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的小徑"急速"可以到多少阿??

一部速度型的20寸小徑小折,如果只是拼瞬間極速,只會輸公路車一點點而已,這個差距遠比想象的小。前面提到的立式自行車200米速度紀錄82.xkm/h,就是17寸的小輪徑車創造的。130km/h的躺車紀錄,也是小輪徑。而那個引導車下的268km/h紀錄,也是小輪徑(印象中是18寸輪徑)。

只是跑起長途來,沒有那麽省力。
車型:oyama a300
往二重疏洪道的路上平路47.1km/hr
小弟的車:DAHON SPEED TR(20吋折疊車):
大蘋果胎胎寬2吋/胎壓65psi(空車)/用立可白標記輪胎及地板,前輪直線滾動一圈,量測數據約為159.5cm
使用 ECHO R2 無線碼表(麻煩永福牛仔店長安裝的...我第一次用這種東西所以請他代為安裝,應該不會安裝錯誤)
碼表設定由小弟自己來,之前量測數據約為159.5cm...由於是空車時量測(人員騎乘時,外胎輪週長度會因為重量壓迫而小一些),所以小弟將其設定為157cm。........設定有錯請指正...

*一般平坦無坡路面: 時速約20公里上下(肉腳小弟用吃奶力氣衝刺,極限時速為43公里左右..維持不到10秒)
*高鐵台南站沿線附近的高架橋下坡路段:(肉腳小弟也是用吃奶力氣衝刺,極限時速為57公里左右,當然下
坡路段一結束就沒力的讓它滑行囉
下坡衝刺的時候,不曾有過大家說的>>小摺下坡速度快時,有車身or龍頭抖動、不穩的情形發生。
不過看完諸位前輩的提醒後,才想起自己騎的是折疊車(這種衝刺的行為真的很危險,哪一天折疊機構鬆了就慘了)
這種行為偶爾為之無妨,但行前..務必做折疊機構鬆緊度檢視調整。





餛飩 wrote:
Dahon Spee...(恕刪)


= = 那我還輸給你 沒有很認真的踏
只有38~40附近~ 畢竟剛入手幾天 還找不到地方好好操這台車

碼表是 貓眼的cateye rd30ow
catfox wrote:
您可以問問!那些真的...(恕刪)

角速度...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應該是有相當研究價值, 只是一般人很難去算這個東西

晚上出去稍微記了一下齒比和轉速
52/13, 52/14在90和100轉的速度, 和按計算機出來的結果差別不大(+-1左右吧)
不過都是在順騎的常態出力下, 不是卯起來踩的加速狀況

感想...
如果卯起來踩的速度, 應該是會大於計算機的速度
不過我還是繼續練轉速好了
玩球囉~~~
大概已經有很多人知道我的62T巨無霸大齒盤了吧...
我的飛輪是11-32八速...
圓周設定.整個人騎上車子.實際繞一圈(看氣嘴跟地磚位置)捲尺量出1500mm
跟車團騎.也不時注意旁人的馬錶.大多看到跟我差不多的.偶而到比我"快樂"的.沒看過比我慢的
如果要騎快.從輕齒比開始加速.效果會比較好.一開始重踩.會後繼無力.
論壇說極速.好像都會被說成用嘴巴騎車.如果不介意請到我的部落格
趴著騎確實比較快一點...

平常乖乖騎就好.路況好+跟大家一起騎的時候再小飆一下更安全.一點點建議囉^^
攝影&單車日誌: http://tw.myblog.yahoo.com/kevinwang-bikelife
robertren wrote:
角速度...從來沒想...(恕刪)

其實大家還是沒發現!
如果你在乎速度(不管是長程均速或是1k的計時!)
那麼你就要先選定自已的目標!
(當然也要看先天條件!)
是要跑那一種?!
選手如果跟一般人比起來!不論那種都會贏我們!
但是真的分到細目的比賽!那麼選手間就有差距了!
(這也是為什麼環法環義都有登山王,新人王,單站冠軍,團體!等等了!)
這樣說好了!1k計時賽選手的出力通常超過500w!不過只要一分多!所以對選手來說還好!
可是在長距比賽時就不能這樣了!大概都在300~400w!
(當中有300w以上要用來對抗風阻.....所以才會成隊型前進!可以把300w以上降成200w以下只是前面那位就苦了!)
不然一直在500w以上!沒人受的了!!!!
至於有多快!!跟大家說吧!如果一k加速在1分15秒以上的就不用比賽了!因為連下場的資格都沒有!
(1k計時跟200m爭先是很重要的資格審定測驗,200m的比賽比較複雜就不說了!1k是0起步到1km的時間)
可以自已大概試一下就知了!就算極速有50k的人也很難在1分30秒內到達!
為什麼我知道??去試過就知道了!..........

好了說到角速度為何重要!主要是提到計時賽跟長距賽要訓練的目標!
計時賽就要向肌肉發達高出力去發展!
長距賽就要增加心肺功能及排乳酸的能力!(當然肌力也不能太差!)
這個可以由選手體型輕易看出!很少有長距比賽的選手體重在70kg以上!
很多都是在60k以下!可以計時賽的前幾名!看看他們的肌肉吧........!
這個就有關到運動工程學跟人體肌肉學科了!
不論那個運動比賽通常都是先進國家拿走前幾名!
特別是近幾年!因為訓練跟設備都比較好!
光是車子就可以在不同站做不同的設定!
(什麼?改設定!車重不也改了??別怕!現在的車子都還要做增重才能上場呢!6.8kg以下的一堆.......)
像是登山就不能用太弱的輪組跟飛輪!不然一下子就卦在路邊了!

(註提升角度來造出極速的事不要常玩!這種不均的角速度代表用力重踩!
很傷膝蓋的!!)
我騎LG MV3B輕鬆期約在25公里
快踩35....
腿力差 還在練習中
catfox wrote:
最後小弟還是要說!!...(恕刪)


而且其實在大馬路跑!
無風就是順風..........
因為一定多少有汽機車的尾流的!!!

~~~~~~~~~~~~~~~~~~~~~~

這個理論小弟受教了

難怪每次騎馬路的時候總覺得比騎河濱輕鬆,一直以為只是馬路上的風比河濱的小
哈哈 神奇T3 搭載 9T 超小尺(HG-70) 極速破50KM,
但是腳快斷了 車快散了 人快升天了 !!

不過 FD-RS 48/13T 要破40KM , 真是神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