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哪些小折可以不用改就能輕鬆上坡的?


kenzyun wrote:
你可能會問說:齒比不一樣,那小車用到57/11,踩起來不是很重嗎?
小車 57/11 大車 44/11,這樣是要比什麼?怎麼想都是大車騎起來輕鬆!
錯!
如果不計磨擦力的話,依照能量不滅定律
行走一樣的距離,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因此,理論上來說,小車的57/11和大車的44/11
踩起來是一樣重的
...(恕刪)

Kenzyun大大,上述最後之結論 "小車的57/11和大車的44/11
踩起來是一樣重的",我覺得大車的44/11齒比應該比較省力。理論如下:
在小車、大車同樣條件下(如車重、踏板‧‧‧等等),僅差在小車是57/11、大車是44/11,以力距的物理性質,小車57齒所產生的後力距(半徑*鍊條拉力)>大車44齒
所以小車在此條件下(小車57/11、大車44/11)應該較吃力。如有錯誤,請 kenzyun大大不吝指教。
mori
好市多小折上坡就很輕鬆呀
因為大盤小

不過如果想騎快
要看迴轉數
mori wrote:
在小車、大車同樣條件下(如車重、踏板‧‧‧等等),僅差在小車是57/11、大車是44/11,以力距的物理性質,小車57齒所產生的後力距(半徑*鍊條拉力)>大車44齒
所以小車在此條件下(小車57/11、大車44/11)應該較吃力。如有錯誤,請 kenzyun大大不吝指教。...(恕刪)


不是很了解的插話問一下

"小車、大車同樣條件下(如車重、踏板‧‧‧等等),僅差在小車是57/11、大車是44/11"

那這樣大車跟小車的分別在哪?
上面的例子跟 "兩輛一樣大的車,一輛57/11,一輛44/11 比較" 的例子又有何不同呢?

不好意思,因為真的不了解這例子...

還有所謂的半徑 指的是大齒盤的半徑嘛?

15度的坡就是26%坡
很陡耶= =
15度連續3~5km上坡,應該只有職業選手才有辦法摟
網路站長 wrote:

依據這次某車隊在11月17日辦的太平洋公司參訪[生產鳥車的工廠],所做的說明會,平地一小時52公里以上速度,大輪徑跟小輪徑才有差別 ! 如下圖簡報顯示.........



難得有數據來實證,我相信這樣的說法,
因為我的騎乘經驗也是覺得跟大車相差不多,
起步加速真的很快,理論上的慣性也都感覺不到差異,
我的輪子失去慣性時,隔壁的登山車也差不多要停止轉動了,
果然是要達到一定的車速,慣性的效果差異才會變大。
平時騎20~30的速度,跟大車沒有明顯的差異感。

我跟大車一起跑時,我的腳踏迴轉速跟大車是一樣的,
並沒有因為小輪徑就得一直踩一直踩,因為我會換到適當的齒比。
使我踩一圈輪子跟大車轉動相同的距離,腿的出力當然也是一樣的。


有些人對於小徑車必須一直踩的印象,是因為部份小徑車的齒比關係,
一些入門車檔位少,定位在慢慢騎休閒或代步,都用很小的大盤來省力,
導致用了最重檔位還是太輕速度拉不起來必須猛踩,我試騎過朋友的
Halfway就發現怎麼跟我的車不一樣,很難踩到30以上的速度,
停下來兩台車一比,果然是因為大盤齒數少是齒比的關係,

小徑車除了高速時的慣性輸人,還有一點也是不如人的,
因為齒盤用的都是大車的標準零件,超過一定的速度後會跟不上,
當公路車速度飆起來後,開始用53大盤11飛輪在跑,
標準零件小徑車也只有53大盤跟11飛輪,這時腳踩一圈
的前進距離就開始跟不上公路車了,因為沒有相對應的齒比可用,
除非換上更大的變態大盤。


小車用大車零件,當然是極速跟不上大車,因為小車輪胎小

同樣GEAR SET,當然是小折要狂踩...不累死才怪

有些人說小折可以騎到60, 我想那也是短暫的速度,因為肌肉無法長時間快速拉伸,而不會不疲勞的


其它所謂的貫性,就是速度維持的程度..

