人可以很穩定踩100rpm,有些人100rpm屁屁就亂跳,

上坡要100也ok ,登山車用最小盤掛32t踩也可以達到,重點還要以時速心跳坡度等來做考慮,

理論也要把這些加進去才夠科學.

自己學識淺,只知道自己身體會教自己騎車,時速轉速心跳爬多陡的坡,自己能用多少齒比轉速,

用最低的心跳來達到最快的速度,沒辦法人不是機器,理論最終要人來實現.
ChenCD wrote:
的確會很難講,因為現...(恕刪)


以小弟我來做例子的話,我之前使用登山車爬風櫃嘴,我的體重為74公斤,車子13kg,耗的時間為39分鐘左右,楓林橋~風櫃嘴,高度為402公尺(網路上查到的資料)

排除爬上去後因消耗熱量和水分所減少的重量,還有中間的滾動阻力與空氣阻力(因為很小),那我作的功為(74+13)*9.81*402=343094.94(焦耳) 平均功率為 343094.94/(39*60)=146.6217瓦(好嫩= =)

這個累度感覺和我平路騎公路車,握上把挺著身體保持時速33左右差不多,您可以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