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cos wrote:噗, 小弟那台小徑軸...(恕刪) 是啊我那台Oyama更誇張, 110cm.....DH車的軸距了公路型小徑車形容自己是"大車的軸距".....這種話看看就好這種公路小徑車軸距實際上大約會比公路車還長5cm左右, 平衡性會比較好平路比較穩定, 下坡比較不會暴走
林伊森 wrote:如題, 覺得這支車架...(恕刪) 身為"辣妹"的凱子(註1),不為她的兄弟姐妹站台一下,有點說不過去~~~如不嫌棄,可以參考一下我的相關經驗《分享》哇~紅吱吱!!~是妹A嘴(Symmetry)單就車架而言,提出我個人的非專業評量如果分數以0~5分計(0最少~5最多)幾何(Geometry):★★★★(類)鑽石型:這是個經過多年考驗而不敗的傳統車架結構,雖不若一般坊間各式小徑花俏,但也因此更有鋼管車傳統的味道。另就RC部份較長提出一些看法,這個特色就理論上來說可能含有正反二個涵意正面來說1.較長的軸距:等同於更大的投影面積(可增進騎乘穩定度,補償如同前幾則中所提及小輪徑"神精質"的缺憾)。2.後上叉也因此相對"長"且"斜"這點有利於抵抗地面傳來的振動(遇坑洞、減速條),即車架的避震能力的增加,此點與鋼管材質特色有加成相輔的功效(可增進騎乘舒適度)。反面來說1.鏈長相對變長:換鏈條時必需注意所需要的目數,否則需另行補接,這點則不利於力量的傳導(鍊條目數多,表示有更多的力量可能在傳導過程中損失了)。2.後上/下叉較長:一般來說,後叉長較不利於爬坡,在實際騎乘經驗中,遇大坡度(8% up)的爬坡路況時,這點略有影響,但不明顯,如果同我一樣,換了末齒較大的飛輪(11~28T)時,大盤39T配飛輪28T用龜的,就完全沒感覺。老實說,這些都是很微細的因子,我們不是車手,不是要拿這台去比賽,更何況這是台夠好騎的小徑了。不過對於這車架有了這些觀察後,心中有個想法,如果可以這樣修改是不是會更完美呢!??!在此提出來!(不成熟啦,所以不要砲我)如果BB位置向後退10mm~20mm,則可略減RC長,但卻不減軸距,如此座管角度可再提昇至71度以上,更接近公路車的角度不是嗎?。不過如此一來,中變可能要另設計轉接座以維持良好的安裝角度。材質(Material):★★★★雷諾 520 在CrMo車架中,算是很不錯的材質(在新版的車架上似乎用了更好的材質)。烤漆(Painting):★★★☆1.烤漆與金油厚度及品質應該都在水準之上,應該有4星。2.但我對車架上的Brand "Bannard" 用色(紅色是配金色)及字體就有點意見所以小扣0.5星,哈~~這部份非常個人,參考參考就好。工藝(Artistry):★★★★車架上有些細節部份如 Lug/貼片/止線座 等都可見造車者的用心,這是在其它車架上較少見的細緻度(雖樓上還有一台Lug更進階的版本)。希望整理這些資訊對樓主或對這台車有興趣的人有點用註1:"辣妹"是我的馬子,那我就是她的凱子啦"馬子"的定義:可以騎也會幫你花錢,你要對她好的人....那"凱子"想當然就是拿錢出來的啦~~~不小心娶回家你就要小心了...買包和小整容之花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