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011 wrote:ID: jc3011...(恕刪) =.= 剛剛發現e-mail 打錯了更正一下 再麻煩會長大大ID: jc3011Name:JC (阿旦)車型:Dahon VD7車色:芒果黃居住地: 台北市 大安區出沒地:木柵~景美email:jerry-chan3011@yahoo.com.tw新車+新手= 大家多多指教^^
ericsss0203 wrote:感謝sammi 跟 ...(恕刪) eric大大,我在6/8那天繳了摳仔,也登記了,請問是下次6/15約騎時會發嗎?(我想要粉紅色的...)from Candy...^^
小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 希望前輩能賜教一下~~最近想改裝大盤 但是對於規格不甚了解一直以來我很愚昧的認知是:大齒盤數字越大 是不是代表同樣的施力去踩 可以跑比較遠的距離??(就是一樣的力去踩 53>50的距離嗎???)因為看到大盤有很多規格 譬如53/39 50/39還有52/39 或是55/39的小弟沒有機會每個齒比都騎過 所以不了解說數字的差異到底是差在那邊???另外飛輪的尺比 數字大小各影響什麼呢??我現在的飛輪式11-34 如果我要爬坡更輕鬆 是要怎樣的搭配呢???如果有很多冒昧的或是愚蠢的提問 還請諸位前輩多多見諒 ~~
geminirie wrote:小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恕刪) 簡單的說呢. 以同一個飛輪來說.搭配53T的大盤, 踩起來要比 50T的大盤需要用更大的力氣.也就是說如果同樣都要踩到60rpm, 那53T會比50T更重.當然53T以60rpm來踩會比50T來得快.同樣的 53T大盤, 如果搭配11T 跟 13T飛輪來說.搭配11T飛輪需要用比較大的力氣, 如果同樣採到60rpm,那11T會比13T更重, 當然也會來得比較快.這就是為什麼五千元以下的折疊車通常搭配44T以下的大盤.跑不快但是踩起來很輕,因為他的訴求是通勤, 輕鬆騎 (也就是說你家就算住山上還是可以騎,只是跑不快而已).可是運動等級的折疊車都是搭配50T以上的大盤.因為通常運動河濱公園會居多, 河濱公園除了上橋的地方以外都是平路.44T踩起來會"太輕"而跑不快, 50T以上踩起來雖然重, 但是因為可以搭配後飛輪先從輕=>重.才能夠有比較快的速度.另外, 大部分的人對齒比存在著數字的迷思, 以上單純是以同一台車來比較,事實上同樣的齒比, 在不同的車子會有不同的感覺.也就是說同樣用53大盤搭配11T的飛輪, 在A車可能會比B車費力.這關係到車架的設計, 飛輪, 花鼓, 輪胎, 大盤 等等的等級的差異.這也就是為何大廠的車大多原廠都只設計單盤,因為單盤只要周邊零件等級夠事實上不見得會在速度以及爬坡性輸給雙盤/三盤車.另外騎車的變速方式也很重要.停車之前記得先切到輕檔, 起步以後記得從輕檔一路藉著轉速的提高慢慢切到重檔.利用檔位切換的技巧, 避免重踩, 保持一定回轉速,就會發現對折疊車來說(20吋輪徑以下), 其實不見得需要到40T以下大盤才能爬坡.給您參考.
ID: monki188Name:小猴車型:Dahon SD7車色:白居住地:台北市南港出沒地:台北縣市河堤email:monki.lin@msa.hinet.net呵我是新手..有問題再請教各位大大..現在最想買的就是班服..
NICHOL.C wrote:我想請問是否有騎 m...(恕刪) mu的騎乘晃動感我個人也是一開始不太習慣不過後來騎久平衡感習慣了就無所謂了至於舒適性也是原車很值得改進的地方鋁車架本身就沒什麼吸震效果再搭鋁座管 + 無避震設計還好胎沒再配1.35以下的不然整個就是一個震到深處無怨油...我後來換了鈦座管之後舒適性也改善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