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的極限數字 - 段速不等於馬力

xxplus wrote:
那不是廢話嗎
現行外變小跑車本來就是拿700c的大盤來用而已,前文說的27速、30速都在這個範圍 (有例外請講)
我總不可能憑空根據小徑"該有的"大談來討論吧...(恕刪)


嗯,都有廠商特別為16吋車,打造68T的大盤了,將來也很難說不會有廠商比照辦理為20吋打造
HenryV4 wrote:
不是廢話,只是讓你的...(恕刪)

你以為我不希望啊??
但是請別抱太大期望,有出是運、沒出是命

不管怎樣
如果中變、後變齒容系統不改
那麼就算未來出60-48-38的大盤
結果27速、30速的小徑車還是一樣"齒徑比過密"
700C的齒比段差還是比20吋多快一倍
不信你自己算算看,因為多段都是多在飛輪、密齒也是RB飛輪在密(換一檔平均只差一齒多)
就算出了專用大大盤(齒容22T以內)
然後高段數9速10速11速RB飛輪還是一樣密齒,那我的結論仍舊不會變

就是小徑跑車飛輪換兩檔的段差才等於公路車換一檔,重複齒比還是一樣多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xxplus wrote:
結果27速、30速的小徑車還是一樣"齒徑比過密"
恕刪)


突然,我差點把自己搞混了
換大盤的目的是在提升 top gear

若要談齒比綿密度,則應該用gear step定量分析, 也就是說下1檔與前1檔的gear inches比值(這個比值就跟輪徑無關了),但是跟在位於哪段gear inches範圍有關. (綿密度可不是看等差級數)

也就是說,若要談論綿密度,就要分幾個齒域來討論,例如,綿密度跟飛輪齒片間的間距有關的,跟大盤,輪徑是無關的
跟大盤輪徑有關的是齒片的中段檔位主要是在什麼區域.

1.20--40
2.40--70
3.70--90
4.90以上

大車與小車最大的差異,是top gear的差異, 致於綿密度,還要在精算才知道,並非輪子小綿密度就減半
HenryV4 wrote:
大車與小車最大的差異,是top gear的差異, 致於綿密度,還要在精算才知道,並非輪子小綿密度就減半

我算的你不信,那請你自己精算一下吧
看406和700C在同配備的的綿密度是不是差了將近一倍

市面上外變小徑跑最常就是直接裝RB傳動系統了
版上一堆自己平改彎變跑的也一樣,毫不思索就裝上9速10速RB飛輪

所以"同樣的配備"
你可以自己算一下綿密度差多少

還有不要拿沒上市的東西來講,那是神的領域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xxplus wrote:
我算的你不信,那請你自己精算一下吧
看406和700C在同配備的的綿密度是不是差了將近一倍...(恕刪)


綿密度要在相同的gear範圍比才有意義
就以KHS T3那顆 11-26T飛輪來說 (11 12 13 14 16 18 20 23 26)
搭配52/42/30大盤,用kgear軟體計算(用這個算﹐gearinches數值會稍微低1些)

T3的14個有效檔位是22 ,25,29,32,36,41,45,51,58,63,72,78,84,92

用同樣的飛輪,大盤,搭700c,
有效的14個檔位為31,35,40,44,50,56,62,70,80,87,100,107,116,127

比較1下就可以知道,從31開始到87這個範圍,看看前後檔的gear inches差值就知道
T3跟700C的綿密度是很接近的.

再來計算gear step百分比=(下1檔/該檔)-1
T3的gearstep

13.6%
16.0%
10.3%
12.5%
13.9%
-------------(41之前)
9.8%
13.3%
13.7%
8.6%
14.3%
8.3%
-------------(72之前,含72)
7.7%
9.5%

700c的gearstep

12.9%
14.3%
10.0%
------------(40之前,含40)
13.6%
12.0%
10.7%
12.9%
14.3%
-------------(70之前,含70)
8.7%
14.9%
------------(100之前,不含100)
7.0%
8.4%
9.5%

數據自己會說話,綿密度不是你想的那樣會差1倍,因為在接近的檔位,大小車會在不同的前齒盤及後齒片位置
大車是把整個gear 的範圍往高處移動,而小車是往低處移動
就算是用等差看
T3從32-78的範圍檔位增加的幅度跟700C在31-80的範圍相近的(原因就是上面說得﹐大小車會在不同的前齒盤及後齒片位置)

就1般通常輕鬆騎乘gearinches的40-70的範圍,
T3的gearstep比例比較不規則,在9.8%-14.3%左右
大車的gearstep則在10.7%-14.3%左右

比綿密度,即使是要算inches差值,也要到相同的檔位範圍去比較

700C在這個案例,是她能提供超過100inches以上的高速檔,且綿密度為7.0%-9.5%
T3在這個案例,最多只能達到92inches
而在70inches-100inches範圍內
T3的gear step 為7.7%-9.5%
700C的gear step 為8.7%-14.9%

