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清楚知道板輪在平路有優勢是因為風阻小,而非因慣性大。
但有時會看到不同高度的板輪混搭時,都是前低後高
若以風阻來看,前輪破風是否高框輪較優?
若以爬坡來看,後輪為動力輪,是否重量輕(低框)較優?
可是為何幾乎都是前低後高的搭配,而非前高後低的搭配?
ericsss0203 wrote:
這我可以回答你,因為我幹過這種蠢事
前輪踩高板(我是裝58mm),一遇到側風 光穩定車身就吃力了...
破風的優勢都還沒嘗到,無法全力往前跑的感覺,看著隊友慢慢的噴遠... 尤其在海岸線時更感無奈
至於爬坡,個人覺得有拖到
應該也不會有人蠢到要幹這種事吧....
在影片中 看到 前高後低的配置。
效果因人而異吧 ?
【 2013.10.12 台東226超級鐵人三項賽 】 4:17-->4: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i9ntLziyzE
諸多前輩都表示,前輪是風阻關鍵!!
dgame wrote:
後輪沒有破風效果
而且不管是"慣性"或者是 破風
都是前輪效果遠大於後輪
後輪多數板輪只是視覺效果
如果是鋁框,後輪盡量輕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givemelightbike wrote:
這很容易理解啊,氣流通過前輪、車架、騎乘者的雙腿之後已經是紊流的狀態,流過後輪的空氣流速比前輪小很多,以致於後輪對風阻的影響小得多。前後輪用相同框高的輪組,畢竟還是為了外觀的一致性,前高後低的配置看起來就是不順眼、不對勁。
Arbicool wrote:
因為車架在後輪的前面,破風擾流的問題在過前輪、車架到後輪的時候,後輪對風阻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