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折疊車市場的衰退除了飽和,摺疊品牌指標Dahon後來的車價崩盤造成的連鎖效應也是主因。
台灣人做生意眼光都很短淺,套用在先前台灣達鋐的經營也是,錯估形勢。
當初還有許多等著看好戲的其他單車店家,這就是台灣看熱鬧的民族性。
以為競爭對手Dahon的崩盤鬥垮搞臭,生意會跑到自己品牌這邊來,選邊內鬥內行。
我當初即跟大家說明,dahon一崩盤,整個台灣摺疊車市場也跟著要大衰退,到最後其他品牌或店家,沒有人得到好處。任何商業市場是共榮的,甚至要有龍頭出來帶。
這也是我鼓勵大家先前Dahon高階車出清的時候,趕快入手。因為有沒有以後或以後有沒有得選,都是未知也很難了。
打個比喻:
現在就算有人出六萬想跟我買mu ex,我也不會想賣,更何況這是一台可以留著的折疊車,市場上有比這台更好,各項都均衡的折疊車嗎? 速度,輕量,摺疊性,零件,外觀...,等等都已經是一時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