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 GIOS小徑 該挑哪一台?

teabox wrote:
你說velocity"速度牌"輪組是甚麼搞笑咚咚呢?
你如果想像一台車子或不管,牌子或中文打上"速度"兩個字有多好笑?
這已經是這價位的車最搞笑的配置了,這跟這裡許多人騎panto所要營造的品味不是很??


請先做做功課再批評好嗎,

Velocity 是澳洲的牌子,在輪框上有獨到的技術,

日本人玩小徑車夠專業夠厲害吧,幾年前在Panto剛上市時,我到日本的和田車行(玩小徑夠深的應該都知道的"小徑車天堂"),還有"輪天堂"去找451改裝輪組,這二家不約而同的就是推薦這組輪組,所以我改裝Panto才沒換輪組。

有興趣的車友可以Google一下

Velocitywheels

就可以找到澳洲的官網了。

teabox wrote:
假碳纖前叉??


請參考同為 "小徑與摺疊車區"

這篇 "GIOS Panto 小徑車來報到喔"

309樓的PO文, 您會有答案的
cdmagic wrote:
打上中文"速度"? 如果是這樣我的確會覺得很怪,問題是這件事並沒有發生。
真要照您的邏輯來思考,那車車上印著大大的Giant, Specialized也要翻成中文來想,這些車的品味也都有問題囉...?


應該這麼說,在鋁圈上打上"velocity"這是很?式的用法或說design,nonsense!

我第一次在路上看到這台車的第一眼看輪組就看到這個單字在輪组上,我到現在還不清楚這到底是這個輪組的品牌還是一般的文字貼標。

我相信有網友看到這裡,也許會覺得我似乎對於所謂的小徑過於picky?

這麼說,同樣的價位,我可以接受有摺疊或可拆設計的單車可以有較高的售價或說可能配上較低階的零組件,有較高的忍受度,因為摺疊車有他的市場定位跟摺疊機構設計跟專利,這些多出來的成本當然會合理的反應在售價上。

但一般所謂的小徑,我都會建議考慮的人要三思,這除了用途與定位問題,還有就是,台灣許多的小徑比摺疊車有著更不合理的售價,4W可以買到不錯的碳纖公路了~

現實就是,討論小徑,我會拿大車一起比較包含價錢,零組件,也很合理,不管是公路小徑或登山小徑。
大車也有出摺疊車的
GIOS PANTO+1

我的GIOS PANTO比我的碳纖公路車騎起來還舒適、、
小糾0531 wrote:
為了以後繼續開心騎車,所以我就客製化了一台小徑車!
立管角度73.5度!上管長540mm符合177身高的我!


請問一下, 這種角度的資訊有什麼文獻可以參考嗎?
還是你自己騎車時, 摸索出來的?

每每看到幾何角度問題都一頭霧水, 看不懂這些討論。
descent wrote:
每每看到幾何角度問題都一頭霧水, 看不懂這些討論。...(恕刪)


看不懂沒關西啦
多騎車運動練體力
怪小徑也騎的贏那些幾何很好的喔
不用常常在那研究角度幾度.角度.幾何.~
我引用部落格內容!要深入了解請看小糾的部落格
自去年底開始,熱愛小徑的我就開始深入了解小徑車的車架幾何!跟角度設計,漸漸發現市面上不少小徑車架都有著不適切的設計,導致車友購買騎乘後的不適感,更甚者還有車友因為不正確的車架角度引發長期的足膝病變,而演變成為舊疾.

車架為了符合騎乘者的舒適性,在設計上首重立管角度,而依照功能性則有不同需求的角度,但變速器都是以公路車或是登山車為基礎,尤其前變速器,都不符合輪徑小於451的車架使用,但市面上很多小徑車架設計缺乏思考,往往為了變速器變速的效率,而犧牲了騎乘者舒適的立管角度,可謂"本末倒置",以此也可了解,市售的車架設計師,不一定會騎腳踏車,反向思考一下:不會騎腳踏車的人,如何能設計出好的腳踏車?

下圖:立管74度的車架,膝蓋落點在踏板軸心處前方一公分,踩踏效率較好.而體幹與大腿的角度為53度,血液循環較好,適合長途騎乘巡航


下圖:立管70度,膝蓋落點在踏板軸心後方,如此會感覺是往前蹬踏,踩踏效率極差,體幹與大腿相對角度為51度,壓縮過多,腰部血液循環較差,容易疲勞,雖然變速效率較好,但長期下來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一定要注意.


