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ocain wrote:
引用奇摩知識那就更可...(恕刪)
所以我才在附註有說,假設不相信知識+,慣量可以去翻翻國中的物理課本,轉動慣量要在高中或是大學的課本裡面才找得到。
對於質點來說,轉動慣量是MR^2,M是質點的質量,R是這個質點離轉軸的距離,一個轉動體的轉動慣量是跟它每個質點的質量和對於轉軸的距離有關係,和轉動速度W是沒關係的。
在體重計上壓頭的例子,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以你當時單車的例子,要增加最大靜摩擦力,除了增加兩個接觸面間的力,就是改變兩個接觸面間的材質,增加摩擦係數。而用力壓住踏板,你的腳之所以能壓緊踏板,是因為你身體其他部分有對單車施與相同的力,所以就抵銷了,輪胎和地板間的力並不會改變。
那這麼說車越重,摩擦力就越大了,那所以車子越重就是越安全?也不是,因為車重會增加慣量,同樣一個弧度來轉彎所需的向心力也要越大,同一個速度的動能也會越大,要減速時的需要的阻力也要更大,所以不會想要用增加車重來增加摩擦力,改變摩擦係數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一些輪胎在旁邊兩側會用較中線摩擦係數大的材質,使直線前進時能有較低的摩擦係數來減少滾動阻力,轉彎能增加摩擦力來防止打滑。
你說的那本書我也有,我也非常喜歡那本書。
自爆仔 wrote:
是的,所以這邊就有一個盲點了,你的意思是爬坡時的功率都比平路時高,而平路40KM/h時功率可能和爬一般坡度時你習慣的功率相同,可是你卻沒辦法在平路保持這樣功率,上坡卻可以,這是為什麼呢?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也是我最初疑問之一。...(恕刪)
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因為大大您誤解了,小弟的意思並非小弟可以"爬坡時的功率都比平路時高",正確是"爬坡時所需要的功率大都比平路高"。前面也提過大大您假設的"爬坡和平路功率相等"的情況很少,也許會出現在小弟平路無法維持久一點的時速40以上,因為那時的風阻已經大到和爬坡時地心引力影響的力量相當甚至更大了。
另外,不知大大有找到大約什麼%的坡,可以用轉速100和平路時速32轉速100維持一樣久的輕鬆呢?


有理論是不錯,但還是要有實際來驗證。有些事情的結果也可以透過實際簡單測試來找到的答案而不需儀器...
O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