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篇5/24日晚上深夜將自行車組裝起來後,因為夜已深,就沒出門去試車,但 5/25日早上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先在住家附近繞一圈,發現功能正常,正弦波控制器電機控制--正常,轉把--正常,電池電壓顯示器-- 正常,後變速系統--正常,機械碟煞系統運作--正常,就跟一般的機械碟煞一樣。
至於那個自己編製的電機花鼓呢? 在 36 根幅條的加持下,住家附近騎完一圈約 3公里後,外觀沒有歪斜,垮掉,用手指去拉拉每一根黑色的不鏽鋼幅條,還是不會搖動,應該不會有問題。其實,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電機花鼓,沒有幅條張力計的量測,只憑著我的右手去記得以前維修更換過舊的 20吋後驅電機花鼓 的 13G 幅條經驗,用手去感應那個固定銅頭的鎖緊扭力值,然後去編制這個16吋輪框。

此次試車的目標就選在來回33公里的后里,裝載起我那裝著緊急維修工具與醫療盒的黑色背包,出門去試車。全程走自行車道,從台中松竹路附近啟程,騎經綠空廊道 松竹,潭子,栗林,豐原,轉入豐原東北街一般道路,翁社,在國道4號的路橋下左轉進入后豐自行車道,穿越 9 號隧道,到達后里火車站。再折返原路回來。

騎車到后里後的最高點海拔高度 250 公尺

騎車在松竹路附近的最低點海拔高度 150 公尺,相當於爬坡有100公尺高度。

去程都是大都上坡路段,需要用電機馬達作動,但最高速度應該在略為下坡的路段約18,那個41應該是在隧道內手機接收不到GPS信號時亂跳的數值,平均時速應該在10左右。

回程是下坡路段,大都是沒讓電機作動用腳踩動踏板,但最高時速也可到18,平均大約在10。

這張是在去程 綠空廊道 松竹 附近

這張是在栗林火車站附近 綠空廊道 拍的

這張圖是在豐原東北街一般道路盡頭左轉進入翁社前的陡降坡,高低落差約3層樓高度,測試機械碟煞的運作是否正常?會不會打滑,煞不住,輪胎鎖死,,等,結果都正常。

這張是在跨越大甲溪進入9號隧道前的鋼梁鐵橋上拍的,騎到這裡應該有15公里了,
檢查一下自行車本體,車架沒垮掉,輪框沒歪掉,不鏽鋼幅條沒斷掉,鬆動。電機控制器還正常運作。

這張圖片是在靠近后里馬場的自行車道上拍的,頭頂上的鳳凰木飄落下紅色的花瓣落了滿地,感覺有點詩情畫意的,所以趁著清潔人員還沒用吹風機吹走前拍下的

這張是回程時經過后里森林公園前面的火車軌道的陸橋下面拍的,頭頂就是山線火車軌道,陸橋下的空間就是自行車道。

這張圖是在回程從豐原東北街一般道路左轉進入豐原火車站的綠空廊道接合處,左邊就是山線火車軌道
總結:
整個 33公里行程跑完後,檢查一下自行車本體,車架沒垮掉,輪框沒歪掉,不鏽鋼幅條沒斷掉,鬆動。電機控制器還正常運作。機械碟煞沒有脫落,那個自製的後輪碟煞夾具轉接板沒有歪掉,脫落。剎車夾具正常動作。
這個車架除了前叉與螺紋頭段頭段有重新焊接過。另外在後車架為了要塞入6變速後齒輪盤,需要136mm的後車架開檔,所以我有將後車架的原廠後雨遮擋板與C煞固定板鋸掉一邊銲接處,擴大後車架的開檔處,然後重新拿去 木川 銲接過,做車體補強。
這次的試車算是一個成功的經驗,畢竟自行車是要拿來騎乘的,歲月會留下痕跡,使用會留下痕跡,維修會留下痕跡,所以外表的烤漆表層有些脫落或刮傷,我都可以接受,我不是外貌協會的會員,只要車體整體功能正常,可以經常使用就好,不用經常維修,更換零件,就是一台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