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超強悍公路車,環法座騎排前3!!(TCR ADVANCED SL TEAM)

elvisbar wrote:
小弟發言是以對目...
最後不知道小弟何時批評過"不值幾文錢的所謂「車王車后」??"...
(恕刪)



1.以下是您前文中的內容:
『許多知名度很高、甚至被捧為車王車后的品牌
甚至也都有過拿不出像樣的車款讓贊助車隊比賽的窘境
(哪些品牌我就不提了....免得筆戰)
許多廠商其實都只能利用"早日的光環"殘餘價值
在業餘市場中勉強分一塊餅』

2.小弟因為車架外形的關係(上管大 slopping) 所以和 GIANT TCR ADV SL 無緣,
既然從未擁有過,
自然也從不曾評論過TCR ADV SL 好或不好。
所謂『而TCR ADV SL這款車架要說它爛?』與小弟完全扯不上關係吧

3.Giant 去贊助 Rabobank車隊的同時,Giant 原先贊助的車隊不也被 Scott 搶走了...
所以可以證明 Giant 不如 Scott ?
這些商業運作...並不能代表全部的事實。

迎著風 流著汗 心靈與身體的對話 這每ㄧ刻的感動 都是上天的恩賜
Mobtom wrote:
3.Giant 去贊助 Rabobank車隊的同時,Giant 原先贊助的車隊不也被 Scott 搶走了...
所以可以證明 Giant 不如 Scott ?



換車隊贊助商是市場商業運作的考量 但捷安特的贊助的車手會在比賽中騎乘scott或是Colnago的車子嗎?


這幾年歐洲車除了Pinarello還很活耀外 其他的都已經慢慢再萎縮了 bianchi風光不在顏色也跑掉了

gios只剩下鋼管有看頭 cinelli跟De Rosa說實在也沒啥特色了....

這兩年Colnago本人甚至不得不賣老臉出席米蘭展以外的秀展 以前Colnago秀展場地像皇宮般似的 這兩年說實

在已經像路邊攤一樣 財務狀況已無法讓Colnago跟現代車廠一較高下...

捷安特說實在進步真的很快 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尤其業界很多人都很明白捷安特已經是一個指標

品牌是一回事 實力又是一回事 尤其像捷安特這種世界大廠資源那麼豐富 光是研發經費就壓死一大票品牌

競爭力孰優孰劣不用多加說明....

一道美味的佳餚不只是要有好的食材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廚師才是 捷安特用的材料或許無法跟TREK或

Pinarello等一級車架相比 但做出來的車架可未必會輸 以重量/強度/剛性/價格來說 這方面捷安特確實是名列前

矛 也是少數幾家能自主生產自家頂級車架的廠商之一....

尤其現在很多品牌的頂級車架幾乎都在海峽兩岸生產 也幾乎都是台灣人在控制 以瑩信/拓凱/泰和/明安等等來說

裡面多少大家所謂的一級車架是從這幾家出來的? 業界人士大家心知肚明 所有叫的出來的品牌的一級車架八成

以上都跟台灣扯的上關係 只是礙於合約不能公開 反正靜靜賺錢比較重要....

各大品牌的高階車架說實話很難用人力去比較出高下 就連選手也一樣 人就算在怎樣神力也無法達到機器測試到的

極限 如同Mobtom大所講的調性有差 講更白一點就是奇蒙子不一樣~~



有時候車友把跨下的戰駒說的口沫恆飛 車架有多硬剛性有多好~好食材(品牌)就一定有好味道(表現)嗎?

殊不知實際測試台下的數據讓人搖頭 反正有人買最重要才是~~~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STANLEY650719 wrote:
...如同Mobtom大所講的調性有差 講更白一點就是奇蒙子不一樣~~


您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

所謂調性不同奇蒙子無關,

較近似我們對不同輪組的評論...有的適合平路、有的適合爬坡、有的偏中性(所謂全能輪組)...




迎著風 流著汗 心靈與身體的對話 這每ㄧ刻的感動 都是上天的恩賜
捷安特等不等於巨大?這在我內心想了很多次。

不可否認,由劉金標先生創立的巨大機械現在正是全球自行車產業的指標。
當然其自有品牌捷安特在全球市場也有亮眼的成績。

捷安特的公路車能在環法環義與世界各國品牌一同競技更是件好事。
只是身為公路車迷,有時不一定會只想到價格跟科學數據。能夠給個感動,品牌支持度就會展開來。

我覺得要買什麼品牌屬於個人的喜好。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看了整篇下來
怎麼感覺花2,30萬買義大利車的人都是白痴都是潘仔阿?!
團圓嚕 wrote:
看了整篇下來
怎麼感覺花2,30萬買義大利車的人都是白痴都是潘仔阿?!
...(恕刪)

也不會啦,各有所好。
200元的電子錶一定比瑞士的天文台表精準,但是戴的還大有人在。
總不是買瑞士天文台表的人都是白痴都是潘仔阿。

台灣車廠做的碳纖車架都向一體成型工法靠攏,
想騎 碳纖lug車架就不能選TCR ADVANCED SL 。

遑論TCR ADVANCED SL 挑明了我給你的是台一級戰駒,
但是不要挑剔它造型與塗裝的美醜。
看口袋裡小朋友多少,各取所需吧。
我的第一台車是 Defy AD2 騎了一年,換了TCR AD SL 車架
在相同的路段計時(宇老),TCR SL讓我進步了3分鐘(100-->97分)
進步的非常有限,且這樣的計時也不一定準確

但我還是很喜歡 TCR SL 的騎乘感覺
除了大部分的自我感覺良好外
其舒適性真的有比Defy AD好
這是我覺得最大的感覺

哈哈...
若要有進步
還是常騎車把自己練好比較實在


鐵馬快客 wrote:
沒聽過韓國人嫌韓貨不好,韓劇裡到處充滿所謂置入性行銷,倒沒聽過01上的先進有意見
就是搞不懂台灣人的民族認同,況且捷安特確實在各項賽事拿到不錯的成績
也是少數可以獲得西方世界認同的品牌,青菜蘿波各有所好,倒也不須把這品牌貶的一文不值
摸摸良心說話,我想少些無謂的爭端,對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是更良性的...(恕刪)


大大真是說到心坎裡去了。

只做代工,就走不出國際市場,
作品牌,就需要大量的曝光廣告,卻又被說置入性行銷。

好像金融海嘯後,台灣就多了很多只會冷潮熱諷,只會無謂批評的風氣,
韓國人或許有很多爭議的地方,但是至少我覺得韓國人很挺自家品牌,
一個企業,要是"內需市場"很捧場,至少就可以先立足再往國外發展。

反觀巨大美麗達,從國外慢慢做回來台灣,是不是應該給予很多掌聲。

離題了!!!

緊酸!!!
本來很多東西都是要靠制入性行銷才有商機
不然廠商找那麼多人來代言是心酸的
贊助選手車 讓他的冠軍 那台車就有賣點了
不然車的知名度 無緣無故就會出來
還不是靠曝光度 不然01的一堆廠商
寫個開箱文 還不是為了曝光產品的能見度
還不是把自己的產品寫的和神一樣
東西好不好 你有去體驗過嗎???
全世界的車架 你有辦法騎出箇中的差異嗎???
chimei1234 wrote:
本來很多東西都是要靠...(恕刪)


不管是那一個廠牌 幾十萬都最少有一個水準

現在看來感覺好多人都是非常專業測試人員講的頭頭是道 不過不知這台版上有幾個人騎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