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認知上就錯了還有甚麼好討論的呢?
---------------------------------------------------------------------------------------------
以下自打巴掌,釐清一下
材料強度不等於結構強度
材料的E值跟結構體的K值也不能混為一談
單管材的K值跟結構體的K值也不能混為一談
一個是local的一個是Global的
詳見結構矩陣以及有限元素法原理
如果牽扯到鑄造、改變結晶或一些其他的加工
還要考慮remesh的問題
除了考慮K、J值以外
還有warpping、挫屈、薄壁管、共振...等等
這些沒辦法融會貫通可能覺得是玄學了吧!
--------------------------------------------------------------------------------------------
題外話
建議可以先從材料力學讀起 Timoshenko寫得不錯
也有中譯本應該不是很難上手
單一金屬材的結構領域要了解大概可以學學以下內容
應用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結構矩陣->有限元素法
要做複材的就要念更多了
要做分析要先會CAD最好先2D學起,避免畫出有問題的組件
再學CAE,要很通前面的基礎都要通
自行車還會需要流場分析、動做模擬、熱分析、疲勞分析...等
sturozech1 wrote:
形容詞拿來當名詞解讀...(恕刪)
既然要討論到結構,那變因就非常多了,抽管的形狀,厚薄,或是當初管材抽製的熱處理、溫度條件、
或是焊接的完工問題,就已經有一大堆變因存在,金屬材料已經如此,碳纖維更複雜。
而車架的性能是在這些複雜問題的末端。
今天把「絕對剛性」、「相對剛性」拿出來說,只是做一個引子,讓想要知道自己屁股下面夾的
東西,從科學上面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盡量不提到結構的問題,是想要簡化討論的方向,目的
是闡明一些長有的錯誤想法。例如:
1.953會比853有更好的剛性。
953高強度的優點應該是能夠抽的更薄,做出更輕的車架,但是不從結構上加強,你只會得到很Q軟的車架。
2.鈦合金車有出色的剛性。
當然可能,只要他跟鋼管車一樣重,但是同樣管壁厚度下,他的剛性就是60%,你一樣要從結構上補強。
後面有些人提到的東西,老實說已經超出我的理解範圍,畢竟我的材料力學只是當閒書看而已。
當然如果我標題提到的兩個名詞是文學性的形容詞的話,那就沒辦法了,畢竟我的文學造詣不好,
看不到其中的定義是什麼。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Lionlin wrote:
既然要討論到結構,那變因就非常多了,抽管的形狀,厚薄,或是當初管材抽製的熱處理、溫度條件、
或是焊接的完工問題,就已經有一大堆變因存在,金屬材料已經如此,碳纖維更複雜。
而車架的性能是在這些複雜問題的末端。
今天把「絕對剛性」、「相對剛性」拿出來說,只是做一個引子,讓想要知道自己屁股下面夾的
東西,從科學上面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盡量不提到結構的問題,是想要簡化討論的方向,目的
是闡明一些長有的錯誤想法。例如:
1.953會比853有更好的剛性。
953高強度的優點應該是能夠抽的更薄,做出更輕的車架,但是不從結構上加強,你只會得到很Q軟的車架。
2.鈦合金車有出色的剛性。
當然可能,只要他跟鋼管車一樣重,但是同樣管壁厚度下,他的剛性就是60%,你一樣要從結構上補強。
後面有些人提到的東西,老實說已經超出我的理解範圍,畢竟我的材料力學只是當閒書看而已。
當然如果我標題提到的兩個名詞是文學性的形容詞的話,那就沒辦法了,畢竟我的文學造詣不好,
看不到其中的定義是什麼。
關於點1
953因為比853強度高所以可以抽得更薄,換個方向想!管子要能做大隻越外緣的應力越大,大又要薄才有輕的意義,這時候就是材料強度所表現的地方,強度差的材料做不到大管又同時抽薄,因為有可能會有局部挫屈的問題...等等
關於點2
這個問題跟問題1類似,善用材料才是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