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車] 高角度龍頭試算表 (針對想提昇手把高度參考)

是否有人跟小弟一樣,發覺登山車的手把過低問題所苦

希望能提高提昇騎乘舒適性,網路上看了半天,發覺大部份都是龍頭增高器

但小弟自己最後的的解決方案是採用高角度的龍頭(35度的龍頭,一般為10度)

如下圖

[登山車] 高角度龍頭試算表 (針對想提昇手把高度參考)

[登山車] 高角度龍頭試算表 (針對想提昇手把高度參考)

底下提供簡單的試算表

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使用,計算哪種龍頭比較適合

計算方式如下

1. 坐墊到BB = 跨下長度 * 0.885 (有些書寫0.85,但個人覺得太低)
2. 坐墊跟手把應該要平行,同時手軸碰著坐墊,要能摸到龍頭
3. 使用下列試算表計算要採用哪種角度及長度的龍頭

附加壓縮檔: 200811/mobile01-603d587aa3c71988d7cabce1bbcb34ce.zip

希望對於要改手把高度的人有幫助
2. 坐墊跟手把應該要平行,同時手軸碰著坐墊,要能摸到龍頭<<<<這邊所謂的龍頭是指哪?有圖可參考嗎?
小弟個人的理解是下列兩條線可以盡量接近

如果手把低太多,手及背都容易酸痛

當然越專業的選手,會將手把調低,降低風阻

但像小弟業餘人士,柔軟度又不夠,建議還是手把跟坐墊盡量接近

所以原則還是

1. 由個人跨下長度決定坐墊高度 (以達最佳效率,腳的伸展)
2. 由坐墊高度決定手把高度
3. 由龍頭的距離,微調坐墊前後距離


提供參考



至於手軸量測,主要是要確定是否坐墊太後面

講法是只要可以摸到龍頭,就算OK,如下圖示意

72243 wrote:
這邊所謂的龍頭是指哪?...(恕刪)

手臂彎曲,手肘抵住座墊前端
手指距離龍頭(鎖住車把手的地方)約4~8公分
這只是參考值
還是要依照個人騎乘習慣做調整
傻傻的騎、自由的踩,這就是我
喔喔!!感謝分享!!
這邊提一個個人經驗
登山車的手把可以比座墊高一點點.........
因為避震前叉的預載要算進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