車架設計必須以人為出發點,好的設計基礎,才能發揮出好的效率,而車架的基礎,就是車架的角度與長度.

有不少小徑車玩家將自己的愛駒設定成小徑公路車以求更好的騎乘效率,我自己也是,因此以下將以451輪徑小徑車公路化設定為探討對象!小徑車懂了,大車就更簡單囉!



以公路車車架來說(可參考上圖),立管角度與有效水平上管的大小決定車架適不適合車主,其中有效水平上管會隨車架大小改變,但立管角度則一定保持在72~75度之間,平均下來就是以73.5度為基數,正負1.5度為容許值,當然!這是統計值,畢竟每個人筋骨不一樣,但在意義上來說73.5度是統計下來最適合公路車的立管角度,而頭管適合的角度則是71~73度.

如下圖所示,立管與頭管角度的變化,主要是為了用扇形變化量來控制車架有效水平上管,藉此改變上管長度,而上管長度=車架大小



由下圖可以看出,立管73.5度的車架,跟一般的公路車車架的立管角度相同,所以腿部踩踏的腳部伸縮角度,也和公路車相同,只有將輪軸下放,成為適用451輪組的小徑車架,另外相當重要的是,要選用適當的前叉來做設定,才能有最好的車架角度喔!



整合以上資訊,我就知道要設定小徑公路車,立管必須要維持73.5度,用改變上管長度來調整車架的大小,配合不同身長的使用者.以兩輪軸距不超過100CM為原則,變動頭管的角度,如此基礎就可以設定好騎的小徑車架!

阿剩1980 wrote:
怪小徑也騎的贏那些幾何很好的喔
不用常常在那研究角度幾度.角度.幾何.~


的確努力騎車,可以騎的贏一些幾何很好!!卻騎不快的車友.

但是車架幾何對的話,可以騎的更健康,更持久!

如果大大願意了解的話!!經驗就可以分享給其他人,而不是跟別人說"沒必要去了解"
阿剩1980 wrote:
看不懂沒關西啦
多騎車運動練體力
怪小徑也騎的贏那些幾何很好的喔
不用常常在那研究角度幾度.角度.幾何.~


其實我只是想 "知道" 為什麼而已。
基本上喜歡上的單車, 如果車架幾何真的不對, 也只好認了。
再加上小徑/小折車, 真的限制都比較多。

我採取相反的策略, 慢慢騎, 除了踩踏比較不劇烈, 休息次數可以增多, 比較不容易受傷。
缺點是: 每每設定的目的地, 都比較慢達到。

我不是不喜歡追求速度, 而是要練到那樣的程度, 要付出大量的練習, 或許公路車也是一個辦法,
不過我只喜歡類折疊車系。光靠著裝備的升級, 應該是不夠的, 我沒練的那麼勤,
我只要可以達到我要到達的目的地的體力/腳力就夠了。

其他的知識就當作研究單車這門學問。


小糾0531 wrote:
我引用部落格內容!要深入了解請看小糾的部落格
自去年底開始,熱愛小徑的我就開始深入了解小徑車的車架幾何!跟角度設計,漸漸發現市面上不少小徑車架都有著不適切的設計,導致車友購買騎乘後的不適感,更甚者還有車友因為不正確的車架角度引發長期的足膝病變,而演變成為舊疾.


感謝, 拜讀你的許多文章, 獲益匪淺。
因為沒有機會接觸那麼多種的單車, 只好先來了解純理論, 有機會能試試不同幾何的單車時, 再來驗證。
teabox wrote:
你如果想像一台車子或不管,牌子或中文打上"速度"兩個字有多好笑?...(恕刪)

其實這樣很多都很好笑
A-class = A級輪組
Giant = 巨大牌
Speedone = 速度第一牌
航翊 = Equinox = 春分(秋分)牌 .....這個有特別到
Specialized = 專門牌
FSA = Full Speed Ahead = 全速向前牌
Wellgo = 一路好走牌
Stevens = 一堆史蒂芬牌
小糾0531 wrote:
我引用部落格內容!要...(恕刪)

70度立管, 配合比坐墊還高10~20cm的握把
騎起來很舒服, 是不求快不求遠, 純粹休閒騎非常棒的設定, 小折幾乎都是這種設計
個人把這歸類為"淑女車種"
當然這絕對不是一台彎把或羊角把小徑車該有的角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