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路車內胎皮厚度約0.8mm一般登山車、通勤車內胎皮厚度約1.0mm特別輕量化的公路車內胎,重量只有一般公路車內胎的60%我沒量過這種內胎皮的厚度,但我想應該也是只有60% (看過破掉的圖,薄得像紙...)
我是認為去使用特別輕量化的內胎沒什麼重大意義因為一般內胎重量其實也只有80g上下而已輕個20-30g卻因此出現安全顧慮,這選擇實在是不太明智-----至於你說的拉破氣嘴問題,其實厚度並不是主要肇因真正的肇因是打氣筒的類型登山車胎壓要求低,通常打在40-60psi上下,甚少超過60公路車胎壓要求高,通常打在90-120psi上下,甚至有打140或160以上的種類這個胎壓,施力一定要很大才打得進去若使用無落地也無軟管也無氣瓶輔助的隨車打氣筒,那施力會傳到氣嘴上經常這樣搞那氣嘴不壞也難我個人使用的隨車打氣筒都有落地、軟管,從來沒氣嘴壞在我手上過
TO:怨念聚合體我覺得用[轉]的打氣桶接頭比較會把內胎打壞~我的經驗是法嘴+轉接頭+隨車打氣桶=內胎氣嘴整支被我轉起來!直接報銷一條正常的內胎= =....當初是因為想省錢所以只買GS-41 但是用了大概15-20次整支內胎氣嘴整被我轉起來!當下就直接去買一隻GF-12...對OPEN胎來講~聰明嘴才是王道!
pppm0078 wrote:TO:怨念聚合體我覺...(恕刪) 肯定的,不耐拉扯的東西耐不住扭轉也不奇怪只要有施力加諸在氣嘴上累積久了就會造成損壞所以隨車打氣筒還是落地軟管比較好,或錢多一點不怕連爆就買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