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陣子思緒成殿後,我整理出了一些想法與照片與大家分享。
對於包包的設計,從以下的幾個重點,可以定位出這個商品的成熟度到哪
1.材質的選用-這算是比較簡單的部分,只要找到大宗皮件進口商就能挑選到好的皮料,
當然品質也會反應到成本上
2.機能的設計-包包的主要功能是在裝載,過大過小或是開取的方式不好拿取,都不算是成熟的設計商品
3.比例的掌控-這是最難的部分,所有的美感基礎都是建立在這,色彩配置的比例/大小的比例/重量的平衡比例/實用性與美感之間的比例...等,都需要經過使用者不斷的測試跟修改,一點一滴的累積,最後才會有所謂的工藝品
4.漂亮的LOGO 設計-台灣很多的精品設計,最常失敗的地方,往往過於複雜的圖形或是文字,再再的破壞商品的美感,國際上較為大器的品牌設計,其實都是以LOGO TYPE的形式呈現,既簡單好辨識以外又不影響商品本身。
外形設計,我想我們是最早設計圓桶狀的先鋒,一般大多的車後包都是以BROOKS 方型的概念作為雛型,在秉持著不當牛尾寧願當雞頭的方式,設計了圓桶狀的外型,這造型甚至後續還有不少皮件設計者,有類似的設計分享文章。尺寸部分我們也是經過種種考量後,以一般出門最基本的攜帶需求,規劃設計容量大小(手機/皮夾/鑰匙/隨車工具),並非僅考量裝飾,甚至只能放一支眼鏡也好。
扣圜的設計選用,我們執著於好關好開為第一要件,其次才是好看,我想當要聽到包包裡的手機響,等到費了老半天才打開,發現對方已經掛斷的那種窘境,我們寧願選好扣好開的,也不要那種裝飾性勝於一切的設計(東西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看的)。扣圜的方式與樣式(光這個就改了3次,主要是大宗進口商每次扣圜的量售完就改款,直到後來我實在受不了,才決定直接請工廠開模,一次做個3000顆備料,才解決這煩人的問題,不然改版照片得重拍/比例得重抓,都是時間成本的無形消耗)。
顏色的選定,當然是以皮椅最為有名的BROOKS作為基礎色,咖啡/黑/蜂蜜色(這種皮最難找,要找到顏色趨近,又要無暇的真的很難,因為有瑕疵的還可以藉由染深色去蓋過,所以蜜色到目前,都還是限量版,偶爾才出現一兩個)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最早的圓桶包設計照片












其實設計這種東西跟嗎啡一樣,只要碰到著迷後(成就感),就很難戒除,因此在圓桶包受到車友們讚賞跟鼓勵後沒多久,我們就動手設計車前包了,這次掌控的速度變快許多,因為我們只需要掌控造型跟功能就好,材質跟扣寰都已經固定了,唯一的問題只有,每台車的車手把比例大小長度都不大一樣,受限於裝燈裝馬錶的位置不定,我們特別在車前包的後面設計了可依照位置而調整位置的固定孔,增加了車前包的實用性(這設計在今年09''車展上,還有看到一個外國人拿著跟我們設計的包包相似度達90%的包包再跟廠商介紹與推薦

輔助功能上,後續我們增加了可以固定MP3的扣帶跟可以停車後取下背負的側背帶,主要都是希望使用者能因為好用而常使用它









說了這麼多,當然也得看看實際裝到車子上是什麼樣子,不然很難想像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