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兩者技術等級一致,則結果又不一定,這裏有個數據http://www.discoveryride.com/human/rolling.html
數據越低越好,這張表裏面我們發現,同樣Psi下,輪胎滾動摩擦消耗的能量並沒有隨著輪徑增大而減小。這是個很有趣的結果,幾乎是和物理定律“矛盾”的。
另外速度達到一定程度,風阻會占絕大部分。
chmiao wrote:
爲什麼慣性要好的話,...(恕刪)
不是輪組重就好
是輪組,鋼絲,花鼓,3者之間的重量比較
慣性輪:
輪圈重>鋼絲重>花鼓重
爬坡就剛好相反了
輪圈重<鋼絲重<花鼓重
另一個是不同大小的輪徑
車輪通過外胎與地面接觸的部位
並不是理論上的一個 點
而是一個 面
這是由於重壓而導致
當使用較大的輪徑時
車輪與地面接觸面的變形程度
相對於其輪徑的圓整度來說影響較小
這種形變對於兩種不同輪徑的車輪也會造成滾動性能的影響
輪徑越小,這種阻力對於滾動性能的影響也就越大了


摘自維基百科
轉動慣量,又稱慣性距、慣性矩(俗稱慣性力距、慣性力矩,易與力矩混淆),通常以 I 表示,SI 單位為 kg * m2,可說是一個物體對於旋轉運動的慣性。
對於一個質點,I = mr2,其中 m 是其質量,r 是質點和轉軸的垂直距離。
轉動慣量跟輪圈的質量與半徑有關,若我們把輪組看成一個薄殼圓柱,那它的轉動慣量會跟輪框質量成正比,也會跟半徑的平方成正比,這兩者在小徑車上都是比較小的,也因此小徑車輪圈的轉動慣量會遠小於正常的登山車或公路車。
轉動慣量小的輪圈,好處是加速比較快,但在長途騎乘會比較費力,轉彎時龍頭會變得比較輕,在左右方向也比較不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