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頡 wrote:過一陣子就可以在車行...(恕刪) 部份車行說12月中旬,有的車行沒那麼樂觀,認為今年09的TT應該不會出貨,自行車展中窩在一旁的的大改款TT,還真沒幾個人認出來哩~泣狼兄,瞭解您的意思,您P24彎把105煞變配短V夾改得不錯,搭配起來似乎沒問題,但09 TT廠配好像沒那麼樂觀~
高頡 wrote:現在討論的是TT把的...(恕刪) 小弟覺得tt的穩定度不好(所有的小徑車穩定度都不好)。小弟騎tt在台東下壽卡的山區摔車,時速約50~60(嚇忘了)!轉彎外切內線時迎面一台遊覽車,急剎前輪不穩摔車。幸好當時包背包,背包內又有水袋當緩衝墊,所以無大礙。車子也只有後變變速不順及羊角把有損傷。之後只用內變撐到墾丁住宿地。分析原因: 1.座桿太長,使得騎乘重心太高,不利下坡高速騎乘。2.剎車鎖死沒用,輪胎停不了。輪徑小,方向稍為偏差就會翻車。3.山羊把不如下彎把或平把易出力控制。小弟曾經騎公路車遇到類似情形,急剎側滑再拉回些許就過了。現在騎tt遇下坡決不超過40km。小弟不喜歡09年的TT。跑車設定的車子用V夾這點就讓我很反感!幸好已經有08年的TT。不然可能就買PRP了。peace
valeriowu wrote:小弟覺得tt的穩定度...(恕刪) 1. 公路車取向濃厚的TT設計之初即是以Speed K型車架而開發,為了盡量將重心壓低,主車架很低,所以後三角叉角度也是扁扁的,長坐桿是為了讓它騎乘幾何更近似公路車而不得不的做法,下坡高速騎乘大概所有小徑車都不適合吧~我的F20RA,坐管短,後三角叉角度大,下坡穩定性沒有比較好、重心也沒有比TT低哩(我另有一部08 TT對照)!2. 煞車夠力、有餘裕鎖死,求的是安心,如果壓到底連鎖死的能力都沒有,這車應該沒有人敢騎;輪徑小,當然是靈活有餘、穩定性不佳,這應該不是TT的錯~3. 山羊把不如公路彎把容易出力,但比平把好,平把抽車,把尾不加個牛角、羊角讓握姿呈縱向一定不好出力~4. 公路車光是輪子轉動的慣量(陀螺儀效應)就遠比所有小徑車要好太多,更不用說鑽石車架的構型剛性,當然穩定囉,不只TT,所有小徑車下坡盡量不要超過40km/h才是正道~09 TT喜不喜歡都可以各自表述,我目前是發現了一些問題待解決,09車架比舊車架更輕、剛性更高是確定的~都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我上禮拜從登輝大道下,光自轉滑就有50 km/hr,其實穩定度的確是比其他小摺高!但是如果真和大車比???實在不公平,TT天生不是拿來比贏公路車的。只是在很多設計上,盡量以公路車導向。做到盡量接近總比只是看起來像來得好!不然我想阿姆斯壯如果騎TT環法,大概就是玩辛酸的,搞不好一路連摔+長摔了~反過來說,如果拿公路車的習性去騎TT,那當然也太賞識TT的能耐了!雖然這裡是折疊車版,但是我還是覺得我的觀念是:小車終究是小車,登山車和公路車才是王道!!但是只要知道自己的極限、能耐在哪,能充份利用優點、閃避缺點,這才是車手的重要課題;而非車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