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lin523 wrote:換回來了~是換心的...(恕刪) 真假的,大大是使用多久,是在什麼情況下燒框的呢??出保固過程原廠或車店有提出什麼相關問題來確認是否可以出保固嗎??感謝大大分享!!!
franklin523 wrote:用接近一年,因為有...(恕刪) 大大下坡方式是直接壓到底嗎,一直煞嗎?還是有特別使用點煞之類的??我沒別的意思,只是想參考看看而已@@我的SLN還在服役中,看來真的可以對保固放心了!!
franklin523 wrote:用接近一年,因為有...(恕刪) 就個人的工作經歷2013/2014/2015年,碳纖維產品,尤其是全碳的輪圈在材料製程上有非常大的進步(耐熱測試幾乎增加了2倍)所以如果您最後換到新材料的製品,應該是可以放心了
秋水 wrote:可否請您進一步開示...(恕刪) 我這邊都不說品牌,以免被誤會為有心人士其實全碳纖維輪圈,在發展初期,很多公司是採EN或DIN的測試標準(或是某些大品牌剎車塊的實驗室標準)來驗證某些品牌初期就已經有自己的測試規範,但是無法完全抓準消費者的使用條件,到底什麼樣的標準才算夠高當時EN跟DIN根本就沒有為全碳纖維輪圈所設計的測試規範(UCI也是一樣,一直到2015年才有一套碳纖維輪組的規範出現)例如選手跟消費者使用剎車的方式不同,所以給選手測試完全沒問題,消費者這邊卻會有燒框的情況一段時間之後,市場證明這些標準是不夠高的,所以市面上每個品牌都有燒框的案例出現(有些品牌甚至把責任推給消費者......說是使用者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全碳纖維輪圈,這個理論就見仁見智了)後來2014年德國Tour雜誌按照實際騎車所量測到的數據,做成實驗室條件來驗證市面上的輪圈,有些品牌得到很差的成績,這中間還是有些不客觀的因素,因為雜誌社在聯絡各品牌的時候,刻意不表明他們的目的(為避免品牌作弊,但是誰知道品牌提供樣品有沒有作弊????),還有就是每個人騎車條件還是會有差異,其實是無法100%量化為實驗室條件,不過至少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所以我知道有某品牌的傻瓜PR以為他們是要宣傳碳纖維輪組,就傻傻的拿了新產品的Prototype給雜誌社,結果一測試就GG......雜誌發行了以後才知道結果,沒得重測,這簡直比竇娥還冤啊(後來再有一次集體評測,這家公司的產品就得到很高的成績)另外一個非常高單價非常屌的品牌,就因為雜誌社不明說他們要拿輪圈去做什麼,直接就拒絕提供樣品,所以就在此測試中缺席,也無從得知他們的耐熱結果anyway, 後來各家品牌都大幅提高了測試標準從材料跟製程管控方面改良去提高輪圈的性能,當然這必須說是一分錢一分貨,提高品質是需要花$$的所以我相信you paid for what you got, 是一個通用原則(少數擅長行銷的品牌例外.....他們的產品其實很普通,但是卻可以塑造成高級產品,不過廣告跟贊助費用還是花的不少啦,消費者雖然拿到次一級的產品,但是還是有得到品牌的虛榮,所以over price也算是合理的事情)2015年之後,幾大品牌都已經把測試標準調整到一個足夠的水準,消費者買到在這一年之後生產的輪圈應該很難把框燒掉了至於那些沒聽過名字不知道哪裡來的小品牌會不會按照大廠的方法來做安全的產品?你信嗎?除非有白紙黑字的測試資料可以說服我吧接下來碟剎跑車崛起的時代來臨,Shimano開始聯合幾家大品牌,要設定一個車架前叉跟Chain stay(下管)也需要通過耐熱的安全規範測試(碟剎產生的熱能量非常高,尤其flat mount)那些沒聽過名字不知道哪裡來的小品牌會不會按照大廠的方法來做安全的產品?你信嗎?flat mount的熱能確實已經產生某些案例讓前叉跟後下叉變形,就算是碟剎輪組,沒有耐熱的問題,那耐衝擊跟耐疲勞呢?我個人是不敢用啦.....其實我要說的重點是世界上沒有什麼高品質低價格的工業產品啦......你買到超級便宜的東西,他一定是省在什麼你看不到的地方至少在我工作的領域裡面是這樣的
vul4 wrote:花鼓幾何也比一般Dt240優一點 神人啊!!!!!請受小弟一拜原來花鼓是看的出來好壞的輪組品牌沒有聘請您去設計產品真是太可惜了請問您看得出各家花鼓廠的加工同心度多少嗎?我超級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