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大大可以介紹9千以下 的CP高的小摺嗎 女王要加入行列


meridian wrote:
我們騎的腳踏車透過大盤與飛輪的齒比變換可以在固定踩踏頻率下任意改變車速
只要齒域夠廣, 速度與輪徑已經沒有關係
因此重點在於齒比搭配, 而不在於輪徑大小
譬如說, 26吋登山車配22大盤34飛輪這樣的齒比, 踩起來比20吋小折配30大盤26飛輪還輕

知道什麼意思嗎?
意思就是你的冠五打到最輕檔, 騎起來會比Oyama A310還輕, 但是當然也會更慢(作功不變)
有機會拿諾貝爾獎的人, 不會連腳踏車變速都不會操作吧?



真可憐,大家快來看啊
有人說速度與輪徑沒有關係
真佩服你能完全忽略慣性跟剛性
之前那個車友講的最接近現實情況

簡單來說,同一個單車選手,分別騎公路車跟小折,平路無風,善用變速器,騎到30km/h定速
這時,騎公路車跟騎小折的輸出會一樣嗎?
如果騎小折要400w,公路車可能只要350w
真要比賽的話,小折早被海放到地平線下....

不懂沒關係,最要不得的是像你這樣裝懂的,誤導一堆人
26*22/34<20*30/26 所以他騎起來當然會比較輕 但是這又不是我討論的重點 重點不是多輕 是你要付出多大的力氣去維持這個狀態
不然照您這樣說 為何需要有公路車的存在 只要小徑用比公路車更重的齒比 就可以跑跟公路車一樣快(理論上) 而且因為車子比公路車小相同材質重量還會更輕 磨擦力更小 用更重的齒比就可以彌補輪子的大小差距 完全忽略輪徑大小來討論? 當然不是阿 不然買公路車的是潘仔嗎
轉動慣量的意思是: 一個物體維持囀動狀態的慣性 不同的慣量要付出不同的功去維持這個狀態 輪子大小就是成平方正比 還是您爬上坡都一直停車再重新起步? 這樣的話小徑車絕對佔優勢無庸置疑的啦 但是如果要拼不落地 不管你怎麼騎 就能量守恆來看 爬到一樣高度 所花的時間越少就是越有效率 您覺得公路車比較有效率 還是您的小折?


meridian wrote:
我們騎的腳踏車透過大...(恕刪)

真的 在我剛騎腳踏車的時候 我也覺得小折比較好騎上坡 因為大車我根本沒那個腳力去駕馭他到可以維持轉速的地步 可是現在騎了兩年了 隨著腳力增加 就覺得平路怎麼一樣維持我的節奏踩 冠五就可以快到30 而小折還是一樣23~24 爬坡也是 用小折慢慢龜就感覺蠻痛苦的 當然相同齒比小折騎起來比較輕 但是要維持一樣的速度下 小折需要付出比較大的功 因為慣性小 不然的話 騎16吋來騎上坡就好啦 齒比調的好 可以跟公路車維持一樣速度很長時間嗎? 可能嗎? 答案呼之欲出吧 ~~

總之 爬坡很弱的弱腳 會覺得小折好爬 因為起碼可以爬的上去
有一定程度的車友 真的會覺得小折比較好爬有效率嗎?

PUPUman wrote:
linklist大
...(恕刪)
linklist wrote:
轉動慣量的意思是: 一個物體維持囀動狀態的慣性 不同的慣量要付出不同的功去維持這個狀態 輪子大小就是成平方正比 還是您爬上坡都一直停車再重新起步? 這樣的話小徑車絕對佔優勢無庸置疑的啦 但是如果要拼不落地 不管你怎麼騎 就能量守恆來看 爬到一樣高度 所花的時間越少就是越有效率 您覺得公路車比較有效率 還是您的小折? ...(恕刪)

呵......至少證明你比PUPUman得諾貝爾獎得機率大一點點點點
(討論就討論, 要有深度, 不要流於嘴砲)

我想說的是......你還是想錯了
無論如何, 爬坡時轉動慣量一定越低越好, 所以公路車才會有爬坡輪這種東西
但轉動慣量再怎麼大, 也不是爬坡最大的敵人, 因為比起你的體重也絕對是九牛一毛
有諾貝爾獎頭腦的你, 算算看大小車輪造成的轉動慣量差異, 佔了車重+體重的百分之幾吧?

