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剛入門不久(今年4月),在01潛水也有一段時間,看了一些版上大大的改車討論,提供一些自己的經驗給各位大大參考,小弟是第一次發文,如有錯誤請各位大大多包涵.

小弟的車是26吋登山車(Venzo低階車),原車配大盤三盤(48-38-28T),8速飛輪(13-28T),
平常以騎柏油路居多,剛買車時覺得自己絕對不會改車,也認為沒有必要,但騎車一段時間後,在7月初終於也改車了--大盤改(44-32-22T),飛輪改8速飛輪(11-32T),其實陸陸續續也換掉很多零配件(除了車架.前叉.手把.輪組外,都不是原車配備,但都是低階品不值一提),這篇文主要是想針對齒比的需求做討論.

為什麼要改呢?原因敘述如下:
大盤改(44-32-22T),飛輪改(11-32T)---剛開始騎車習慣重踩,平路時覺得原本齒比(48/13T=3.69)太輕,想改成齒比(44/11T=4),爬坡時覺得原本齒比(28/28T=1)太重,想改成齒比(22/32T=0.68).

但是改車後每天上01爬文吸收其他大大的騎乘技巧,再加上實際騎乘累積的經驗,得到結論那就是:
一.對車子的齒比需求,是會隨著1.騎乘者的能力及技巧,2.騎乘路線的變化而改變的.
二.最好是在騎乘一段時間後,針對自己的需求來改車.

舉我自己(肉腳)的例子來說,
現在我平路想要高速巡航(35公里左右),是只用齒比(44/15T=2.933)迴轉速約100,才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差一檔齒比(44/13T=3.384),我騎沒多久就腳痠而無法保持迴轉速,為什麼我會從剛開始覺得齒比(48/13T=3.69)太輕,而現在覺得齒比(44/13T=3.384)太重呢?因為我的騎乘方式由重踩改為高迴轉速,我覺得自己用高迴轉速騎乘,才能長時間保持一定的速度且不傷膝蓋,而較輕的齒比才能讓我達到這個目的,但這並不表示最重的兩檔我用不到,或許日後腳力提升後,在最重檔位一樣能維持高迴轉速時,那就用的到了(如果還覺得太輕,就代表要換大一點的大盤了).
而現在爬坡時也幾乎用不到最輕齒比(22/32T=0.68)了,應該是跟車騎久了腳力有點進步有關係,但是或許日後挑戰更陡的坡時一樣會用到.

說了這麼一大堆廢話,其實是因為自己剛上01還是新手時(現在還是菜鳥),對於版上一些大大的想法覺得沒辦法理解.
例如:
1.有人說"大盤(三盤)的最小盤根本用不到",我心想那爬坡時怎麼辦?後來才知道等你練成勇腳後是真的用不到.
2.有人說"飛輪齒片較多是為了有較綿密的齒比",那時想不通要"綿密的齒比"幹嘛?後來自己在維持高迴轉速時,才體驗到騎這檔太輕,但換下一檔(才差2齒)卻太重,找不到中間那檔的痛苦.

所以才想藉由這篇文,提供給一些剛入門的車友,在改車前有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向.劣文上不了檯面,傷眼請多包涵.

hunteryfy wrote:
1.有人說"大盤(三盤)的最小盤根本用不到",我心想那爬坡時怎麼辦?後來才知道等你練成勇腳後是真的用不到.


用得到啦,看你怎麼騎,騎哪裡。
一般講三盤用不到,通常是指公路車而言,因為三盤既不好調整,Q-Factor好像也比較大(數字待查),重量也比較重。常爬陡坡的換個50/34ct盤就好。
至於登山車可能會騎超級陡坡或off-road,旅行車則會載重上坡,這時候別說用22/32了,就算22/34也不為過。畢竟慢慢龜才騎得久嘛。
便宜車 昂貴車 只要能騎 都是好車! Ride for Fun! 單車樂騎運動銳意開催中!
hunteryfy wrote:
2.有人說"飛輪齒片較多是為了有較綿密的齒比",那時想不通要"綿密的齒比"幹嘛?後來自己在維持高迴轉速時,才體驗到騎這檔太輕,但換下一檔(才差2齒)卻太重,找不到中間那檔的痛苦.
...(恕刪)

還真的是這樣
尤其對那些單日破百的勇腳伯來說
大中午的高溫下高迴轉爬坡
轉速因為變速齒比被打亂真的會突然很累
呼吸也會被打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