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篇原廠的老貂就是一台標準的折疊車,避震,需要嗎? 短途,方便,就是最佳的說明,沒什麼好說的。
騎了一 段時間,就發現平常騎雙避震的車習慣後,騎這種沒避震的車約20 公里後就感覺雙手會麻,需要經常休息止麻。 怎麼辦?
1.前避震 不想安裝前叉雙避震避免折疊後前後輪高低差太多,那只好安裝個龍頭豎管避震,因為內部有一根橡膠緩衝條,所以它的上下伸縮行程約有 40mm,柏油路面應該夠用了。
2.後避震 這個牽扯到整個後車架的改裝,算了,我們安裝個避震坐管好了,沒魚蝦也好,這下子那跟坐管開始從 單節棍,雙節棍,最後變成了 三節棍。

最近都是在下雨,無法外出騎車,那就繼續改車吧,
將原車的龍頭豎管拆掉,安裝有彈簧的龍頭豎管避震器,怎麼樣?前方的把手下面有個圈狀彈簧,路面的彈跳感覺變得模糊了,不是那麼明顯。或許需要日後騎個30~40公里的路程後,道路感覺才會比較明顯差異有多少。
坐管避震器是個好東西,雖然是短短的一根,但是確實能讓道路的彈跳感降低,而且伸縮行程有45mm,人體坐上去後短縮約 30mm,還有約 15mm 的行程可以應付路面的跳動

從上方觀看前方避震器與後方避震器,只是坐上去後騎車,發現把手往前了約 10cm,坐姿變得身體要稍微往前傾,或許騎車一段時間後,才能慢慢適應。
當然,這種非原廠的改裝設備雖然有避震作用,但是因為避震行程只有約 40mm,所以大概只能應付自行車道的柏油路面,要是面對台灣的山區產業道路,大概也是沒辦法應付,只能聊勝於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