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用看就知道噱頭了,石墨烯要單層才叫石墨烯不然一律叫石墨粉不過扣除掉名稱問題,加入碳粉確實對胎皮是耐磨是有幫助的公路胎也不止維多有幹這事,irc加碳化米糠增加耐磨應該也算賽車胎部分也有運用上頂多算誇大廣告不實而已,實際上碳粉還是有他的功用
當年Vittoria打著石墨烯的名號推出新產品,其實有稍微關注科技新聞的人,大概也就是笑笑沒說破啦。他們的「石墨烯」胎好騎嗎?我覺得很好騎,我很喜歡。價格有貴到飛天嗎?並沒有,就是新產品一定會比舊產品小漲一些的幅度。如果用到真的石墨烯,那價格應該不是用「恐怖」兩個字就可以形容的。廠商提供好產品,也沒貴太多,使用者也就來場上下交相賊的老戲碼,沒事啦。XD
石墨烯在對岸的產能是以百公噸計的吧,而且,一票廠商在做,當然,這裡指的是多層的片狀石墨,再依粉碎的製程將其極小化。前面有人提到的碳粉,一般來說是顆粒狀,尺寸大小也會有其限制,大概最小是微米等級吧,石墨烯或是奈米碳管則是直徑或是厚度 (層數) 可以做到奈米,長度則還是微米。當然,若要真正表現出石墨烯的特性,那當然是要單層的才行,但,無法量產,而現在的奈米碳管,石墨烯都以CVD的方式量產,產量都是非常的大,規格則跟價格有關,重點反而是如何有效地分散及添加,因為體積小,相對比表面積非常的大,且這類的產品很少真正用在導電上,雖然號稱石墨烯,奈米碳管的導電性跟機械強度是目前金屬材料的幾倍之多,原因就是長度做不出來,當材料不是連續性的時候,最終只能當添加劑並加以誇大的廣告噱頭,至於那些號稱加了石墨烯的產品功效如何,個人不予置評。至於,在複材中號稱添加奈米碳管或是石墨烯的產品,其最主要的功用是在碳纖維跟碳纖維的疊層中,會有類似“填縫”的作用,以前廠商開發測試,性能會提升,但不多,加上加了這些材料後,除了成本提升 (早期價格很高),樹脂的黏度會大幅提升,會造成含浸上的另一種困擾,所以,現在也沒廠商在主打這種商品了,曾在業界混過,純分享。
智商稅就是當您看得懂,想得清楚,就不用付錢買知識, 如果您看不懂,想不清楚,又想用使用這樣產品。那當然就要付出一些費用來支付智慧財產費用,只要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就可以了。市面上的很多產品或服務,標榜著 黑科技,高科技,好像無人可以取代,但是探究基本也不過是基礎知識而言,但是透過 媒體宣傳,就變了個樣,死要錢罷了。所謂的科學是需要 材料,工法,實驗,數據,測試,可靠度,耐久度,世界各方認定的標準,而且還要能商業量產。 如果只憑著一根舌頭,美女,帥哥 圖片就成了高科技,黑科技,這世界就變成了魔法世界,大家都是麻瓜,韭菜割了一潑又一潑。
瘦的狠 wrote:看完也不知道怎樣驅動的, 以這項產品而言,也不是什麼黑科技,就只是一個大型的 滾珠培林,培林的外圈套上輪胎,內圈用自行車車架固定而已,您可以看它的剎車裝置,夾式剎車,剎車橡膠皮 往外,就是這樣子而已,不是什麼無法理解的高科技產品。一般的 滾珠培林 使用,都是培林外圈固定在框架上,培林內圈固定在轉動軸心上。以自行車的輪圈 滾珠培林 就是這樣使用,輪圈的軸心固定在車架上,培林外圈上安裝輪榖,幅調,輪圈,輪胎。當中置馬達動力透過鍊條,將動力傳達到輪圈的後飛輪上,就能帶動 整個輪組固定在車架上轉動。同樣的原理,此產品的中置馬達可以透過車架內的 鍊條 或是 傳動桿 將馬達動力傳動到 車架 固定 內培林 的傳動機構,去驅動輪胎轉動。這樣看起來科技上不是也很簡單。就像以前的飛行器都要依靠 飛機的機翼來產生空氣浮力,才能帶動飛機起飛。後來直升機的原理,直接接 機翼 轉動來產生浮力,所以直升機就再也不需要長長的機翼。
瘦的狠 wrote:這記憶金屬胎也很神奇 我很懷疑這種 金屬胎面 在 時速 200km/hr 下,是否能及時剎車住,畢竟當金屬強度大時,是可以支撐住 2000 kg 的 靜態車身,但是車輛行進中 動態 剎車時,蝶式剎車能煞住引擎動力轉動,但是車身高速慣性移動的力量,目前科技只能靠橡皮與地面磨擦去抵銷慣性力量,沒有橡皮止煞,怎麼剎車? 台灣多雨潮溼的天氣更慘,車輛剎車滑行距離會更遠。