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451真的能和700C比嗎?

現代的700C公路車輪胎已經進化很多,比如超過160psi的管胎,滾動阻力應該比小徑常用的120psi開口胎來得低,這就是我前面所說,因爲只有700C公路車符合UCI規定,所以最新最好的技術首先會用在700C上,造成兩者技術等級很難一致(406的管胎其實也有,但只見過一種)。

但如果兩者技術等級一致,則結果又不一定,這裏有個數據http://www.discoveryride.com/human/rolling.html
數據越低越好,這張表裏面我們發現,同樣Psi下,輪胎滾動摩擦消耗的能量並沒有隨著輪徑增大而減小。這是個很有趣的結果,幾乎是和物理定律“矛盾”的。

另外速度達到一定程度,風阻會占絕大部分。
kk-hsu wrote:
小輪徑的問題是滾動阻力卻會因輪徑變小而提高...(恕刪)


這怎麼說?
是前面曾經提過的花鼓的阻力還是其他?
如果是其他,是否可以請先進略做補充說明?
謝謝先!
funders wrote:
另外速度達到一定程度,風阻會占絕大部分。...(恕刪)


請問風阻是大車比較大呢還是小車比較大?
直覺是大車比較大吧?在同樣是彎把跑車設計的條件下。
kk-hsu wrote:
我覺得應該是輪組大小...(恕刪)


慣性大不等于快。
慣性大,速度是跌的慢,但是要把速度恢複回去也來得慢。又如果都保持均勻踩踏,慣性根本無法體現。

又另,很多現代高級700C的輪圈並不重,類似Lightweight這種公認的毒品,重量低于1kg,甚至有6xxg一對的變態産品,這些輪組,相信輪圈也不會重(雖然看起來大,但卻很輕)。451的輪組,反倒很難找到1kg以內的。
chmiao wrote:
請問風阻是大車比較大...(恕刪)


單以輪組來說,是小輪徑風阻小一些,但小輪徑車架總高度不會更低,所以車架迎風面積不比700C小。

躺車之類用小輪徑,是因爲本身車架可以很低,這樣配合小輪徑,就可以把全包裹整流罩做到很低。
kk-hsu wrote:
慣性要好輪組就要(輪圈重>鋼絲重>花鼓重)...(恕刪)


爲什麼慣性要好的話,整車重不好而輪組重就好?
不是我在亂,實在是因為想求知。如果問得沒水準的話,請勿見怪!
chmiao wrote:
請問風阻是大車比較大...(恕刪)

大車的風阻是比小車多一點點
但自行車只佔了整體風阻的 25-35%,剩下的都是人體所造成的
但在時速達到35公里的時候,有80%的體力是用來抵抗風阻。
funders wrote:
慣性大不等于快。慣性...(恕刪)

700C有很多是針對風阻而設計的輪組

大車可以踩的比較少圈,但是要用較大的功率
小車需要踩比較多圈,但是輸出的功率比較小
兩者可能要實驗比較總體輸出的功率
那一種比較省力了?

funders wrote:
慣性大,速度是跌的慢,但是要把速度恢複回去也來得慢。又如果都保持均勻踩踏,慣性根本無法體現。...(恕刪)


用直覺想,如果慣性大,速度跌的慢,那麼保持均勻踩踏時做的功不會比較少嗎?
這可能要有算式驗證才能讓人信服。
chmiao wrote:
爲什麼慣性要好的話,...(恕刪)

不是輪組重就好
是輪組,鋼絲,花鼓,3者之間的重量比較
慣性輪:
輪圈重>鋼絲重>花鼓重

爬坡就剛好相反了
輪圈重<鋼絲重<花鼓重

另一個是不同大小的輪徑
車輪通過外胎與地面接觸的部位
並不是理論上的一個 點
而是一個 面
這是由於重壓而導致

當使用較大的輪徑時
車輪與地面接觸面的變形程度
相對於其輪徑的圓整度來說影響較小

這種形變對於兩種不同輪徑的車輪也會造成滾動性能的影響
輪徑越小,這種阻力對於滾動性能的影響也就越大了


摘自維基百科
轉動慣量,又稱慣性距、慣性矩(俗稱慣性力距、慣性力矩,易與力矩混淆),通常以 I 表示,SI 單位為 kg * m2,可說是一個物體對於旋轉運動的慣性。

對於一個質點,I = mr2,其中 m 是其質量,r 是質點和轉軸的垂直距離。

轉動慣量跟輪圈的質量與半徑有關,若我們把輪組看成一個薄殼圓柱,那它的轉動慣量會跟輪框質量成正比,也會跟半徑的平方成正比,這兩者在小徑車上都是比較小的,也因此小徑車輪圈的轉動慣量會遠小於正常的登山車或公路車。

轉動慣量小的輪圈,好處是加速比較快,但在長途騎乘會比較費力,轉彎時龍頭會變得比較輕,在左右方向也比較不穩定。
如果比的過的話
應該2010年後的 環法及環義大賽
會有騎451小折的壯哥 如黑馬般的姿勢衝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