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AMA也出三盤

VENZO也出三盤

Y拍上的小徑車也出三盤的

一堆人T2想改三盤

小徑車輪子都那麼小

假如用CT盤的話都夠用了吧

T2齒比都比T3輕了

改三盤真的那麼神
文章關鍵字
沒辦法消費者天性就是要一車萬能,而廠商也一直在滿足消費者心態,

話說T3賣這麼好,後進的廠商如果做一個比T3更沒優勢的車,那他還需

要出嗎?
適當的齒比密度跟廣一點的齒比範圍
雙盤也可以比三盤優勢

輪徑小,過密的齒比
有時候只是讓自己增加變速的複雜


只是大部分人認為三盤就是優勢
應該是給入門級單車運動員用的,一般來說入門新手如果平常沒運動習慣,在體力肌力不夠的情況下,三盤的確是很好的武器。
其實用習慣後,我覺得單盤比較好用耶^^
spanner wrote:
應該是給入門級單車運...(恕刪)
個人覺得公路車的標準盤拿來給小徑車使用就很夠了
三盤重複齒比太多了
換起檔來實在是手忙腳亂
單車騎天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車單人不單~~單車●頑童
單車‧頑童 wrote:
個人覺得公路車的標準...(恕刪)


因為如果沒有單盤的話....


出去遇到歐巴喪會問你, 阿你這台多少錢.
三萬....

阿幾速
九速

阿你這三萬只有九速喔, 我家那台三千就有二十四速說, 你被騙了啦.
...............



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變速越多就是好, 只能說KHS事先嗅到了市場的先機.
現在大家就跟進嚕.
三盤應該是未來的趨勢!而且很多人都用得到(台灣山多),尤其是剛騎車的車友!CT盤的齒比落差大!對講究續航力跟穩定速度的爬坡需求者來說,不一定有加分的作用(還要考慮到爬坡對變速系統的磨損)!個人不認為三盤會有重複齒比太多的問題!因為一般人不太會去不停的變換大盤的檔位,更不可能很多時間都在抽車!這對陡坡多跟地形高低起伏變化大的路況來說,很好用!也很省力。消費者有需要,廠商自然會做。就這麼簡單!
三盤不會是自行車的趨勢
但是會跟雙盤併行存在,目前就是如此

但是對於小徑車,三盤比較優 這觀念不打破
這就有可能是小徑車趨勢了,目前也是如此

若要討論三盤實不實用
就必須考慮輪徑才有意義
輪徑的大小,會影響踩踏的出力
加入輪徑因素,換算成gearinch
就可以看出各齒比間的密度
建議可以將大輪徑跟小輪徑分開來看
樓主提出的應該是指小輪徑

以公路車,登山車等大輪徑來看
三盤的效用是可以看的出來的

但以20''的小輪徑來看
三盤相對於兩盤的優勢
可以用飛輪的搭配來解決,甚至超越

三盤車也可以換搭飛輪
不過就必須考慮到後變齒容的問題
雖然有人在小徑車上了長腿後變
不過,對於小徑而言,長腿後變也增加了一些些風險
如果小徑車真的要三盤
我會建議搭配登山車11-34飛輪+長腿後變
才會有明顯多於兩盤性能的提升
不然,只是徒增變速操作的困擾
長腿後變雖然看起來會有風險,但實際騎乘在泥土碎石的輕度越野路段也不會有打到的風險(好比速克達傳動蓋在過彎時,感覺像會打到路面!實際上卻鮮少聽到)!如果說單盤就夠用,實際上是騙人的!除非你只騎一般不是很陡的路線(有時很難避免)或是你的腿力異於常人!FD-17S為何只受到固定族群的青睞(我認為是改裝不易)!很多人也許會說煞車不夠用!但經過內人跟我多次下急陡坡後的經驗!完全沒有煞車上的疑慮!雖然說比起其他車種來說也許力道較弱!但實際上是足夠山路使用的。不過,如果你要拿來狂飆急煞即停那可能就沒你想像中的那麼好用!FD-17S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爬坡力不足(內人已經開始叫了)!也許它本來的定位就是平地休閒騎乘使用!打的也是低價位的入門用戶。

這點來說,DOHAN顯然占優勢!加上高大的人也能騎,所以熱銷也就不意外了。那為何T3會有更多人推薦而造成缺貨?相信各位比我更清楚!能以此價位買到爬坡能力強上一截的車種,自然會被喊到缺貨!不過個人並不喜歡T3的造型(我是以跟T3會車時的角度來評論)!加上本人體重不輕,所以大蘋果胎對騎乘時的悠閒程度也是有加分的作用!

