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固化嘛... 我想有幾個原因

車手要提升表現,改善車的性能實際上不會提升車手表現太多。MTB需要體能及操控技術並重。新的產品有助提升操控。而且山路變化多端,比較容易合理化不同的對應產品,消費者早已習慣百家爭鳴的情況。RB呢?你跟他們說碟剎可以提升剎車的控制... 一直都練車就是要快你現在跟我說要慢?

另外就是一旦投資了固有的產品,如果有人跟你說你的產品已過時,有多難堪?所以就抗拒新的東西,不斷合理化自己固有的選擇。很簡單的人性。

現時用碟剎公路車的車友都是比較具有批判性思考。
stonegti wrote:
身為自行車王國的台灣,市場固化的思想令人不解

那是你只看到小眾,國外對disc road / gravel 的接受度也是不高喔,從銷售量可以看出來(美國好一點,歐洲市場比較保守)
碟剎公路車已經出來5年了,很多品牌到2016年碟剎公路車銷售量還是非常慘淡
對自行車品牌的產品經理來說,投入那麼多,結果銷售量那麼慘,消費者不買單的話,你能怪自行車王國市場固化嗎?
不過我相信市場會慢慢接受的,因為這真的是好東西
試過就會知道了
歐洲很多大廠已經開始將主力銷售轉向碟剎車,
因為客觀看歐洲人體重較亞洲人重,
更注重剎車安全
看一看大廠 Canyon 的網頁, 9 成公路車已經碟剎車
BMC 的 TeamMachine, RoadMachine 亦以碟剎車為主力車種
歐洲, 台灣大山多, 車手經常擔心燒框問題
碟剎車換來的是更安全亦不會燒框.
chachaping wrote:
歐洲很多大廠已經開...(恕刪)

2015 Eurobike已經展出很多碟剎公路車了,實際銷售還是慘淡
跟UCI遲遲沒有開放也有很大關係
品牌商都在觀望
但是今年應該會開始大爆發才對,只要下雨天騎過Caliper跟碟剎下坡的,應該大多數都會想換碟剎.....
雖然rim brake也在強化雨天煞車性能,但是跟碟煞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P.S.大廠的碳纖維輪組應該都不會燒框了,還會燒框的是材質/技術跟不上時代
碟煞、無內胎系統,再加Di2,騎過才知它的好!!
呵…大仔,你這車…真是殺氣騰騰…

然後…

淫氣逼人咧…

碟煞的優劣點,各人都站在各人的立場發言。

然而,如果你問我,我會說,非常讚!

即使下雨,我還是騎單車上山。此時,48/32的大盤,鈦的不生銹,以及碟煞的制動力,給我很大的滿足感。
但是,前後輪的軸承,卻在交車一年又兩個月之後,掛點…
更換軸承後,我現在乖多了,下雨天,就休息吧。


cheuzu wrote:
碟煞、無內胎系統,...(恕刪)

cheuzu wrote:
碟煞、無內胎系統,...(恕刪)

您真內行
碟剎跟Di2真的是太迷人了(尤其全同步變速,太棒了)
我組這部鈦車,已耗盡我所有的私房錢…

至於電子變速…唉…2020…年再來妄想吧…

simonyou wrote:
您真內行碟剎跟Di2...(恕刪)
jjuice wrote:
市場固化嘛... 我...(恕刪)



非常贊同您的觀點
銷售端才是期初市場導向的核心

jftsai0929 wrote:
Aster塗裝最尬意...(恕刪)

a610和007已經有帥帥的碟煞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