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Pinarello Galileo VS 2010 Cannondale CAAD9 Team Diadora
是的,我這個愛敗家的又買新東西了
這次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之前已經有許多車友分享的 CAAD9-Team Diadora
之前大家在團購這支車架的時候,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其實是在壓抑自己的慾望
),因為我已經擁有了Pinarello Galileo這台鋁車。當時的想法是想多嘗試不同材質的車架:碳纖、鈦車、鎂合金...
每次到車店裡,見到這隻車架也都盡量避而遠之,盡量不要去看到他,更不去碰觸他。沒想到,就在一次到車店聊天順便幫車友XD拿車架的時候,一拿起來我就中毒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重量
...這個質感
...全碳纖前叉加上限量圖裝
...我就厚顏的盧著連長幫我也找了一支
這時候心中燃起一股想法,我想試試新世代的鋁車造車技術跟老鋁車之間的差異。

(有老鋼管應該也可以有老鋁車吧
)加上過年前有段空檔時間跑去環島,整趟旅途中對於小G(Pinarello Galileo)的特性有了深刻的認識。這趟環島也成了小G的告別戰。環島回來之後就把小G上的零件移植到CAAD9上面了。
以下,就請大家賞圖吧
1999 Pinarello Galileo
註:1999是代表1999年Alex Zulle在環法出賽的座騎,詳情請見大衛西部落格

環島照





2010 Cannondale CAAD9 Team Diadora
全車照

前三角

前方的角度

加個背景

後三角

上管圖裝

後方的角度

上管美國國旗

首航照-巴拉卡+下北投


首航心得:
1. 上管多0.5公分+龍頭多1公分,整體座艙空間舒適了不少。軀幹的伸展跟各種把位的握法都更輕鬆。
2. 過減速條的震動很低,一整個不像是鋁車的感覺。
這部分的原因還有待釐清;是車架+BB30的設計? 還是碳纖龍頭手把座管? 抑或是RACING ZERO的加持?!
3. 凌厲的加速感:不管是重踩還是拉高迴轉,車子瞬間加速衝出去的反應真的讓人嚇了一跳,很直接的回饋。RACING ZERO全能鋁框的性能表現出持續而穩定的巡航速度。
4. 整體的平衡,不管是上坡的輕快,或是平路巡航的穩定,都有著優異的表現(我真的辭窮,只能用優異來形容)。下坡遇到坑洞以及減速條的表現更是讓人不覺得這是一部鋁車,但是踩踏所回饋出來的加速感,又會讓你覺得,這真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鋁車。
5. 整體來說,算是一部功能上完成度相當高的車款,爬坡跟平路都有很棒的表現。但在一些小地方上的表現,還是跟小弟試過的碳纖車架(De Rosa King)、現代鋼管(朋友的Pegoretti Responsorum)有著不同的特性。因小弟最熟悉的還是PINARELLO的GALILEO,所以大多是跟此車架相比。其他車款只有少數的接觸,僅能就印象中特別有感受的部分,用孱弱的辭彙形容出來,分享給大家。
今天首航就遇到一些很奇怪的路段、瞬間20%以上的上下坡、小油坑上的大霧...但是車子所帶給我的感受有太多還沒辦法形容出來,希望日後能持續的觀察與記錄下來。
騎車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KEEP RIDING~dk
0304更新一些在車店裡拍的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