如果把三盤跟雙盤對照碳纖維跟鋁合金車架,就不難解釋為何我會說三盤是趨勢了!在現今碳纖維車架成為公路車主流的時刻!鋁合金車架還在不是嗎?但它會是各位的首選嗎?有錢!人人都想要高檔的碳纖維環法車架!鋁合金是不得不的選擇!以後雙盤也是,除非是公路系的小折車那就另當別論(其設計有助於爬坡)!

一開始我也有三盤的迷思!但經過最近使用53/39雙盤騎乘一些山區路段後,我確定三盤是需要的(女生更是必要)。小折雖然在輪徑上占優勢,但雙盤來說其實已經相當於三盤的登山車!那考慮踩一圈行走的距離後,小折就變成一台爬坡很慢的登山車(這時小折的優點就剩下摺疊性!而且會比登山車還喘)。不過,小折車改三盤也是有其需要克服的問題(齒片摩擦的問題),這點我不是非常肯定(沒改過不能亂說)!但,其實雙盤就已經存在這個問題了!

也許各位會用輪徑來解釋小折不需要三盤,這個理論我不完全否認!但我更相信實際騎乘得來的結果!當然,腿力絕對是個重要的關鍵因素!問題是人人都有很好的腿力跟爬坡技巧嗎?烘爐地一般人都能單盤上的話!相信T3一定不會如此熱賣!當然雙盤車就會是主力爬坡車種!而三盤呢?應該會沒人要。目前來說,不是沒人要改三盤,而是有不確定的風險!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專家!在三盤改裝還沒普及前,觀望會是一般人普遍的作法!
因沒說單盤對於小折是夠用的,所以對於所舉的單盤小徑車的例子,就不多回覆了
至於FD-17S後煞的問題,我沒詳細試過,所以也沒法多討論

我說明一下,之前提到的長腿後變的風險是對於小徑車而言
並不是針對大輪徑的車
20''小徑車+長腿後變,在後變腿伸長的時候,離地面已經太近了
至於長腿後變,我覺得是小徑車最萬不得已的用法
不是說不能用,但在小徑車上,相較於中短腿,的確是降低了安全係數

碳纖車架對於鋁合金車架的實際上優勢很明顯
但是在小徑車裡,三盤對於兩盤的優勢,其實很薄弱
尤其是因為後變齒容的限制
不然我想T3的原廠飛輪就是像T2混搭大範圍一些的飛輪,而不是用11-26的公路車飛輪
這問題就是卡在後變齒容上,KHS也提過長腿後變的安全問題
這又回到長腿後變風險的問題了

第三段我看了很多次,終於看懂了
我想你說的三盤應該指的是大輪徑的三盤
如果是的話,我是認同的

我還是以樓主重點的小輪徑來說,事實上
如果同一個人騎T2的雙盤有上不去的坡
今天換T3三盤,更是上不去
只是很多人都陷入在三盤有更輕的齒比這錯覺裡
不要說T2,跟一輛改53/39標準盤+ (11-34)飛輪的小徑比
齒比已經比T3還廣
T3三盤的優勢,這時只剩比較密的齒比
但是因為飛輪的配置,如果拿T2跟T3的齒比來比較
在較輕的齒比檔位的密度來看,其實是差不多的
T3贏T2的,其實是巡航的檔位多一些
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爬坡更輕鬆
而且巡航的檔位多,還是必須要用大盤中盤不斷切換而來
要有效利用這些檔位,操控絕對是個問題

以下是我個人對於未來的幻想
小徑的最佳解不會是在大輪徑時代發展出的雙盤或三盤
應該會是在像三速內變,DS這樣的方式裡
只是目前三速內變太重太貴,DS太貴
或者是看能不能開發出齒容更多,但腿更短的中變跟後變
擴大前大盤的齒差,不用更多速,但要有更多實用的檔位
這樣不只是20''的小徑,更小的輪徑的都能更為廣泛騎乘

補充一點跟主題比較無關的
DAHON的車架雖然比較大,但是五通到後輪軸心的距離是比KHS小折短的
短一些些,不過鏈條偏斜的角度會更斜一點點
如果DAHON要改三盤的話,這點可能要注意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