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胎胎寬2吋/胎壓65psi(空車)/用立可白標記輪胎及地板,前輪直線滾動一圈,量測數據約為159.5cm
使用 ECHO R2 無線碼表(麻煩永福牛仔店長安裝的...我第一次用這種東西
 所以請他代為安裝,應該不會安裝錯誤
所以請他代為安裝,應該不會安裝錯誤 )
)碼表設定由小弟自己來,之前量測數據約為159.5cm...由於是空車時量測(人員騎乘時,外胎輪週長度會因為重量壓迫而小一些),所以小弟將其設定為157cm。........設定有錯請指正...

*一般平坦無坡路面: 時速約20公里上下(肉腳小弟用吃奶力氣衝刺,極限時速為43公里左右..維持不到10秒)
*高鐵台南站沿線附近的高架橋下坡路段:(肉腳小弟也是用吃奶力氣衝刺,極限時速為57公里左右,當然下
坡路段一結束就沒力的讓它滑行囉

下坡衝刺的時候,不曾有過大家說的>>小摺下坡速度快時,有車身or龍頭抖動、不穩的情形發生。
不過看完諸位前輩的提醒後,才想起自己騎的是折疊車(這種衝刺的行為真的很危險,哪一天折疊機構鬆了就慘了)
這種行為偶爾為之無妨,但行前..務必做折疊機構鬆緊度檢視調整。
robertren wrote:
角速度...從來沒想...(恕刪)
其實大家還是沒發現!
如果你在乎速度(不管是長程均速或是1k的計時!)
那麼你就要先選定自已的目標!
(當然也要看先天條件!)
是要跑那一種?!
選手如果跟一般人比起來!不論那種都會贏我們!
但是真的分到細目的比賽!那麼選手間就有差距了!
(這也是為什麼環法環義都有登山王,新人王,單站冠軍,團體!等等了!)
這樣說好了!1k計時賽選手的出力通常超過500w!不過只要一分多!所以對選手來說還好!
可是在長距比賽時就不能這樣了!大概都在300~400w!
(當中有300w以上要用來對抗風阻.....所以才會成隊型前進!可以把300w以上降成200w以下只是前面那位就苦了!)
不然一直在500w以上!沒人受的了!!!!
至於有多快!!跟大家說吧!如果一k加速在1分15秒以上的就不用比賽了!因為連下場的資格都沒有!
(1k計時跟200m爭先是很重要的資格審定測驗,200m的比賽比較複雜就不說了!1k是0起步到1km的時間)
可以自已大概試一下就知了!就算極速有50k的人也很難在1分30秒內到達!
為什麼我知道??去試過就知道了!..........

好了說到角速度為何重要!主要是提到計時賽跟長距賽要訓練的目標!
計時賽就要向肌肉發達高出力去發展!
長距賽就要增加心肺功能及排乳酸的能力!(當然肌力也不能太差!)
這個可以由選手體型輕易看出!很少有長距比賽的選手體重在70kg以上!
很多都是在60k以下!可以計時賽的前幾名!看看他們的肌肉吧........!
這個就有關到運動工程學跟人體肌肉學科了!
不論那個運動比賽通常都是先進國家拿走前幾名!
特別是近幾年!因為訓練跟設備都比較好!
光是車子就可以在不同站做不同的設定!
(什麼?改設定!車重不也改了??別怕!現在的車子都還要做增重才能上場呢!6.8kg以下的一堆.......)
像是登山就不能用太弱的輪組跟飛輪!不然一下子就卦在路邊了!
(註提升角度來造出極速的事不要常玩!這種不均的角速度代表用力重踩!
很傷膝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