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版上前輩拿知名品牌全碳碳纖板輪當做日常騎乘的輪組嗎 ??

哈哈! 我也猜是R開頭的,我自己燒掉2個,都是R的 open 框!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點刹點刹,而且是前後輪流,也不知道做的對不對?
前面有人說,寧可高速瞬間降速,而不是刹的力道小,讓車慢慢降速,
這個倒可以探討一下,但瞬間用力刹,產生的熱量較多,是不是反而快速提高溫度?
還請專家釋惑!

其次是鋁框,我也爆過一次,應該是下山過熱,内胎爆掉,所以大家不要以爲鋁框就不會出問題!不過那是我的内胎用了好幾年,因爲都沒破,所以換了2次外胎都沒換内胎! 從那次開始,我換外胎,内胎一定跟著換!


svmax78 wrote:
R開頭的吧,號稱op...(恕刪)

混混界的Tony Stark wrote:
小弟最近幫愛車買了一...(恕刪)


樓主您好~~
雖然我用的是登山車碳輪,
但也從沒聽過高級輪組要比賽再拿出來用的邏輯,
東西消費者花錢買了,
人家何時要用是人家的自由吧!?
若使用上真需如此,
原廠應該要事先告知吧!?

公路車輪組的用途範圍還不算激烈,
下坡車都有出碳輪了,
原廠也沒說要比賽再拿出來用啊!?
就算比賽再拿出來,搞不好會操的更兇咧~~
怪怪的邏輯!?

混混界的Tony Stark wrote:
小弟最近幫愛車買了一...(恕刪)


open框的碳板,在使用上有幾個點要注意,你可以看一下是否有類似的狀況:

1.剎車塊材質:

碳板需使用指定的剎車塊,就像Zipp有指定要使用原廠剎車塊,否則不予保固,品質不良或種類不合的剎車塊,會造成剎車時溫度迅速上升,碳板最怕高溫,尤其是open框,內胎對框體的壓力相較於管胎更大,在高溫之下,框體要同時承受內胎壓力又要承受表面100~200度的高溫,膠合不良或耐熱度不良的,就會燒框或爆框。

您是否使用原廠所附剎車塊?照您的使用里程,剎車塊肯定換過幾組,新換的是正確的嗎?有沒有可能店員拿錯了,拿到鋁框專用的給你?

Carbon專用的,品質上也有分,Swisstop 的black prince就比 yellow king 好上不少,你用的是哪款?


2.剎車習慣:

文中不知道你的練習路線,是否有長下坡,你是含著下坡,還是點放?Carbon框若剎車塊品質不好,含著剎車下坡是很致命的,而你二次框壞掉都是後輪,但相對來說剎車較吃重的應該是前輪,個人猜測你習慣含著後輪,比較有安全感是嗎?前輪剎太重怕翻車?

另一個可能,你的後夾器是不是調整不良或跑掉了,平常使用沒問題,但在剎車數次之後,彈力左右不均,導致C夾的某一邊一直含著框體而不自知。

你可能要檢查一下你的後C夾,是否間隙太小,又或者在數次剎車後,會有某一側磨擦框體的現象。


3.胎壓:

你有提到你的體重過重,那你的胎壓都打多少?一般來說,Open框的胎壓應低於120psi,超過120psi,框體會受不了,再配合較重的體重,或剎車上的因素,燒框或爆框就不意外了。你二次都爆後輪,第二次則是內胎爆掉,連帶爆框,也有可能是你的後輪胎壓都打比較高的原因?

以上三點,都有可能導致你所說的損壞情況,若以上3點都沒有,那在正常使用之下,沒有外力衝擊,應該很難在保固期內就損壞,和你的里程數關係不大。

沒有錯,輪組是有壽命的,但你的練習量1300km/月,操個一、二個月也才不到5000k,5000k內就損壞實在是說不過去,除非你是使用上的疏忽,正常使用,沒道理一個知名品牌的輪組撐不過5000k的。
重點在給框多少時間冷卻,強而短時間的煞車,可以有效的減慢車速,又可以給框最多的冷卻時間。這樣才是下坡碳輪的正確煞車。
lockquote>約翰曾 wrote:
哈哈! 我也猜是R開...(恕刪)$
約翰曾 wrote:
哈哈! 我也猜是R開...(恕刪)

約翰曾 wrote:
哈哈! 我也猜是R開...(恕刪)
小弟的日常用輪為ZIPP最早(2010)的Firecrest 404 Carbon Clincher(全碳纖OPEN框),平均一周騎程距離約300公里,除了會連續超過1小時長下坡(如阿里山、塔塔加或武嶺)的狀況會避開使用外,爬坡和其它山路都照常使用。煞車塊從較早原廠的軟木塞用到現在的PLATINUM PRO EVO,目前已近四年,無偏擺燒框現象。煞車習慣和早期使用C24輪組時並無不同(這需要不同嗎?),個人體重70Kg,胎壓均照原廠建議值設定。

ZIPP讓我覺得堅固耐用,一年前又添購202 Carbon Clincher,但目前仍少用。
Oops!
daniellp14 wrote:
3.胎壓:
你有提到你的體重過重,那你的胎壓都打多少?一般來說,Open框的胎壓應低於120psi,超過120psi,框體會受不了

並沒有『一般來說,Open框的胎壓應低於120psi』這種事
OPEN框能打多少胎壓是跟輪框的強度有關
所以輪組廠商會依照使用的輪框種類,在輪組上面標示可打的胎壓上限

要不然維多利亞跟穩得勝可就真的成為業界笑柄了
增加耐壓強度導致車胎重量也跟著增加,結果卻是做白工

...所以有嗎?

顯然是沒有 ┐(一_一)┌
我想除了煞車塊要慎選,其他的使用方法和騎乘習慣應該要和一般鋁框一般,這才是成功的產品,要不然買個東西來伺候,實在是太累...
阮某跟我說你花了那麼多錢買來的東西卻捨不得用...
換算每次的使用成本都很高,根本就不划算,就是要多多使用才划算嘛
不然乾脆不要買...

從此以後我都會盡量拿最好的東西出來用....
jerrytainan wrote:
從此以後我都會盡量拿最好的東西出來用....

說的真好,我也是這樣做,所以LW和Mavic CCU都是我的練習輪
我平常就在用了,騎車的時間也不多,再不用就真的太不划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