其實一台車爬坡快不快, 轉動慣量是很次要的項目, 只有選手比賽才會去計較那些微差異
而輪組輪胎受力變形, 車架受力變形的程度與時機更是效率能否發揮出來最重要的要件
就我的經驗來說, 車架輪組是否能"planing"才是效率的來源, 參考這篇
http://velobleu.blogspot.com/2011/01/do-stiff-bikes-go-faster.html
Oyama A210(跟A310同車架)我有, 後三角傳來的踩踏感很紮實, 爬坡效率比KHS T2好多了
但比起碳纖公路車還是差一截
而登山車一定比較弱嗎? 不一定....XTC就是不錯的車子

另外, 細胎+高壓也很有效, 你的A310原廠配1.125的胎, 一定比冠5細吧?
冠5要不要換成1.1的胎試試看勒?
不過胎壓也不是越高越好, 這裡有理想的胎壓值
http://www.bikequarterly.com/images/TireDrop.pdf
我會比這個建議值多5%胎壓
因為實際不可能都是平路, 總會有上坡下坡, 前後輪負載都會變

最後.....關於幾何問題
你有注意到Oyama A310 BB與立管的相對關係嗎? 你坐弓是鎖在哪個位置呢?
或許你不自覺大量使用四頭肌這種高爆發力低耐力的肌群, 才會覺得A310爬陡坡很強喔
前陣子很紅的愛爾蘭七咧,該有的都有,造型也不錯,當初一切都準備好要買下去,結果女王說,小折騎山

路會有危險...就換買登山車了,不然一定會入手一部來騎。
版大 你好:
分享一下我的狀況,單車騎出興趣後,也想著將內人拉來作伴,我不是行家,也沒有像其他大大那麼專業分析到各車種的性能,踩踏效率.....等等,只是想單純的找一台適合的車子,也許也像標題所說CP高的車子,內人155CM嬌小身材,亦不屬於運動型的,"遠征"及"爬陡坡"這種事不敢奢望,選車子的要求大概就是:1.車型不要太難看(適合女生的車型)2.坐的舒服自然(公路車那種趴式雖然帥氣,但不適合我家小女人);3.騎的輕鬆(也不需非常快)......對我而言最大的要求:買回來後,不會被冰起來..
半年前買了照片中白色的小折,結果如何,以前每當假日都要睡到快中午的人,現在卻會比平常都要早起,想著要騎那一條路線,從市區內的各個單車步道,延伸到郊外道路,因時間只允許2~4小時,否則會更遠,每個假日前就必須先規劃出20~40KM的路線,高雄市區內的愛河.西子灣.夢時代.旗津.衛武營.蓮池潭.....屬平面道路的大都騎遍了,有點坡度的柴山.跨過義大世界到大樹舊鐵橋.以及有點難度的 中寮山.....我想說的是,內人因著這輛車更喜歡運動了(戶外運動喔,原本的運動都只有逛百貨公司)



不好意思 一時被激怒 所以口氣不好 還請見諒~~
  我想請問為什麼爬坡時候轉動慣量越小越好呢? 因為這樣小輪徑車才比較好起步嗎? 那如果是要維持一定的速率爬坡 慣量也是越小越好嗎? 如果慣量可以忽略的話 為什麼小輪徑車的起步會比較輕鬆呢
  我的冠五是1.5的 之前從1.95換成1.5就有很明顯的輕快感增加 所以OYAMA的細胎的確是佔了不少優勢 但老實說 我的OYAMA放在台北 冠五放在台中 所以還沒有去爬過相同的山路 然後胎寬不一樣 比較起來也不公平 我是覺得 大車在維持速度跟迴轉速上 會比較有優勢 但如果是要短程的衝刺 OYAMA會有優勢 所以騎長程的山路 我是覺得登山車比較有效率的 
  我是把座墊移到最後面 因為它的BB比較前面 我身高175 這樣騎起來勉強可以符合基本的騎乘姿勢(就是踏板跟膝蓋的相對位置)然後這台的確比我女友的T3好爬坡 他自己跟我換騎過也這樣覺得 不過這樣子的設定 讓我在騎一些很陡的坡 要把龍頭放到最低時候 會有腰痠的現象(比如烘爐地一開始20%的那段)這樣是代表座艙設定太長嗎? 可是不壓低龍頭又會有點浮起來 相對的 我騎大車就不會有腰痠的現象   

meridian wrote:
呵......至少證...(恕刪)
linklist wrote:
不同的慣量要付出不同的功去維持這個狀態


身為物理老師的我 看到這句都要吐血了
不懂不用出來現 人家就不會笑你
很多車友對於小輪徑車一直有錯誤的看法,
建議先把以下兩篇文章看一看,
搞清楚齒比與速比的關係再來說會比較好
http://bikeways.com.tw/viewthread.php?tid=85&extra=page%3D1
http://bikeways.com.tw/viewthread.php?tid=311&extra=page%3D1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2865
物理老師唷 自己去看看這篇吧 不要亂教你的學生啦 被你教到還真是可悲 我快笑死了
你是物理老師 我還是郭台銘咧 嘴砲不用錢大家一起來
CUFOX wrote:
身為物理老師的我 看...(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