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過便利商店(抱歉買個運動飲料,一下子就出去,不折,然後一付很累的樣子)、理髮店(折)、麥當勞(折)、影片出租店(不折)、小吃店(反正車小不折靠牆)、誠品書店(折起來,安全帽掛提帶上)、甚至音樂廳(台北中山堂聽國樂演奏,車車折起來寄服務台),下次打算挑戰電影院。ps.以上都沒有裝袋,對我而言,裝袋只有在搭捷運、火車時用。
"各位騎小折的車友出入各場所.真的要勇於表達寄車的權利"??!!"把這當成自然的習慣"??!!這不會太鴨霸了嗎?我也騎小折,但~~"寄車"甚麼時候變成"權利"呢?對方又甚麼時候開始需要承擔這樣的"義務"呢?在目前的環境之下,就互相尊重的問問店家的意思,這也是尊重其他消費者的權利與方便,對方若不同意,也只能摸摸鼻子了~~~憑甚麼硬要店家負擔自行車高失竊率的成本呢?(我們怕車被偷,就將車停進去,即是占了其他消費者使用該空間的權利:店家不將桌椅或商品擺滿,就是想要營造一個舒適、寬敞的逛街、消費或飲食空間,而不是拿來讓少數消費者停放"交通工具"的)身為一個自行車騎士,當然希望商家能提供寄車的服務,但在那之前,我們真的得承認,那是商家願意給的方便,可別不識相的當成是對方的義務。也別又搬出:消費者最大、有錢的是老爺這類的話了~~
jj5919 wrote:"這不會太鴨霸了嗎?...(恕刪) 哈哈..當然阿~~最後決定權當然是商家手裡....只是我們可以爭取多少要勇於表達.也許初階段對商家是強人所難..但是經過幾次的爭取...現在越來越多商家願意配合少量單車的攜帶入內或是寄放.其實目的是讓商家經由單車大環境的改變...去做爭取更多客源的調整或是配合項目.像百貨公司或是大賣場的寄放物品交換號牌就不錯...認牌取件..也兼具基本防盜作用.國內有5星級飯店開始推廣單車用餐服務.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爭取來的...商家也可以經由這些服務吸引更多單車客源...算是互謀其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