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想...如果有1/3的人搭捷運..每個人手上都拎著個折疊車, 都沒包起來, 那是什麼樣的光景..載客量減少, 電費增加吧???如果要搭乘, 個人覺得還是要包起來, 現來捷運局的態度不明朗, 恐怕內部是持反對的..太多的衝撞, 只會把規則訂死所以就別牽拖市長了........理由實在太白痴了;說真的, 還是覺得a-bike或carryme那種比較合適, 其它都太大了...因為通常還會有大大的公事包要不然真的要開折疊車專用車箱, 另外收費======================不知在座的大大, 在美國, 日本, 及歐洲, 他們對折疊車上mrt的處理方式為何======================在這里推銷也正常, 這里很多勸敗文, 其實都是廠商搞出來的..要不然又說什麼限量銷售, 再不買就沒了什麼鬼的習慣就好....反正買不買, 看個人別犯了ori的錯,..好像大家都不太喜歡那個x務..哈 mobiky折起來也是一大團, 看起來還是要改進 ; 如果不為通勤, 這種小輪子的, 買的人不會多通勤折疊車, 最好能立,能推...會比較理想..(能推的車, 最好能自動維持平衡,這台好像不行哪)像照片中的escalator , 一台車佔二個線道,你如果在台北市搭mrt, 肯定被人白眼我猜這台車的命運跟ori差不了多少...照片中的男士, 如果再背一個10kg的電腦包...哇...健身喔
abiketw wrote:其實一台車的價值不在價格上,而是在使用上,如果是每天都用得到,好用且實用,那25000就不貴。如果是偶而才用得到,10000都很貴!!! 同樣的說法也是適用於strida5, carry me, 習慣多段變速重口味的大眾,對於花1萬多買台只有單速的車,都要想很久其實以我的需求,我當初真的應該買oyama那台14吋, 只是綠洲沒有擺,我又熊熊根本沒有想到她
既然訴求是捷運轉乘 那通常騎車會用到捷運大概有兩個狀況 一個是城市通勤 一個是到某個景點遊玩6. 一定要夠小巧 ~收起來必須可以進去任何地方:商店、百貨、書店、餐廳...作為一台城市代步車 捷運轉單車 公車轉單車 折疊後的體積和重量 這很重要打個比方,今天我要從我家騎車兩公里然後到達捷運站 再從捷運站騎車兩公里去看電影Mobiky Genius 可以滿足這個需求嗎? 相信以這個體積和重量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carryme / a bike就可以達成而如果我要去某個景點遊玩 搭火車搭捷運 我騎一般20"/16"折疊車 只要頭尾那兩段旅程稍微麻煩一點 包裝好車車上火車捷運 我就可以享受一整天的單遊玩車行程如果是Mobiky Genius 當然在頭尾上火車上捷運的時候會方便點 但是到達目的地之後的行程就會開始累了...所以我覺得這種產品定位模糊的車車 以為可以吃到兩邊的市場 結果兩邊都不討好重點是兩萬五...
oyama那台小車, 不說我還忘了..如果再加上birdy的前避震, 雄雄給它看下去,還以為是台小小鳥...那台其實"看起來"通勤更理想, 只是不知騎起來感覺如何..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7&t=418582&p=1venzo 這台有變速, 更好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7&t=360111&last=3814346===================通勤, 這台其實佔不到便宜坐火車, 巴士去玩, 最好用20吋小折要高速或越野, 請買公路車或登山車..如果手邊車子很多, 想蒐集, 請買這台 隨車附贈 媽豆 一枚
其實業務先省點口水等車子發售後自然會有人買來分享,東西真的好就會一堆人跟進,然後01效應一出現就可以賣到手軟大家最討厭東西根本還沒上市,業務就先在那自吹自擂,多好多好怎樣的如果你累積太多反感,或是輿論已經導向"將來買這東西的恐怕是白痴"這種負面形象等東西上市原本想買來炫燿的人,他也不敢買了喔就像ORI好不容易終於上市了,可是現在誰敢買??現在你花三萬買台ORI出去,是被羨慕還是被揶揄??業代要來01沒關係,你先等東西發售了,再假裝是單純使用者發一篇心得寫得好東西自然會大賣反觀這種還沒上市就口沫橫飛的文,只會惹來一堆「買這台不如買哪台」的回應罷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你是業務,所以講話不必太厚道若是單純網友的使用心得就算有人心裡覺得「買這台不如買哪台」,他也不會講出來。因為批評業代推的產品沒差,但直接批評網友的愛車這就太白目啦看得懂的話,就知道上市前該保持沉默是金,因為你說得再好也沒人買得到,萬一他們買不到,無聊批評個兩句留在網路上,你不就虧了?等上市後再偷偷上來玩什麼洗腦慫恿煽動限量假消費者這幾套都不算晚啦
這台車, 應該就是要他的小吧!carry me, a bike 可以提供相同的功能,更輕的重量, 更便宜的價錢。若是要騎乘速度, 因為我沒騎過, 所以我無法比較他和 birdy/T2/T3 之類的車,但是直覺來想, 就算有內花鼓 8 變速,過小的輪子, 應該還是有某種程度的差異,要能說服他人, 應該只有提供讓人試騎的方式吧!當初我的 birdy 在同事眼中也是被說應該不好騎吧!不過在他們試騎過後, 就完全改觀了。真需要這種車的朋友, 應該都是考慮到小吧,對於騎乘速度應該不會太在意,尤其需要多花這麼多錢去提供騎乘速度的部份。當然, 若真的可以達到其它類似輪徑 20 吋小折的騎乘感覺,那 25000 還真的蠻便宜的。
恩!樓上的兩位朋友說的很中肯,的確新的產品都要經過市場及使用者的考驗,非常樂意提供試騎的機會,有意願成為為首批車測試的朋友請直接發私人訊息給我,我們將安排一日試乘體驗!!也謝謝反對意見的朋友,讓我們能改善發言內容與方式!!
衷心的建議你,看看ORI的前車之鑑,不要又是一樣的情形,不管有沒有在這推銷都是一樣的意思,自己把產品PO上來是很難引起共鳴的.自己以前也待過國內的製造業,知道自有品牌的經營的確不容易,尤其又是這講究品牌又競爭激烈的自行車業...但有些老生常談的事情和簡單的道理還是得說一下:1.東西再好售價不好也是沒戲唱,一般消費者可接受的價位不超過20K,最好是15K以下,不然其他都是空談.2.大至汽車小至精品,包包,手錶都有產地與品牌情結,單車當然也不例外,每個產地,品牌都有它的行情,定價超出行情鐵定乏人問津,這一類型(講求摺疊方便性與攜帶性)的國產摺疊車要賣到快30K?不知是想挑戰BROMPTON還是tikit?我講句老實話,這台車還缺了~~~"品牌價值"建議價格再親民些,讓大家有回饋國人的感覺,等累積好口碑與知名度後,要賣到30K以上不遲...不然很可能是想買的預算不足,預算充足的不想買(或根本懶得看,不考慮),這樣就很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