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就是感應到榫合點再換檔即可
這是機械上可以簡單克服的問題
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人力」
人力從來就不是一個穩定的輸出
同樣的輸出功率不見得適用同樣的檔位
因為路況、心率、能量剩餘…種種因素都會決定適用檔位
舉個例來說好了
職業車手對心率區間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的
如果變速系統無法量身打造,不能視路況、身體狀況、順風、逆風……等等環境因素進行即時修正
那麼自排只是自害甚至自殘而已
不如繼續純手排
這也是我一開始說的,沒有AI就不要想導自排
但是要導入AI,就要配備強大的電子系統,一大堆感應器
電力、重量、可靠度…,通通都是挑戰
一般人玩不起,玩得起的職業領域又不容錯
也就是說公路車領域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都市通勤用倒是有機會,但不用想肯定是機械式的
tamasa wrote:
而大多數的單車,尤其是競速的
公路車或越野車都是外變速系統。
手動換檔,有在騎車的人應該都知道
在手撥動變速器時,大盤的換檔行程
並不是馬上動作,而是要等到上練點
出現時,帶動鏈條有掛上了,至少再踩
半圈才能完成換檔動作。
甚至不幸的話,要再踩個一、二圈才能
順利完成。
但因是手動變檔,心裡會事先有準備,
所以此時雙腳的輸出會自動等換檔完成
才開始大力加速。
可是就算已有準備了,在上坡路段如果
鏈條因故掛不上齒輪,是立刻定竿倒車的。
但如果改成依照速度或扭力值來自動換檔,
就有機會在換檔時,騎士並未事先準備好,
仍然在全力加速中,
此時鏈條瞬間離開原來的齒盤,各位
可以想想會發生什麼事?
所以或許內變速有機會搞自動變速,
但外變速,不穩定的因素太多了,
萬一鏈條脫離齒輪是會出大事的!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