爬坡沒有什麼速度的維持,所以大小車沒什差;你不踩就下滑了

下坡的話,其實是大車快且穩,不過太快也相對不安全,所以貫性也沒什用;因為你會減速

平路的話,就是比較重要的場景了....大車有了速度,它的貫性就會比小車來的優


小車為什麼爬坡好,就是踩一圈沒有人家走的多,所以省力;也容易取得速度..有速度才能動.

大車在上坡停止狀態再騎,那就要費力點,或者要抽車??用自己的重點壓在踏板上,省得腳酸

=======================
自行車的大小齒,主要是做速度,扭力的轉換,大帶小, 速度快;小帶大,扭力大

所以請觀察公路車和登山車

過程當然是由人腿,借CRANK帶動大齒輪,省不省力當然這是第一道關,然後再由鍊條傳到後輪;CRANK愈

長愈省力,這單純就是槓桿原理,大家都知道,受力點一個在踏版,另一個在鍊條處,而輪胎的RPM,也等於小

齒的RPM,所以同一車,你要快,就是要小齒轉得快;所以最快的就是最小齒,但也相對LOADING大,因為槓

桿原理的問題..鍊條只是為了傳動..沒有太多意義;你用軸也是可以的

小齒和後輪的關係,也可以視為槓桿原理(和CRANK及大齒的關係很像,但相反)

花鼓其實就是一個傳動軸,由小齒帶動輪胎
mori wrote:
覺得大車的44/11齒比應該比較省力。理論如下:
在小車、大車同樣條件下(如車重、踏板‧‧‧等等),僅差在小車是57/11、大車是44/11,
以力距的物理性質,小車57齒所產生的後力距(半徑*鍊條拉力)>大車44齒
所以小車在此條件下(小車57/11、大車44/11)應該較吃力。


關於力矩這部份,印象中好像跟齒盤的力矩無關
鍊條只是拿來輔助帶動用的工具
因為你不是騎單輪車,不能直接對輪子做轉動的動作
不過還是請物理比較強的人來提供一下意見吧

如果要提到力矩的話
通常會講到曲柄的部份
曲柄愈長,比方說 175 mm
它的力矩就會比曲柄短的來得省力,比方說 170mm
所以如果你想爬山省力,可以換曲柄較長的
但是呢…曲柄長度好像適合的長度因人而異
所以硬要用長一點的曲柄,我也不確定是否有好處
不過至少在爬坡時是一定有好處啦!
曲柄長,相對來說,迴轉速就會被拉低,因為你腳畫的圓周會比較長
曲柄短,迴轉速較高,因為腳畫的圓周長較短
騎車的速度又和迴轉速關係密切
所以如果為了爬坡省力,換了較長的曲柄
下場有可能是整天騎下來的速度變慢了
曲柄長度主要還是在適不適合
以上只是在討論力矩在曲柄的物理特性
kk270 wrote:
小車為什麼爬坡好,就是踩一圈沒有人家走的多,所以省力;也容易取得速度..有速度才能動.
...(恕刪)


這地方就不了解了
T3的最低速齒徑=30/26*20=23
標準27速登山車最低速齒徑=22/34*26=16

登山車採1圈還沒T3採1圈走得多 ^_^
這考倒我了.. 

其實我們的討論都針對同一個人,在同樣或近似的GEAR RATIO下, 在同一個環境的騎乘下

大小車的比..

同一變速車在不同齒輪組合下,踩一圈的行進距離都不會相同

實際在變速時,也只是找一個檔位,然後自己能夠快速攻頂的吧


我騎T3是沒用過最小的,因為那太慢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