That's my concept. 
若用等差來看
在40-70範圍
T3=41,45,51,58,63,72
700C=40,44,50,56,62,70
其實,兩者綿密度是算接近的

再以比較極端的更密齒飛輪來看(11,12,13,14,15,16,17,19,21),搭配相同的3盤
T3=27,30,34,36,39,43,48,51,54,58,63,67,72,78,84,92
700C= 38,42,47,50,53,59,66,70,75,80,87,93,100,107,116,127

仔細觀察,就38--93這個範圍,T3跟700C綿密度,大體上是接近的

所以,綿密度是要各檔各檔來看,都只看最高端,基準不同,無法比較.(這也是容易搞混的原因)
這個用同樣52t大盤,11-30t飛輪的16吋車,20吋車來比較最清楚
16吋車 =27,33,38,45,54,54,62,73
20吋車 =33,42,48,56,67,78,92

中間區域的綿密度(38--73),事實上算是很接近的
cubike的po文很不錯

理論及觀念都很棒

不過 一輛單車的爬坡力及極速

最後還是決定於人的雙腳

跟車子的段速沒有絕對的關係

像環法賽的專業車手 在比賽(過程)中

他們都很少以重齒比在踩踏

但卻能以高速度在巡航(40km/hr以上)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雙腳踩踏的效率很好

幾乎都以100rpm以上的踩踏迴轉速在踩踏

所以 也不能以高齒比來決定一部單車的速度吧

爬坡也一樣 你如果有很棒的踩踏效率(高迴轉速)

再加上腳力 那真的就"無坡不克"了

HenryV4 wrote:
綿密度要在相同的ge...(恕刪)

看來是雞同鴨講了
原來有效檔位是拿來看綿密度的啊
那你上路變速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軟體幫你跳過無效檔自動撥到下一速就是有效檔嗎??
板上那些嫌t3上坡變速太輕微、換一檔有變好像沒變的車友們,你也要拿有效檔位來安慰他們嗎XD

沒關係
你要講有效檔,那我就來講有效檔
T3 27速,有效檔位14個
T2 16速,有效檔位11個
這樣分子分母去除除看,你不會覺得T3密到有點多餘??

老實講,騎T3平路巡航一般都掛在52T+後飛最重幾齒
78,84,92
換一檔的差距是6
以700C差不多的後三齒範圍80,87,100,還沒到最重齒咧,換一檔的差距是7、13,平均就是10了
而10已經快要是6的兩倍了,不是嗎

不過這也不是原先我想講的
總之,我贊成小徑車裝11-34T疏齒MTB 9速飛輪,也不會疏到讓你覺得換一檔就過頭,難控迴轉速
那種11-23T九速十速的密齒RB飛輪裝在小徑車上的換檔實在太不明顯了,真的密過頭
T3的26T已經算還好的了
更密的11-22、23T這種除了重量輕之外,對小徑車真的沒啥幫助,
除非你是不能接受大車一檔跳太多的超敏感換檔達人XD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xxplus wrote:
那你上路變速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軟體幫你跳過無效檔自動撥到下一速就是有效檔嗎??...(恕刪)


一個serious的使用者,本來就應該知道三盤車或兩盤車的變速規則
如何以有效檔變速,這個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過了,這裡就不在多說了
(試過Brompton所謂的6速,你就知道那叫什麼複雜的變速)
要比較綿密度,本來就是要看整體有效檔位,必須要有相同的基準才能比較
1般人最常強調公路車比登山車有綿密的齒比,立論何在,自然也是把有效檔位拿來比較看看
只focus到最高top gear檔的差距,這樣有點以偏概全
例如78跳84,跟80跳87不就很接近嗎?
而我是在告訴大家,就低,中速逐漸到高速的範圍,綿密度是接近的,這是數據呈現的結果
大部分人騎車也不是都掛在高速的,否則那多速幹麻,直接提供你高速那幾檔就好了




xxplus wrote:
嫌t3上坡變速太輕微、換一檔有變好像沒變的車友們...(恕刪)


這個外國人就有討論過了,人體適應的齒差,在低速檔,換檔時因為伴隨著騎承踩踏動量的瞬間減弱,要有大伏落差才感覺的明顯,所以理想的齒差,是低速檔拉開,中速檔適當,高速檔加密的,而現實的技術比較達不到這種變化

會嫌T3變速太輕微的人,建議他是1次降兩檔吧.
700C低速檔也不很低,跟T3比起來,根本連降的機會都沒有.


看了這麼多高手討論,可以粗略給想改小徑車或小折的車友一個良心的建議,要怎樣改裝才會比較好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