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受了住家附近一間新開沒幾個月以組裝及保養老鋼管車為主的車店的影響
愈來愈覺得鋼絲支數多、花鼓造型有曲線、從花鼓到輪框都是金屬銀色的手編輪有味道
於是自己玩玩看......

一方面卡式密封軸承的復古風花鼓不那麼好找
另一方面漸漸發現好的傳統散珠式軸承花鼓並不比較差--
1.磨順了之後順暢度一樣好甚至更好
2.鋼珠大強度高
3.要是操到鋼珠有點磨耗
只要軸承碗沒傷到
重新抓預壓(preload)就又是一尾活龍
卡式密封軸承除了整顆換掉之外別無他法
最後決定選用Shimano Ultegra 6500花鼓
1.便宜(Dura Ace的價格讓人買不下去呀)
2.前花鼓造型比Ultegra 6600有味道

輪框在DT Swiss RR415/465與Mavic Open Pro之間考慮
最後選擇Open Pro
一方面比較便宜
另一方面它是鋁合金原色
而DT Swiss是淺灰色烤漆
後來發現其實國產Alexrims Pro28也有鋁合金原色
不過少了魚眼孔 少了點味道
鋼絲也刻意選銀色的DT Swiss Competition 2.0-1.8mm
少了黑色塗裝的鋼絲還比較便宜



既然是復古
當然前後輪都是編三交叉




編好大概有一個月了才有機會好好試跑
先騎了近30公里平路
果然不賴......
帳面重量數字不太好看
但那是因為花鼓重
實際跑起來拜輪框輕之賜仍然堪稱輕快
(輪組輕快與否的關鍵不在重量 而是轉動慣量
而轉動慣量和「等效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輪框重的影響是花鼓重的許多倍)
Ultegra 6500花鼓雖然是傳統滾珠軸承
整個輪組會溜的程度並不差
(真的 順不順和空轉時間長短沒有太大關係)
這還是新的沒磨順的狀態!
剛性與穩定性自不在話下
起步與加速性並不輸我的DT Swiss RR1450 Classic
巡航車速甚至更勝一籌
不過有點懷疑是32支鋼絲提供體重8字頭的我更足夠的支撐性與剛性(相鄰兩孔之間的輪框長度較小)
換成體重70公斤以下的騎士不知感覺如何

改天再跑一趟山路看看
文章關鍵字

Colles wrote:
應該是受了住家附近一...(恕刪)



32鋼絲,3X不太算是復古吧

36鋼絲,4X在現今比賽中也還是有人用


用木框如何?這樣就真的很復古
哈 這組和我使用的輪組的長相一模一樣說XD
7700和6500只差重量一些些 外表沒寫字還真看不出來
框也式都用mavic open pro 銀框32h
前輪用1.8/1.6雙抽 12mm銀銅頭
後輪用2.0/1.8雙抽 14mm銀銅頭

感覺要把這組輪組操掛掉我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也讓我打消很多次換輪組的想法。

aquarous wrote:
32鋼絲,3X不太算...(恕刪)


36支鋼絲等我手賤去弄一支老鋼管組起來再說
配現在騎的Colnago Primavera不搭......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林大毛~ wrote:
哈 這組和我使用的輪...(恕刪)


腦袋裡是閃了一下前輪用Competition 1.8-1.6的念頭
但想到1.8mm還要套墊圈就算了
前輪嘛 不差那一點重量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晚上夜騎
最後小跑了一趟山路--路程不長坡度中等的政大後山
說真的
如果不是有物理學「轉動慣量」的觀念
如果不是平路起步與加速的經驗讓心裡先大致有了底
會完全想像不到這竟然是一對超過1800克的輪組的表現
改天給我那體重0.1公噸的朋友試試
說不定這樣的組合才是重量級車友騎山路之王道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